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教师不敢管教?教育部发文了!
其实,孩子犯错,作为家长有时候都会忍不住想要将孩子揍一顿。
可是,如此调皮的孩子进入学校,就会安分守己么?笔者以为孩子的天性其实并不容易改变。那么,作为家长都想揍的孩子,能否在老师的劝说下,变成一个爱学习的孩子呢?
或许,很多家长心中都有明确的答案。
就在最近,教育部在调研和公开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并且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该规定首次给出了教育惩戒这一概念的定义。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老师的惩戒教育,最终目的还是教育孩子,而不是为了惩罚。可以说该规定的出现,终于将戒尺还到了老师的手中。但是这并非意味着老师就能将孩子当成“出气筒”,老师的惩戒需要有一定的合法性。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青少年犯罪,能够及时地让孩子从错误的认知中走出来。而且该规定将教育惩戒做了分级,分为了三级:
一般教育惩戒、较重教育惩戒、实施教育惩戒。
从规定的内容上看,我们看到这无疑对孩子成长是有益的。老师惩戒的回归,也是对多数学生的一种保护措施。同时也给了多数老师惩戒学生的依据。
尤其是当前有些老师对于学生的一些错误言行举止,因为担心家长方面的问责,不敢惩戒,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方式,只要孩子安全就好,学不学习无所谓的这种育人态度,也将会有极大的转变。简单地来说,可能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会因为这个规定有所提升。
据悉,该规定将会在2021年3月1日起实施。
不过,作为家长对于这样的规定,也会存在一定的担忧,担心遭到了老师不公平的对待。在许多家长眼中,“关系户”似乎无处不在,有些老师的孩子也在学校。他们会担心,在老师拥有了惩戒权力的同时,却因为学生父母的背景,在处理孩子之间矛盾的时候,产生偏袒,失去公平。
不得不说,有些家长担忧并不是杞人忧天。虽然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概率很小,但是却并非可以杜绝。笔者以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应该在学校享有同样的权利。
否则,在老师的厚此薄彼的这种态度下,难免让孩子对整个社会产生一种“负面”情绪,甚至在心里种下社会“不公平”的种子,受到损失的可能不仅仅是这个孩子,还可能是整个社会,包括了厚此薄彼的老师。
因此,在惩戒回归到老师手中的同时,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该一视同仁。
可是,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清楚,哪里有什么绝对的公平!但是对于教育者,却不该抱着这样的心态去育人,否则我们的社会就会距离“公平”越来越远。
可以说,惩戒自古都是一把双刃剑。
作为家长自然渴望老师能够在学校管教自己的孩子,但是也渴望老师能够用好这把“双刃剑”。正如这次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一样,惩戒的本身还是教育,莫要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搞反了。
惩戒的规定来了,但更重要的是老师要有一颗对教育负责的心态。否则,再好的制度,最终也会停留在老师的手中,而未必能够发挥规定本应该产生的效果,甚至可能因为不负责任地滥用,产生更大的负面效果。简单地来说,就是要让老师既要卸下心里的包袱,也要让老师对教育负责。
期待,老师能手持“惩戒”,育好祖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