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老师是一份伟大的职业,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祖国的发展培养优秀的后备军,给孩子们传输知识,总是在背后默默地牺牲着自己照亮着他人,就像黑暗中的烛光一样,精神是多么的可贵,当然生活中还有很多像老师这样的有红烛精神的人。
老师不光是带着孩子们畅游于知识的海洋,领孩子们走进奇妙的书的世界,用他们的灵魂和精神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成长,还用他们的一生教会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张秀荣就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她拿着二十块钱的工资给学生买鞋,学生长大之后给老师买了10万的新房来报恩,究竟是怎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呢?
“千里马”遇“伯乐”
1978年9月,刚毕业后的张秀荣来到了武川县第一小学教书开启了她的教书之旅,虽然说没有太多的教书经验,但张秀荣依然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了使命感,每一天都带着对工作的热情,也正是在这里遇到了她教学生涯的第一个“得意门生”——陈志德。虽说陈志德的成绩不是班级里最好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是班级里最努力的那个,这一点,细心的张秀荣也看在眼里。
张秀荣在陈志德的眼里看到的更多的是对知识的渴望,这让张秀荣非常的感动,也从此在心中默默发誓一定要将这些孩子培养成为国家优秀有用的人才,这才是教书的真正意义,从此便鞭策自己一定要成为一个好老师。有了这股干劲之后,张秀荣几乎将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除了白天上课之外,张秀荣还在晚上给自己的学生补课,将白天没有懂的知识再次温习一遍,她那个时候教的是初中二年级,身肩重担即是数学老师又是班主任,每次给孩子们补完习外面都是一片漆黑,累是累了点儿,但是张秀荣每天都过得很充足很开心,她认为她的每一天都过得很有价值。
虽说比其他老师要辛苦的多,但是她没有向学生们要任何的补习费用,所有的一切都是她打心底里自愿的,只要她知道的都教给了学生,而她要的很简单,那就是孩子们能够将所有教的知识点吃透,这就是她补习的最终目的。其中让她最欣慰的还是陈志德,不管在课内还是课外,他都非常的好学,经常问问题,这一点很是打动张秀荣,让她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而其他学生也一样,对张秀荣充满了更多的敬意,这些也是一直支撑张秀荣的精神来源。
以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
时间如白驹过隙,很快一年就过去了,最后也是物是人非,张秀荣有一天突然发现那个爱学习的陈志德没有来上课,心中充满好奇的张秀荣决定亲自去陈志德家里一探究竟,为何会无故不来上课呢?新学期开学可就是初三了呀,关键时刻可不能耽误。于是张秀荣挑了个周末和几个同学一起去看陈志德,到了才发现学生的家里异常的贫困,这时候张秀荣心里也大概知道不来上课的原因了。
看到陈志德家中如此境况更不能放弃这个学生,所以张秀荣苦口婆心地劝陈志德的父亲千万不能让其因此而辍学,不然家中的境况就真的很难改变了。听了老师的一席话之后,陈志德的父亲才同意让他重回学校继续读书,陈志德这才又一次抓住了学习的机会。
重回校园的陈志德对这次机会非常的珍惜,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高中时期陈志德很不幸失去了自己的妈妈,这对他来说打击很大,但是这也更加坚定了要考出好成绩的决心,发誓要给自己创造一个好的未来。逆境中成长总会磨练人的意志,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最后陈志德的高考成绩一下子就飙到了全武川县的第二名,得以光耀门楣,一举考上了长春地质学院,而只有陈志德知道这背后一直支持他的是张老师,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张老师都默默陪伴着他。
长大后买10万新房报恩
这种关心一直持续到陈志德读大学,上天再次给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上大一的时候陈志德又失去了父亲,从此陈志德的生活更加拮据了,为了让陈志德冬天能够温暖一些,张秀荣从自己的工资中抽了20块钱给陈志德寄过去让他买棉鞋穿,80年代的时候,她一个月的工资才三十七块钱,张秀荣对他的好,陈志德都看在眼里,给他的二十块钱他也没有用,而是选择还给了张老师。
后来在张老师六十岁的时候,陈志德用了十万元给张老师买了一套房来报答她这些年对他的照顾,还说以后张老师老了会给她养老,这一幕感动了许多人。
图片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