为什么中产躲不开鸡娃的命运?耶鲁教授:因为他们还不够有钱……

文丨Sally W

回顾近几年的教育关键词,“鸡娃”绝对是热度榜首。无论是体制内教育还是国际化教育,想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上一个好的大学,恐怕都离不开这两个字。

然而,我们究竟是从何时开始鸡娃的?是始于某个历史性事件、还是大势所趋?如今,中产家庭鸡娃的回报率到底如何?鸡娃难道真的是教育的唯一出路吗?别说,有位耶鲁教授真的专门去研究鸡娃这件事了。

现在这个时代当父母真的太难了。

我们既不想给孩子太多压力,又不想让他们失去竞争力。

我们既不想让孩子被补习和课外班压得喘不过来气,又不希望将来需要的时候他们没有技能和特长。

到底是放手,还是死抓,很多父母卡在中间左右为难,不禁感叹还是“过去好”

过去没有补习班、兴趣班的时候,孩子虽然没有什么选择,想上好学校只能好好努力、认真读书,但道路是清晰、明确的。

现在教育资源虽然比过去丰富多了,但是竞争也倍数增长,娃累妈也累。

更难的是,无论你家孩子走本土教育还是国际道路,都绕不开这一个核心问题:

娃,到底是鸡还是不鸡?

在著名的教育书籍,《爱,金钱和孩子》中,耶鲁大学、西北大学两位经济学教授,法布里奇奥·齐利博蒂和马赛厄斯·德普克提出了”育儿经济学”这个概念。他们脱离主观感受,从经济学的角度好好地研究了“鸡娃”这件事。

通过对多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教育发展进行分析,他们发现了一个令很多家长无奈的结论:鸡娃这件事其实怪不得家长太鸡血,因为这就是一个鸡娃的时代。

如果你要怪谁,那就怪经济水平不平等吧!

这个世界变了:

收入不平等,鸡娃的罪魁祸首

让我们先来看育儿经济学的核心结论。

通过两位教授做了大量研究和对比后,他们发现,影响父母育儿行为的关键因素有二:

1. 孩子未来的收入水平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成功

2. 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程度

在经济不平等和低教育回报率的国家,爸妈基本都是放养型育儿,没人鸡娃。而在经济极度不平等和高教育回报率的国家,爸妈则都是上手派,左右开工管孩子。

这个理论不难理解。

在20世纪70年代,经历了二战的欧洲国家刚从经济大萧条中走出来,大家的收入基本都一样,在本书作者之一,耶鲁教授齐利博蒂的家乡意大利,白领和蓝领工人之间的工资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就连通货膨胀都被政府所管制,上不上大学对升职加薪没有什么影响,他的父母自然不管他学习好不好。

同理看中国,在78年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前,小学生掌握奥数的重要性可能远不如精通《母猪的分娩过程》。全国的经济水平都保持差不多平稳的水平,父母供孩子读书的回报率远不如好好教会他如何种地。

然而现在不是这样了,随着全球化、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全球不同国家的经济水平逐渐拉开,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不平等也急剧增长

荷兰、瑞典、英国和美国的收入不平等(就业人群中最富裕的10%的人的收入份额与最贫穷的10%的收入份额之比)的变化情况

拿收入不平等发展最快的美国来举例,国家对于受教育程度低劳动者的需求大大减少,大学文凭直接影响了一个人的收入水平,大学的教育溢价也越来越突出。意识到这点的父母开始增加对孩子的教育投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美国受过大学教育的母亲在育儿上花费的时间,以及美国教育回报率(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的平均工资与仅受过高中教育的人的平均工资之比)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越来越不平等,教育的投资回报率也随之越来越高。想要赚大钱,只能好好学习,否则就会被别人甩下。

看到这样走势的父母如何还能坐得住?田园牧歌时代显然已是过去式,唯有增加娃教育的投入,才能保全他一个更好的未来

怎么办?鸡娃大军还有5秒到达战场。

不要再嘲笑直升机父母了,

因为“真香”

如果问一个家长,鸡娃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一定是大量的育儿时间投入。

从1975年到2011年,在美国、加拿大、意大利、西班牙、荷兰和英国这6个国家,父母每周花在育儿的时间增长了近两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6个OECD国家中母亲(上半部分)和父亲(下半部分)每周花在育儿上的小时数

而在美国,父母每周陪孩子做作业的时间也从1976年的17分钟,在2012年增到1个半小时。

但是在中国父母面前,美国家长陪孩子写作业的时间根本不值一提。

在2017年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平台“阿凡题”,发布的《中国中小学写作业压力报告》中,中国小学生写作业时长平均每天近3个小时,超全球平均水平近3倍,或居全球第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而8成的父母每天都会陪孩子写作业,也就是说,中国父母每周平均陪孩子写15个小时的作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虽然17年美国父母每周陪孩子写作业的时间也增加到了6个小时,不到中国家长的一半,但是比起12年也是增加5倍之多。

全球鸡娃的趋势,越来越严重。

更夸张的是,随着经济不平等的加剧、教育回报率的不断增加,鸡娃的家长只会越来越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收入不平等(收入分布90分位点与10分位点的比率)与OECD国家中采取放任型、权威型和专断型教养方式的父母的比例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在经济和教育比较平等的欧洲国家,放任型父母占多数,而在不那么平等的美国、土耳其、法国等,权威型和专断型(鸡娃)父母父母的数量直线上升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大学与研究生教育的回报率与OECD国家采取不同教养方式的父母的比例

同理,在高等教育回报率高的国家:美国、土耳其、法国等,鸡娃的父母占多数,而高等教育回报率没那么高的瑞士和意大利,父母基本都 采取放养。

而且父母学历越高,就更看重孩子的教育,也会更加打鸡血。

在美国,大学毕业的父母比高中毕业的父母每周育娃的时间多出4个小时。是典型的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的例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美国母亲和父亲的育儿时间

这时候有人会问了:你说了这么多,列举了这么多数据,我们get到了,全球都在鸡娃。那么你们能不能告诉我们,鸡娃到底管不管用?

答案是:管用,鸡娃“真香”。

熟悉国际教育的家长一定都听说过PISA考试(国际学生评估计划),该测试考察了15岁的孩子在数学、科学和阅读方面的知识能力,涉及70多个国家。每个国家的PISA成绩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不同区域孩子的成绩和表现。

韩国作为PISA中孩子表现最好的国家之一,父母的鸡娃程度不亚于中国家长。当我们对比2012年韩国学生的PISA成绩的时候,我们发现密集型教养方式(鸡娃)的孩子,成绩比非密集型教养方式(不鸡娃)多了22-24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PISA 2012中韩国学生在两种教养方式下的考试成绩

拿数学为例,在PISA测试分数中,23分是很大的差异。类似于芬兰(欧洲表现最好的国家)的成绩和法国等其他OECD国家(表现较差)成绩之间的差距。

更有意思的是,鸡娃的父母能让孩子的数学成绩增加20多分(不论教育程度),而父母都受到过高等教育却不鸡娃的只能给孩子的数学成绩加7分

也就是说,比起自己上过好学校,鸡娃带给孩子分数的提升更加“有效”。

作者还指出,如今最努力、最拼的就是中层家庭。高层家庭已经有相对稳固的资源,他们越来越只会和自己水平相当的人结婚。而低学历的人可能一辈子也走不出自己的圈层,有的人所幸就放弃了往上爬的欲望。只剩下中层的家庭,不肯掉下去,向上攀爬的道路也十分艰难。

这么看来,如今的父母越来越打鸡血,不是没有道理和逻辑的:收入不平等之下,教育是最见效的“上升”方法

但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是如此,诸如很多北欧国家,人民收入都差不多,福利也好,他们的孩子如今过的如何?

别羡慕北欧国家了,

在我们这里并不适用

从之前的数据我们看到了,北欧的父母基本都是很佛的,不属于鸡娃的一类。但是令人惊讶的是,散养教出来的孩子成绩却一点都不差。

拿荷兰来说,荷兰的孩子被称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因为这基本上是一个全民“放养”的国家

10岁以下的儿童没有作业,低年级学生之间几乎没有竞争,他们的父母实行的是绝对的宽松教育、鼓励孩子独立:在荷兰,“遛娃”的现象经常是孩子们在游乐场疯跑、玩耍,而父母则是在一旁的咖啡厅聊天、放松,放心地让孩子们自己玩耍。

即便如此,荷兰学生的PISA成绩却是欧洲表现最好的学生之一。在2015的数学考试中,他们的成绩仅次于瑞士,在欧洲排名第二。

不仅如此,荷兰的学生很少不及格,在PISA数学和科学考试中,荷兰的低分学生的比例始终小于美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令人羡慕的是,在参加PISA的所有国家中,荷兰小学生报告的生活满意度最高,与中日韩三个PISA成绩“霸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亚洲国家孩子的学习成绩虽然强于荷兰,但报告的幸福水平更低。

芬兰的情况也差不多。芬兰的孩子七岁才上小学,而学校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几乎都是免费的而且不进行正式教学,也不教孩子学习阅读、写作或算术,它们的宗旨是寓教于乐。

小学评估不靠考试,学生得到的反馈结果只有“很好”到“需要努力”,学校也没有排名。但芬兰学生的成绩在欧洲排名也不差。

这当中的秘密就是:全国教育平等

在芬兰,虽然地区和学校在调整课程安排上享有一定的自主权,但所有的学校都有共同的全国性教学目标,老师也来自同一个受过大学培训的群体。所以,从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的角度,芬兰农村孩子接受的教育与住在城市的孩子基本差不多

因此,即使学生芬兰的中考中成绩优异,能够去些有名气的高中,但中学之间没有什么本质的质量差异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比起单纯的学术问题,芬兰的大学的预科考试也会考验学生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比如发表对失业或节食的看法,还要讨论政治、体育道德、性、毒品和流行音乐等话题。

无论是荷兰还是芬兰,这些孩子接受的教育听起来都十分幸福,令人羡慕。但是很可惜,这些“童话般”的教育对于我们来说借鉴意义不大,因为我们的教育资源离“全国统一”还有很长的一条路要走,想要做放养型父母,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当我们看清当下的局势、国情、为了孩子的未来,该鸡娃还是要鸡娃的。

那么,既然左右里外都要鸡娃,不如学会如何鸡才“最正确、最科学”。

现代鸡娃手法:张弛有度

细心的读者一定已经发现了,在上面的数据图中,出现过三种教育类型的父母:放任型、权威型、专断型

放任型父母就是自由放任的爸妈,是典型的北欧式父母。这类爸妈主张孩子独立、自主决策,属于根本不鸡娃的类别。

而权威和专断型虽然比较鸡娃的教育方式,但本质上还是有些不同。

专断型父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代表作人物是虎爸虎妈。通过对孩子的全方位监控和掌握,实现自己对孩子教育目标的培养,

权威型父母虽然也是鸡娃的爸妈,但是他们并不给孩子“包办”未来,而是通过引导和塑造孩子的价值观达到目标。

这类爸妈注重和孩子的沟通,愿意聆听孩子的想法,在做决定时征求孩子的意见。他们既会根据成年人的经验来引导孩子,也会认可孩子的个人兴趣和独特的行为方式。

研究表示,权威型父母教出来的孩子通常都很有主见,他们不畏惧失败、不易抑郁,注意力更集中,完成任务的能力也更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因此,既然大环境迫使我们不得不鸡娃,不如在制定教育规划时让娃参与到其中,帮助他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通过可行的手法来达到他们的目标。

在收入不平等、唯有教育回报率高且有效的当今,鸡娃似乎已是每个父母都逃不过的话题。为了让孩子过上好的生活,各地的老父亲老母亲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各种的方式帮他们寻找一条最佳出路。

但一定不能忘记,鸡娃不是目的,孩子幸福、健康才是人生的真谛,鸡娃只是今日的一种现状。终有一天,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教师资源差距将不那么大,不同工种的收入也会更加平衡。届时,希望我们也能像北欧爸妈那样,家长不焦虑、孩子无压力,让教育回归“田园牧歌”。

-END-

常青藤家长会(ID:parentdaily) ,国际教育资讯、升学干货平台,通过专业、深度、高品质的原创内容,打破信息不对称,帮助每一个留学家庭做出最优的国际教育选择。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