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常爸参加了一个同学聚会。大部分同学的娃都上小学了,所以这个同学聚会变成了家长们的课外班交流会。“你家几个课外班?”“你家语文/数学/英语都上的什么?”这样的开场白比回忆同窗之谊更迅速拉近了多年不见的同学间的距离。
一番交流下来,发现大部分孩子都至少上过一个课外班或幼升小班,没上过的,父母也会自己在家教。但是抢跑过后,一个新问题出现了:娃觉得自己都学过,不好好听课了。因为这个问题,不少家长还被老师批评了。家长也很迷茫:“提前教是耽误孩子了还是帮助孩子了?”
那么:
有没有必要超前学?
课外班要不要报?
这么纠结的问题,当然要交给权威人士来解答。常爸又求助了有28年教学经验、前清华CBD校区执行校长、特级语文老师——李怀源老师,我们顺带还聊了聊时下热议的美育、体育加入中考的事儿。
李怀源:北京教育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在读教育博士(Ed.D),曾任清华附小CBD分校执行校长。
有没有必要超前学?
一句赢在起跑线,让不少家长患上了抢跑焦虑症。小学一年级该学的拼音、写字、数学,在幼儿园就补上了。孩子是学会了,可心也飘了,一看到自己学过的就不好好听讲。没过多久,家长争取的优势又烟消云散,而且还为后续学习埋了雷。
李老师:
不是超前学习让娃不好好听课了,而是家长自己忽略了一个问题:娃是真学会了还是假学会了?
在我看来,真正的学习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知道,理解,应用。
比如“天问1号飞向火星”这个事儿,跟别人聊天的时候能复述出来,这只是知道。能讲出太空飞船起飞的原理,背后运行遥控的各种原理,这是理解。能自己尝试做一艘飞船,这是应用,走到这一步才叫真懂了。
汉字我会认,拼音我会读,只是最浅层次的学习。当你能在恰当的语境中,在恰当的场合下使用,才叫学会了。
超前学习时,学的量比较大,知识比较新,难度比较高,很多孩子并不能真正的理解。可是小孩普遍记忆力好,很容易就能把讲解过程和结果都背下来。家长就认为孩子学会了,各种夸奖表扬,孩子也认为自己会了。实际上,孩子还只是停留在“知道”这个层次上。
而学校的教学,不会只停留在让孩子“知道”的层面,而是很注重帮助孩子理解。比如20以内的加减法,老师是通过带孩子摆小棒、数手指,让孩子了解计算的过程。
但孩子呢,错把知道当理解,他一听这个我知道,就不继续听老师关于理解层面的解释了。他知识的大门就关上了,这样的超前学习对他正常学习是一种限制。
常爸:
对,了解和理解,中间差着挺大的距离。很多孩子提前学的那些知识,更多是在了解的层次,他未见得对原理有很好的理解,更不要说掌握和应用。
所以,我建议家长在孩子上学前先做个心理建设,提醒一下孩子:
“虽然你之前都学过,也许只是了解而已,老师在讲的时候会帮你深化对以前学到的知识的一些理解,所以还是应该注意听课。”
了解,还需要通过不断练习才能变成理解和最后掌握、应用。现在不允许低年级课后留书面作业,书面练习就转移到了课上。所以,想让孩子提前学习一点没有什么不对。但要让孩子明白,不管有没有学会,都要配合老师,认真听讲、练习。
如果两年前你问我,我会说“幼小衔接”班完全没必要。但现在,通过和很多城市的小学生家长聊,我发现,有时候越是三四线城市的小学,对教育部的相关规定遵守得越不到位,对一年级的小朋友要求也就越高,很多孩子上一年级写作业就得两个小时……如果是零基础的孩子,真的会跟得很痛苦。所以,现在我会说,要不要上“幼小衔接”班,还是要看你家对口的小学的情况,提前一点了解,做好应对工作,比一刀切地说“要”或者“不要”更能帮到孩子。
课外培优班有没有必要上?
从幼儿园开始,很多孩子就开始上课外的培训班、培优班。有多火爆呢?有时候一座难求,甚至要抢。但与此同时,孩子的学习压力也会陡增,心理健康问题变得日趋严重。这种培优班,到底有没有必要去上?是不是适合大部分的孩子?
李老师:
课外班有没有必要上?回答这个问题,家长要先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让孩子去培优班?”
据我了解,很多家长让孩子去上某种类型的班,是为了拿到什么证书,对孩子未来的小升初有用。
确实,每个家长都要向现实低头,上培优班如果是进入理想学校的一个工具,选择也很正常。但是,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从孩子的全面发展来说,课外班到底起多大的作用?
这个班到底教给你孩子的是什么?是知识还是简单的技巧,还是思维的方式,还是他对未来发展所需的非常重要的素养?
只有我们搞清楚了这个问题,才能正确看待培优班,选择孩子需要的。
常爸:
要不要报这些班,还是跟孩子自己的情况有关系。
首先,要衡量课堂内容对孩子来说够不够。
有一些孩子真的是在课内吃不饱,学有余力,智商超群。他需要挑战,所以上培优班也觉得很开心,甚至认为比学校里上课还有意思。这种情况下,摁着不让孩子去当然不行。
有一些孩子,课堂上的内容刚刚好,或者说已经稍微有点吃力。在这种情况下,你再把孩子送去培优班、奥数班,只会让他痛苦。
其次,要找到孩子自己的优势,不要人云亦云。
不要说别人报了一个奥数班,你也跟着报奥数班,别人培优你也跟着培优,每个孩子的优势项目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的语文有优势,结果却被送进了数学培优班。孩子学得很痛苦又浪费时间,还不如把精力放在语文上面,他可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文字工作者。这样的孩子,应该朝着“语文很拔尖,数学不拖后腿”的方向去培养,而不是非得跟人拼奥数。总之一句话,因材施教。
我小时候也参加过奥数班,可是一点都不感兴趣,上课对我来说简直是种折磨。后来参加竞赛也没拿奖——小学低年级时靠着自己的小聪明还能拿个奖,从小学同年级到高中,什么数学竞赛的奖都没拿过,完全就是不感兴趣,上奥数课根本不听。但我在语文上有优势呀,什么培训班都不上,从小学开始就拿作文竞赛一等奖,到高中成为校刊创刊主编,高考语文全市前三……
爱因斯坦说,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要一条鱼去爬树,他将一辈子认为自己是笨蛋!
最后,要客观评价自家娃。
我觉得现在造成全民奥数的一个原因,就是大多数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评价过高。中国家长最大的迷思就是,觉得自家的孩子是个天才,不去试试奥数 不甘心。
但事实上,奥数这个玩意儿只适合前1%的孩子去搞,99%的孩子是陪跑的。家长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孩子是不是奥数天才,和学校老师(或奥数培训老师)聊聊就知道了,他们看到资质特别好的孩子是会两眼放光的。如果学了几年,聊到你家娃的时候,老师眼中没有光,只是敷衍地说“孩子还是挺聪明的”,那上奥数课开拓一下思路可以,搞竞赛这条路怕是不适合了。
李老师:
对,不仅仅是家长要因材施教。实际上,国家层面上也在提倡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
前几个月中办和国办联合发布了好几个文件(备注: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里面提到要全面进行评价改革,全面就是从小学到大学都在改,改革对人才的评价和鉴定方式。同时,还强调全面发展,说明未来对人才的需求是更加多样化的。
这就更要求家长要先找到孩子擅长的方向,然后重点发展。
体育、美育纳入中考,怎么看?
自从知道体育和美育要纳入中考后,不少家长都慌了。云南省从今年开始体育成绩和语数外一样都是100分。教育部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争取在2022年实现美育中考全国覆盖。这一重大变化,我们该怎么看呢?
李老师:
体育加进中考是因为学生整体体质太差了,因为我们历年中、高考过于关注文化课,而体育测评只要求达标即可。
但是,我们国家孩子的近视率却高到引起世界关注。不管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起码身体要健康吧?最怕你把他死摁在文化课里边,体育没学好,眼睛近视了,最后文化课也没有学好。
还有艺术,不管是音乐还是美术,它不只是一个技能,而是能丰富生活的精神食粮。现在好多人除了工作,自己一点儿业余生活都没有,就会觉得生活索然无味。但有些人就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富有想象力,一个小小的东西也能给他带来快乐,就是美育带来的生活情趣。
常爸:
体育、美育很重要,这点我非常赞同。孩子的视力下降不只是因为看iPad太多,还在于户外活动时间太少,所以现在教委要求幼儿园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两个小时,我觉得很合理。小学每天都会有一节体育课,也很合理。小小常每天放学回来我还会让他去小区里面骑车,凑够两个小时。
但我觉得不合理的是,一定要把体育的分数比重拔这么高吗?我要搁现在连高中都上不去。很不好意思地说,从小学到高中我体育就没及格过。没有什么理由,我就是不喜欢体育,不喜欢参加活动,我宁愿坐着看看书。但这也没影响我去耶鲁、哈佛读书,创业做公号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强,就能弥补很多缺陷,你不能要求一个人什么都好,对家长压力也太大了。以前补个语文数学ok了,现在还要补音乐、美术,这背后不仅仅是精力问题,还有巨大的经济压力。
李老师:
关于这个问题,咱们要从教育部和学校的公共性质来考虑。我知道有些家长会带孩子爬山、跑步锻炼身体,或者带孩子学画画、音乐,提升审美能力,但这都是个体行为。
教育部和学校则是服务于社会的官方机构,任务就是要从总体上提高国民素质,所以一定要适时地做出调整,以符合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家还要理性看待这个变化。
至于具体实施层面,现在才刚刚开始,需要积累经验和改进,也希望大家耐心点。
常爸:
我赞同教育中要注重对体育和美育的重视,但如何实现考试公平,如何平衡家庭压力,可能还需要更多探索。
不过还好我们的粉丝们的孩子离中考还有一段距离,所以先不用着急,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咱们静观其变。
常爸说
聊着聊着就跑题了,进入小学的家长,中考也是一个指挥棒,不必时刻关注,也不能不关注,所以就对这次变化多说了两句。
言归正传,要不要让孩子超前学习,取决于孩子自身的情况。
对于课堂“吃不饱”的孩子,当然可以尝试“课外提高”,上培优班、奥数班。但大部分家长太高估自己的孩子水平,结果跟风上课外班光当陪跑。
是不是有天赋建议问问老师,有特长的话老师肯定不舍得放过。没有天赋就安心跟着大部队走吧,学校的东西难不到哪里去,踏踏实实学也能考得不错。
另外,不管孩子学没学会,我都建议专心上课,跟着老师做练习。只有跟着节奏走,你才知道自己是仅仅了解还是已经理解,即使已经理解,重复训练还能加深理解,总之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