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当中,家庭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业内人士的权威认定是,它占一个人德育成果的百分之七十,而学校和社会最多只占百分之三十。
可是,中国的家庭教育在这方面却是相当落后的。
你可能要反驳,我们有着那么多圣贤的教导,文化和传统的底蕴如此之深厚,怎么就落后了?
事实上,我们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文化与时代发展的脚步是否协调一致。
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中,是严重缺乏联想教育的,而未成年,尤其是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联想思维更是严重缺乏。
除了培养方法欠缺外,从身体发育角度来讲,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不具备足够的联想思维。
所以,在这个阶段的教育,必须紧扣实际需求,即你需要他具备什么样的品德,只需要直白地告诉他,并做出来,然后要他严格遵守和效仿就行了,当他需要对这些品德进行修正的时候,那就是学校和社会的事了。
所以,你就知道为什么有良知的教育学家不建议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背像《弟子规》和《千字文》之类的古训了。
不是说这些东西不好,是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一方面,这个年龄的孩子现代文都还半懂不懂呢,你让他们明白文言文,不是难为人吗?
另一方面,就算配上注释也不行的。因为那些古训里的美德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无法与当前的现实匹配起来。
成年人可以用发散的联想思维轻易使其与实际情况接轨,可孩子不具备这个能力,你要想把这事解释清楚,那就更难为他们了,因为他们根本不可能在那个年纪拥有像你那样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而且,你打算像个古人一样生活在现代吗?没那份底蕴,你还是省点心吧,对大家都好。
现代人需要找到的德育方法,首先就要像我们的义务教育一样,要具有普及性,其次是可操作性,而不是人为地把事情复杂化,结果还费力不讨好。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喜欢引用犹太人的教育方法的原因,因为他们的方法往往可操作性较强,而且紧贴时代发展的步伐,哪怕抛开文化和传统的部分,仍然具有相当多的实践价值。
比如,犹太人明白,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成就天才的前提,一个人的早期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而德行美好的孩子必定来自氛围健康的家庭。
可万一家庭的氛围与社会不好的风气发生碰撞时,又该怎么办呢?
我们往往习惯把社会形容成一个大染缸,然后警告自己的孩子要懂得洁身自好,这的确是优良的传统。
但是,却没有人告诉我们的孩子,社会既然如此“险恶”,又该如何在人间行走,既不玷污纳垢,又能独善其身呢?
这一点是我们的父母应该向犹太父母学习的地方。在很小的时候,犹太父母就会教授孩子,明白该如何“在闹市中不犯罪”,懂得每个周末的时候,进行自我反省,培养判断是非的能力。
除此以外,犹太父母都能很好地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德行,去实实在在地影响自己的孩子,这比什么大道理和动听的故事都来得有效。
在这个过程中,并非只有阳光和雨露,犹太父母不仅会让孩子看到自己在实践美好的品德,也让他们看到外界对此的回报并不总是有好结果,而在这种时候,父母坚守美德的精神,也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