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ki粥原创,公众号mikizhou520
最近,有个朋友非要请我吃饭。
我说,写稿呢,有事说,大家都挺忙的。
他神秘兮兮地说,你赶紧的吧,我有大事需要咨询你意见。
原来,他最近卖了自己五道口的房,想要换房。
从海淀漂流到朝阳,从三环看到了五环外…终于看上了北七家的一套房。
豪宅,160平米,智能物业管理,全年恒温恒湿系统,只剩最后一套,就特别心动。
但他又总觉得不踏实。因为娃再过5年就上学了,虽然新房旁是号称十一学校“直营”分校,但不知道质量好坏,会不会影响下一代的发展。就想找我了解一下学校情况,这房从教育的角度该不该买?
我说,你没必要从宇宙中心迁移到北京边缘吧,毕竟你有北京户口无需为落户加分做牺牲。
他说,这都是因为自己手里只有1000万才觉得窘迫,如果能再多个200万,自己就能纵横海淀,卧底清华…
我说,兄弟啊,这个世界上手里拿着1000万喊穷的爸爸,你是我遇到的第一个。
他说,你不信?那你去看看北京的学区房吧。
看我一脸怀疑,他讲了自己的故事。
01卖房记有人说,五道口被称为宇宙中心,最早的原因和旁边购物中心楼上挂着的巨大无比的“U-CENTER”标志有关。而且,这里有许多宇宙一流和离宇宙一流很近的学府,清华毗邻北大,大学的首字母也是U,所以是U-center。
当然,只有这些理由还是不够的。
五道口之所以后来成了“宇宙中心”,还是因为当年它掀起了学区房房价高潮。位于道口旁的华清嘉园,13年的时候37平米的房子卖了350万,接近10万一平。但是大家都没想到,这里的房子在16年,37平没个500万是买不到的…
当时有人甚至拿“宇宙中心”的房价调侃过附近一家老牌互联网公司,说它们这一个季度的收入,还不够在公司附近买一套150平米的房子。
毒舌!但悲催的是,他们说的都是人间真相。
不过,“宇宙的中心”也分三六九等。
V爸说,对口中关村一二三小的,如中科院东南小区、保福寺小区、中关村南三街、中关村南三街、怡升园,这是真正的宇宙王者。
宇宙王者都能达到什么高度呢?
中科院东南小区,中科院的家属楼,建于1983年。以40平、60平为主,旗舰式户型能有个80平米。楼龄基本超过了大部分海淀鸡娃的爹妈的岁数,楼外体还做了强化加固,在四环上路过就能看到,跟盘古巨大的广告牌一样显眼。
祖奶奶一样的房子是在太破了,以至于中介的卖点都从来不提房,讲得都是小区住得都是高知,人文环境好…但就因为能上中关村一小,对口101中学,均价137000一平米。
也有东王庄这样在海淀弱爆了的学区房。
它的对口小学是海淀实验三小,大部分人应该都没听说过这个学校,在海淀家长眼里这是一所垫底菜小,对口中学地大附中,最好的去向也就是石油大附中,海淀区排名进了30。
所以虽然处于宇宙的中心,因为学区实在渣,房价熬到了2020年依然在海淀垫底,均价不到8万。
V爸之前在五道口住的就是宇宙中心的黑洞东王庄,6层60多平米。
原本夫妻两个住生活方便是很不错的,但终于还是要生娃了,这套房子就变得鸡肋。父母、妻儿、自己加阿姨有六口人,实在住不下;学区渣又不打算让娃在此地放养;加上显而易见的升值空间稀薄,于是就决定卖掉。
2015年买的时候220万,2020年卖了,换到了手里500万的现金。但500万想在北京买一个面积够大让一家人可以生活在一起,又有不错学区的房,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于是,开明的父母把自己在远郊90平的房子也卖了,凑了400万。
加上之前的积累,1000万到手,他就开始琢磨买房。
02买房记对V爸来说,买房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首先考虑现实因素,孩子要上学。撇开未来是不是牛娃,能不能上清北先不说吧,至少从当爹的角度来说,不能先帮娃删除这一种可能性。
V爸在知乎上看过一套基本逻辑:在北京买学区房,上车400;学校能看房子不能看500;学校能看房子将就能住600(学区房成交主力价格);学校顶级房子不能看650;学校顶级房子将就能住750;学校能看房子很好1000;学校顶级房子很好1500。
手里有1000万还愁买不到合适的房?
来源:网易房产 海淀区万柳书院4200万一套起
答案是,还真买不起。
一开始,他的想法挺天真的。从小混中关村,自己家的娃又有三小的学籍,虽然户籍上是第四代,能上三小的机会非常渺茫,但完全可以靠一己之力(主要是手里的900万现金),搞定娃户籍和房本的统一嘛。
但现实残酷。原本在北京这个地方想要买学区房,好一点的学区房10万起。但这个价儿到了海淀根本hold不住,涨幅至少20%,起步价12万到14万。
V爸从中关村看到万柳,从公主坟看到上地。看起来最靠谱的,是个一层小院,70多平卖1300万。但是他很犹豫,“且不好说它是不是个占坑的地方,但它容纳不了我们家里男女老少6个人,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是显而易见的。”
还有一个问题,他卖房买房算首套,但之前的房子有贷款只能做二次贷,走商贷只能从银行借180万。想到花了1180万在海淀买一套90平米的房子只是占坑,自己还要出来租房住就觉得这钱花得真是没有意义。
除非,能再多个200万,凑给1300万好像才能勉强够着自己生活希望。
那段时间V爸天天惆怅,好像被200万扼住了命运的喉咙。每天逢人就念叨穷,“距离圆满就差200万,就差200万…”
来源:电视剧《三十而已》顾佳家的阳台一角
确定1000万想买海淀的学区房根本不可能之后,他开始打朝阳的主意。
其实,17年孩子出生之前,V爸就举家逃离了海淀老破小的居住环境,在望京宜居社区东湖湾租了一个150平的House,一个月租金18000,今年涨到了21000。
当时他很幸福,说这个价格在海淀也就租个100平的房,还到处贴满牛皮癣一样的小广告,朝阳的房子环境好、管理好,欧式喷泉就有俩,可谓性价比极高了。
所以手里拿着1000万之后,V爸认真思考过,自己是不是可以在东湖湾买一套房子,不仅住着舒服,旁边就是陈经纶学校,从小学到中学一贯,孩子教育问题一次性就搞定了。
那么,问题来了,他手里的1000万能在朝阳买到合适的房吗?找中介打听了一圈才发现,自己钱不够,还是钱不够。
东湖湾的房子均价10.5万一平,想买140平怎么也要1500万。别说东湖湾的房子,就连周边环境差一点的房子,像上航新干线啊,自己手里的钱也不够。
1000万和1500万的差距,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V爸这次连“如果我再有200万…”都没提,就把看房的目标直接划拉到六环,瞄向了北七家。
北七家在北京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距离六环直线距离大约五公里。也就是穿过几个城中村、等上几个暴土扬沙遮挡的红绿灯,就能抵达大货车丛林地带—北京六环。
这个地方处处工地,路面不平,汽车交易市场和廉价建材城中间,散落着几片古老的别墅,比如王府花园。这个别墅区的特点是没有人管,业主改建特别横,独栋都成了联排。
定泗路上的别墅区就正经多了,北京壹号庄园、京基鹭府的气场不输中央别墅区,进出的常见限量版敞篷法拉利,1000万的车主风姿飒爽,无惧在风中吃土。
连着别墅区的,是北七家的新贵未来科技城。24家央企入驻,都是高科技人才,其实力还打通了地铁。
周围立刻就兴起了很多小区,包括V爸欣赏的金茂府。他说,你知道吗?广渠金茂府那可都是明星住的,望京金茂府目前已经2500万一套起,看给这牌子刚的。然后,他补充说,“如果我要买金茂府,北七家应该是唯一一个1000万能搞定的。”
到金茂府看房是非常愉快的。尤其是在被海淀一圈老破小刺激了之后,一套赏心悦目还带着科技范儿新房是非常洗眼的。
十二三层的房子,有平层也有叠拼。销售带看的时候,说就剩一套160的平层,总价960万,四居四居室精装修,不买就没了…当时V爸就心动了。
以至于他打电话找我要聊的时候,花了很多时间感叹这套房的智能化装修,“它的空调不是中央空调,它的空调是从墙面直接是湿气就直接打过去,一年四季恒温。“
但相信我,凡事当你有犹豫,这事必然干不成。V爸再次证明了这条定理的正确性,因为他最后还是没有下手买。
是没钱吗?不是,这次钱够。手里1000万现金甚至可以全款,气势给足。
是房子不满意吗?不是,空间够大、采光够好,全家六楼人足够住,除了上班有点远(他在丰台),但也有地铁呀。
为什么没买呢?
因为学区。物业的周边引进了很多明星学校分校,开学的时候,十一学校的李希贵亲自为新校区站台,这也是比较罕见的。大部分京城名校的分校的待遇,也就是能挂个人家学校的名儿,给这些游离在宇宙教育系统之外的家长心里一点安慰。
但是,V爸觉得心里没底,他就想知道这个分校靠谱靠谱,还是只是做做样子,让家长相信它靠谱。
讲真,这件事我和他一样心里没底。
做一所好学校我懂。优质的生源、良好的师资、硬件刚资源强,加上一个强悍的耐久的校长,这个事就能做起来。但一所新学校,刚开张一切都难讲。
曾经就有个新学校给过我10000点伤害!一个能力很强的校长参与创办一所新学校,还拿了学校的股份,结果一年后学校出了纠纷,她直接带优质师资团搞集体出走,股份也不要了,让我直接打脸。
因为当时有一些妈妈也问过这个学校靠谱不靠谱,我小心翼翼求证之后跟她们说,校长做股东应该能靠谱。转眼就打脸。到现在,这还是插在我心口上的一根刺,想起来就觉得愧对当年那些求学路上寻求帮助的家长。
虽然只是偶发事件,而且私校和公立还是有很大的差别,但归根到底选择一所新学校,是一个存在风险的事儿。万一不小心做砸了呢?
就看看同在北清路上的清华附永丰分校吧,也做了好几年了,还有百旺杏林湾一批精英家庭的加持,在实力上也完全没办法和本部相提并论。
我跟V爸说,“你当时手里拿着钱都没买,就证明这房你不该买。学校好不好都没关系,你只要想一个确信未来,那就不要把自己当小白鼠。毕竟,你不是真正的有钱人。”
我感觉V爸听完建议之后,松了一口气。
看到这里,很多人应该是很想抽人。我理解。因为之前我听他唉声叹气,也很想抽人。
一个拥有千万资产的北京人,居然要在我们这些非京籍面前展现自己生活的苦闷,也算活久见。但当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一个爸爸人到中年的困境的时候,我也只是叹了一口气。
生于80年代的我们,好像一辈子要身不由己,被娃升学打怪的需求牵着走。
为了上学,有些人屈服,把一家塞进了西城、海淀那些60平的老破小,每天免费收听着街坊邻居的生活实况直播;有些人不服,举家在全北京漂流,各处租房、找房、换房,为了平衡生活和教育,不死不休。
他们就是不相信,生活只能做一种选择,或许拼尽全力还有更多可能,让家人过得好一点吧。
03尾声手里拿着1000万现金的V爸,终于在流浪的尽头,找到了接近理想的居所。
当然,肯定算不上完美。他放弃了采光、每天一个半小时坐地铁上班,换回来了社区环境、孩子的教育,还有够一家人住在一起的面积。
买完了房,全家人的卡上只剩下四位数。
V爸说,倾家荡产不好这么说,但是至少是掏空了这种感觉。掏空了之后,才可以浮出水面,透一口气。
然后,新一轮压力随之而来。还房贷的钱,养父母的钱,雇阿姨的钱…如果孩子上了幼儿园,就还要考虑普通班还是英语班,肯定是选英语班,一个月至少5000块;周末要不要带娃去玩?肯定要去吧。
每个月屁股后面还追着18000的房贷,就是中年人奋斗的新能源。
2020,有失有得,也有遗憾。他说,如果我们懂一点金融,在过去买B站、买蔚来车的股票,半年前没准就可能再买个小房子继续租着,所有压力就能减轻至少一半。
但人生的趣味就在于其不确定性。在于我们对“钱生钱“的理解是不是够深够透?在于你是不是豁出去搏一把?
生活在北京,原本就没有童话,只有挣扎求生,才能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