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于北京八中的席浩诚,高考以704分的高分考入清华大学。妈妈回忆起培养儿子的家庭教育和育儿心得,令人非常有感触。
没想到,这位考上清华的学霸,也曾经化学考了全班倒数第几名。一样在作业里潦草,更在青春期里逆反,也因记忆上背诵上不如同学而气馁,面对这种种的情况,父母是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这些问题的?又怎么让孩子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优秀的呢?
实际上,孩子的很多习惯与成长,在小学时就开始打下了基础。
课外班并非好成绩的必然选择,从小就要打下基础
席浩诚妈妈回忆,孩子高一上学期的期中考,化学考了全班倒数几名。父母犹豫中去问老师,老师很明确:不需要报课外班买辅导书,这些都不需要,需要的,首先就是认真听课,做好笔记,课后复习,做好作业,及时改错。
就这么简单?就这么简单!
看上去最简单的办法,其实最有效。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曾说,“我达到目标的唯一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
席爸爸和妈妈在化学老师的指导下,对孩子的课堂笔记和作业认真查看,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孩子调整改错,这个过程持续了整整七周。
期末考试时,席浩诚化学成绩有了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他从此找到了化学的学习方法。看到孩子成绩稳定下来后,妈妈不再检查孩子化学作业,及时撒退。
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最大化的方法,就是认真听讲,考入清华的马冬晗、马冬昕双胞胎姐妹俩,从不上补习班,她们向课堂要效率。
而从小开始,就让孩子们提前预习所学的课程,这是河南陈定一、陈弘一兄弟俩的做法,这样的做法,越早进行,对孩子的学习提升有越显著的帮助。
重庆理科状元的谢欣颖,也是没有一天上过辅导班,她的方法是提前预习,预习时把难点标出来,回答课后题 并找出疑问点,并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
作业写得潦草,父母要求重写:帮助孩子养成习惯,一定从小来进行
粗心与潦草,或许都是孩子会出现的问题,一次假期作业中,当父母发现席浩诚写得潦草后,要求他改正后重写。
这样的发现问题--改正错误--巩固强化的过程,不断地在纠正孩子的一些行为偏差,这个过程中,不仅是紧跟老师方向不偏,还要及时给予孩子适当的帮助。
很多家长会说,我们也会紧盯孩子,要求不能犯错,犯错就要改正,为什么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呢?
这与我们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有关。
尊重孩子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落实在行动上。
我们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也会尊重父母所订立的规矩。这样的规矩是底线,是原则。而非原则性的问题,如果有情绪,就要等情绪过去后,再找机会来好好沟通。
沟通不是压制,沟通要及时与平等,这是需要我们父母,从小就有意识的培养孩子交流的能力与心态。
刘墉对儿子不满,一通批评之后,下一句话是“爸爸说完,到你了”,这是告诉孩子,你也有申诉的权利。
代儿子写作业,孩子获启发:敢于尝试就会成长
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父亲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与妈妈比起来,爸爸会在关键的地方推一把,让孩子体会到父亲的力量与决断。
席浩诚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采取的是角色互补的做法,他们不在孩子面前争吵,而是尽量私下沟通协商。
如果妈妈和孩子有矛盾了,爸爸就会居中做思想工作,让母子间互相谅解。
有次,席浩诚的作文怎么指导都不得要领,爸爸代写一篇发给老师,老师认真回复并给出修改意见。
这个做法并非最好,也事后告知了老师是爸爸代劳,但也让孩子明白,不怕写得差,只要敢于去写去尝试,不断反复地修改,就能获得进步。
这样的示范,让孩子不断的进步,一段时间下来,有的作文也破天荒地能成为年级范文,这种不怕错反复在老师建议下修改的做法,让孩子受益良多。
这样的亲力亲为,在培养出5个博士1个硕士的“博士老爹”蔡笑晚教育孩子时,也表现了出来,从小就要教育孩子不怕犯错,只有犯错,才知道哪里才是正确的。
找到优秀的自己,不因别人优秀而否定自己,从小就要培养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之处,就看我们能不能帮孩子找到。
席浩诚班里,有的同学一篇课文可以很快就背下来,他却不行,难道是记忆力不好吗?看到孩子气馁,妈妈引导他,上小学前就可以自己阅读全文字的童话故事书,说明你的文字记忆力不错,而且我们发现,半年一年没复习过的数学题,席浩诚却还能记得很清楚。
在妈妈的启发下,孩子发现自己的记忆特点,那就是记得慢,但记得牢。认识到这一点,再背诵时,就踏实按自己节奏来,再学习记忆的方法来提高效率。
作为父母,我们很容易因为焦虑而将“别人家的孩子”的优秀放大,再和自己家孩子的缺点对比,这样不仅打击了孩子的自信,也让自己更加焦虑,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我们需要一碗水端平,既看到别人孩子的优点,也看到自己家孩子的长处。更需要坚定相信自己孩子的能力。
你的信任,是推动孩子成长的动力。
只要教育和育儿有章法,成长就可期,努力不一定成学霸,但不努力肯定与学霸无缘。
我们不误孩子,孩子必然不负我们,祝愿家长们都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