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惩戒应源于爱归于爱

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手中有戒尺,眼里有光芒,心里有温度。

“熊孩子”不听话,老师该怎么管?这是一个长久以来困惑教师、学生和家长,且备受社会争议的话题。

近日,教育部在前期广泛调研、公开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第一次系统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的规则、程序、措施、要求等,明确教育惩戒不是惩罚,而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强调教育惩戒的育人属性,是学校、教师行使教育权、管理权、评价权的具体方式。

2021年3月1日起,这部法规将正式实施。自此,学校对于中小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是否惩戒、如何惩戒,真正变得“有章可循”。

中国向来是一个尊师重教的民族,老师管教学生也要一部法律来规定吗?曾几何时,中国人恪守的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信条,父母从把孩子送到学校那一刻,就赋予老师管教的权力,“该打就打,该骂就骂”,不然怎么能成器?俗话说,“教不严,师之惰。”几千年流传的师道尊严,从来没有被怀疑过。

但近年来,传统的师道尊严开始动摇了,因为“惩戒学生”引起的师生矛盾,乃至家校纠纷,甚至暴力伤害老师的悲剧屡屡发生。

比如,2020年12月,四川省达州市高新区实验学校的一位班主任老师,检查学生作业时动手打了学生耳光,家长找到学校交涉无果后报警,并向学校索赔6万元。达州市高新区管委会调查后,校方对涉事教师批评教育并作出警告处分,但仍无法满足家长提出的条件,无奈只能建议走司法程序。

说实话,这样的事情在当前中小学具有一定普遍性。一方面,个别学校教职工乱管、体罚甚至虐待学生的事件,导致家长不信任教师和学校;另一方面,学生或家长辱骂、殴打教师,或暴力欺凌、侮辱同学的恶性事件,也屡被曝出,严重者甚至构成违法犯罪。

2015年,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对上海全市17个区县15000名中小学生和3000名学生家长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3.4%的中小学生表示自己所在的学校有体罚学生的现象,其中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选择的比例分别为24.3%、24.7%和17.1%,中小学生对教师师德持有负面评价比例为10.3%,负面评价随着年级的增长呈现升高的趋势。

可见,即使在上海这样发达的城市,体罚现象仍然较为普遍地存在,而且学生对教师的师德也存在一些负面评价。那么,在教育不发达农村以及偏远地区,因惩戒不当带来师生关系紧张就可想而知了。

这些事件发生以后,有些家长颐指气使,认为交了学费,老师就应该为孩子服务,不论对错,孩子在学校不能受一点委屈,稍不满意就撒泼耍赖,导致不少中小学一线教师不敢管、不愿管学生。还有一些教师干脆选择“放羊”式教育,任由学生我行我素,在犯错的道路上一错到底。

广西融安小学生身着传统汉服举行“开笔礼”迎开学。

无论从教育科学,还是从实践来看,教育惩戒都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教育界对于教育惩戒权的回归,渐成共识。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此次教育部出台教育惩戒新规,最重要的是回答了教育惩戒“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三个问题。特别是,划清了教师行使教育惩戒权与体罚学生之间的界限,有助打消教师行使教育惩戒权时的后顾之忧,使教育惩戒有尺度、有温度。

总体来说,教育惩戒权重回课堂,为无所适从的中小学教师赋权,以法律规范教育惩戒是必要的。但是,当教师手执教鞭时,也应当慎重落下。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心灵是稚嫩的、敏感的,需要悉心呵护,稍有不当即可能产生逆反心理。惩戒是底线,而不是牢笼。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手中有戒尺,眼里有光芒,心里有温度。

若无对学生立德成才的挚爱,教育惩戒极易蜕变成为施罚者泄愤。这是最糟糕的结局。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黄山路小学开展“小小表扬信献给好老师”活动。

从根本上来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绝非依靠惩戒,而是师道尊严的复归。《礼记·学记》言:“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几千年来,这种教育美德仍绵延不绝,即使到了晚清民国,我们在一些个案中仍窥见余绪。

鲁迅先生在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的那位严厉的塾师,其实饱含着少年鲁迅对启蒙老师的敬爱之情。当学生们课间到园子里爬花坛,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哪里去了!”先生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这位塾师名叫寿怀鉴,是清朝同治年间的秀才,晚年常与人议论时政,愤于洋人跋扈,清廷丧权弱国,以不买洋货、绝意仕进明志。在家中设馆收徒,年收学生不过8人,为启发学生思路,提高文学修养,选授课文注重文采,因其异于传统,被人讥为“离经叛道”。我们可以大胆推论,如果不是这位严厉而慈爱的启蒙老师,很可能就不会有中国现代文坛一代巨擘了。

“五四”以后,现代教育普遍实施班级授课制,优点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经济有效地大规模培养人才,不足之处是太过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不利于德育和学生个性化、自主化发展,传统教育中的师道尊严也随之淡化。在应试主导的教育模式下,学生沦为的流水线上的教育产品,当教育偏离了立德树人的宗旨,师生关系紧张甚至扭曲也就不足为奇。

近代教育家夸美纽斯是公共教育最早的推崇者,他明确主张学校要有严格的纪律,但重点不在教学而是在道德教育。1632年,他在《大教育论》中写道:“学校必须有纪律,没有纪律,就失去了动力。不过纪律并非使学校充满呼号与鞭挞之声,而是使学习者提高警觉,用心学习。严格的纪律不应用在学习或文艺练习上,而应用在道德或可能遭遇危险时。”

人们总爱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是最神圣的,因为面对的是一个个活泼的生命。一个工业制成品出现瑕疵尚可以召回,但一个教育上的瑕疵可能伴随学生的一生。只有教育者心存敬畏,永葆一颗爱心,惩戒才是有益的、正向的。陶行知先生曾经语重心长地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在法律力挺教育惩戒的今天,每一位从教者当重温陶行知先生的忠告。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图片网、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张旭

值班编辑:邱宇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