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14岁的黄多多因为气质上了热搜,照片里的她亭亭玉立、落落大方,网友直呼“多多太美了”!
说到黄多多(大名黄忆慈),不少人应该是羡慕又嫉妒吧。
黄多多:从小优秀到大
她曾经参加《爸爸去哪儿第2季》,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一口不错的英文,节目里也经常用英文说话。
三年级时的英文口语水平就足够和外国人无障碍沟通,现在还能自己翻译小说,直接秒杀掉国内211、985很多过了四六级却无法开口说英文的大学生。
黄多多浑身散发着一种自信和文艺的气质,这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她的家庭、能力和眼界造就了现在的她。
“多才多艺”放在黄多多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钢琴、戏剧、绘画、英文样样精通,去年,她参加新加坡钢琴比赛,和Austin包揽了钢琴和小提琴等5个一等奖……
8岁翻译了3本英文小说,10岁可以给很多英文动画配音,13岁参加国际钢琴比赛并包揽5个一等奖,黄多多凭什么有今天的成就?
有人问:像黄多多这样的孩子,还有童年吗?
人与人的差距——从童年就开始拉开了
黄多多14岁,却达到了很多人一生都达不到的成绩,她凭什么呢?
就凭她14岁之前严苛、痛苦、高强度的持续练习。
当同龄人玩泥巴、过家家时,她坐在钢琴旁像小木偶一样僵硬地挪动手指。
当同龄人悠闲地看动画片,她盯着琴谱,大脑飞速运转。
黄多多的童年,是钢琴。
除了黄多多这样的“星二代”,现在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也是从小就被高强度训练着:
跆拳道、拉丁舞、钢琴、小提琴、英语、奥数……
他们的童年不再像我们这一代的童年那样无忧无虑,甚至当他们回想起小时候,记忆里全是痛苦、是黑暗,笼罩着眼泪和无奈。
关于“现在孩子是否还有童年”这个问题,我想说:
有的,它只是不再同于我们以往的时期,它以一种更“现代”的方式存在了。
无忧无虑、和自然交朋友是我们的童年,和钢琴、奥数打交道则是他们的童年。
换一个角度说,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在钢琴等特长的“陪伴”下,“黄多多们”眼中关于童年到底该是怎么样的概念,可能早就被磨灭了,甚至从来没有出现过。
他们从小被传递着这样的思想:
所有小朋友的童年都该是这样,你不努力就会输在起跑线上。
与此同时,另外一种观点和这个思想背道而驰:
童年这么宝贵的时光,拿来糟蹋孩子太不对了,还是应该让他们放飞天性。
谁是谁非呢?我们无法盖棺定论。
不过,我们可以确定的是: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下一代要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中进化,才能与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相匹配。
在不同社会阶层中——童年的不同意义
不同阶层的孩子有不同意义的童年,他们有各自要去做的事,从出生开始,不同阶层的孩子出发点就不同,他们的终极理想和追求也不会在同一水平。
比如黄多多,她是出生在明星家庭的星二代,家境优越,资源丰厚,她前途一片光明,也充满着无限可能。
可如果是贫困地区深山里的小孩子呢?
人生目标=吃饱穿暖+一份稳定的工作+找个合适人家结婚生子
两类人压根就不可能会在同一个水平,童年自然也会是不同的意义。
更何况,社会上绝大多数东西都没有“一定、应该”这一说法呀。
每一代人和前一代人相比都是在进化,都在科技和教育进步的滋养下,越变越优秀。
我们是在逐渐被淘汰的那一代,可我们不能让孩子们也被埋没在时代洪流中,变成一个和现代社会脱节的人啊。
关于让孩子学特长那些事儿
1、有痛苦也有欢喜
哪怕他们学的时候不快乐、很痛苦,但以后回想起来会是心怀感恩的。
黄多多6岁开始学钢琴,一开始她也很厌烦,没有一点兴趣。可是当她学有所成,当她站在舞台中央,聚光灯照在她身上,所有观众都期待着她的表演……
如果是你,还会记得过去练琴的痛苦吗?
我想,心中更多的是欣慰和自豪吧,从此放下偏见,用心去享受每一次上台演出的时刻。
2、有得必有失
的确,在学特长、变优秀的同时,有一些大家认为“童年应该有的东西”,对他们来说会永远地失去。
可是同样的,你会得到等价甚至更为宝贵的东西,比如你的气质、由内而发的自信魅力、让别人瞠目结舌的能力。
3、一定要让孩子学特长吗?
或许很多父母都纠结:
到底是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还是要让他们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我在这里给不了你们答案,或许回答完以下几个问题,你们可以找到自己的答案:
(1)你希望孩子以后过上怎样的人生?
(2)你愿意尊重孩子的决定,让他自己选择未来吗?
(3)现在观察你的孩子,他的天赋在哪个方面?
(4)家庭的经济情况支不支持你的决定?
回答完这些问题,你找到自己的答案了吗?
童年不应该有刻板印象,而要因时而变,顺势而调,只要努力,在哪里都能闪闪发光。正如孙莉说的:
不用怀疑努力的意义,付出总会有回报。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童年,找到自己独特的意义,有一个还不错的人生!
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点赞评论鼓励一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