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很早就意识到每个人的血液都有特点,比如从“血脉”“血缘”“血亲”这些词汇就可以看出。 “血”字初文见于商代,下部是一个带座的器皿,像个小盘;“皿”形中是有一个小圆圈,表示血滴。
《关尹子·四符篇》:一为父,故受气于父,气为水。二为母,故受血于母,血为火。《易·说卦传》:坎为血卦。疏:取其人之有血,犹地有水也。
古人也意识到血液对人体很重要, 就像大地必须有水。古人除了认为每个人的血液有独自特点外,也认为父子的血液可能具有某种相似特点,这就是血缘关系,于是就有了“滴血认亲”的说法。就是小孩的血跟父亲的血如能够溶在一块,就是父亲亲生的,否则就不是。
我国宋代的法医著作《洗冤录》等里面就记载了这样的故事,但是这是不科学的。 亲子关系的血液不一定能融合,而不是亲子关系的血液常常能融合。宫斗剧《甄嬛传》里那段“滴血认亲”的精彩剧情:皇上怀疑六阿哥是温太医的孩子,便听从皇后滴血验亲。在文学、影视作品里经常遇到这样的情节。
不过,血液确实可以向我们“透露”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存在亲缘关系,这就是血型和血型鉴定。根据父母、子女的血型,在一定程度上能通过排除法进行“滴血认亲”。但进行亲子鉴定,只能否定,不能肯定,举个例子:孩子是A型,爹妈都是O型,那么可以推断孩子不是这爹妈亲生的;但爹妈都是O型,孩子也是O型,不能因O型血一致而判断孩子就是爹妈亲生的。
“滴血认亲”里面“血液融合”之说,可能是古人朴素地认为“相同”血脉的血是一样的,故而可以融合。其实古人这个说法,不能说没有丝毫道理,比如在输血时,还真的血型匹配才可以。
事实上,只要是匹配的血,不光是人与人之间可以互相输血,动物和人之间也可以。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他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御医丹尼斯给一位贫血儿童的静脉里输进羊血,挽救了他的生命。但是那时候由于人们认识的不足,导致他制造了严重的“医疗事故”:在丹尼斯用羊血输血的病例中,有 4 人死亡, 3 人无事。其中一位病人前两次输血成功,第三次死亡。
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他经多次试验,总结出人血有A型、 B型和O型三种,输血时若血型不合,输血者就会因血液凝集而死。两年后他又发现一种血型 ——AB 型。
在需要输血时,对大多数患者来说,血型匹配很容易,很少会出现找不到供血源的情况。然而,还有一种极少数人才能拥有的血型,也就是俗称“熊猫血”的Rh阴性血。事实上,常见的四种血型属于ABO型系统,但血型却远不止这四种,而是极其庞大复杂,“熊猫血”就是其中之一。不过,Rh阴性血虽然罕见,但也是有着一定人群的。只有一种血型,世界上只有一例,并且出现在我国。
2017年,在我国江苏南京,有一位准妈妈在医院做产前检查时,医院发现她的血液很难确定血型。江苏省血液中心办公室对她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发现准妈妈的血型是由原本的ABO型血基因突变而成的。
这位准妈妈的血型本来是A型,由于ABO等位基因存在基因突变,从原本的A型突变成了现在的A亚型。如果将来她需要同类型的血液时,世上是没有人能为她提供的。只有自己不停地备血,才能以后在需要时使用。现在,这位准妈妈的A亚型血已经被收录到了国际基因库,比熊猫血珍贵,全球唯一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