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妈咪育儿经(原创丨欢迎转载分享)
自打有了宝宝之后,当父母的都盼望着他有朝一日能叫一声“爸爸”“妈妈”,那便是父母们最大的欣慰和回报了。
宝宝张口说话这件事,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有些宝宝不到一岁就会咿呀学语,蹦出一些简单的词语,而也有的宝宝两三岁了却仍“守口如瓶”。
这不,前段时间就有位家长留言:我家宝宝两岁多了还不会说话,这正常吗?
女儿朵朵从小发育一切都正常,可就是在说话这件事上愁坏了人,两岁的时候才会模糊地喊“爸爸妈妈”,其他的词语怎么教都不会。其他同龄宝宝都会和家长沟通了,而朵朵只能“嗯嗯啊啊”地用手指头指,不会表达。
有朋友和我说这是“贵人语迟”,我是一边抱着侥幸心态一边着急,眼看着再有一年多时间就要上幼儿园了,到时候还不会说话可怎么办?
当看到别的同龄宝宝都能张口说话,不停地往出蹦单词、说句子的时候,自家宝宝却一直“难开金口”,做父母的难免会感到焦虑不安。
往往在这时,都会听到别人的一些好心劝慰道:“贵人语迟是好现象,现在不会说话将来一定很聪明,有出息!”
因此,不少家长便会自我安慰式地心存侥幸,期盼着自家孩子将来能成为传说中的“贵人”。
宝宝说话晚代表聪明度高?别拿“贵人语迟”当幌子,是语言引导没到位
宝宝说话晚真的代表着会聪明吗?
发育过程中,智力的高低和语言的发展确实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但是由于个体差异的原因,每个人的语言规律也就不尽相同,因此,宝宝是早点开口还是晚点说话,并不能当作聪明程度的判断标准。
所谓的“贵人语迟”根本没有什么科学依据,都是家长的美好愿景,一个幌子罢了,到头来只不过是自欺欺人。
其实,孩子的习惯养成与父母的驯养方式,其实是双向的、互相成就的。
除了发育上存在迟缓或者障碍等病理性原因之外,一般的宝宝在1岁左右就开始牙牙学语了,到2岁的时候基本都能正常说话、交流。
如果你家孩子在2岁仍然不会开口说话,一定要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别再一味拿“贵人语迟”当幌子,在一两岁的这个语言敏感期,明明是家长对宝宝的引导方式没到位,才造成他迟迟不开口说话的结果。
(1)家长不用太“善解人意”,多给宝宝开口的机会
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发现,孩子的说话时间有早有晚,但是无一例外地都会用手指、点头摇头。朝夕相处之下,家长对宝宝一举一动的目的都十分洞悉,他看一眼杯子,家长便端来一杯温水,想干什么都不用开口,因为家长会及时奉上。
长此以往,宝宝会产生一个错觉:我什么都不用说,爸爸妈妈就知道我想要吃什么、玩什么。渐渐地,宝宝便会丧失学习语言的动力和欲望。
其实,家长不用这么“善解人意”,应该多给宝宝开口锻炼的机会。当宝宝表现出想喝水吃东西的时候,你要告诉他:“宝贝,你指的是什么?以后想喝水要张嘴告诉妈妈,这样我才能知道。”
(2)家里的环境“南腔北调”,宝宝不知道如何开口
现在的家庭中,爸爸妈妈说着走调的普通话,爷爷奶奶操着一口方言,要是再加上一两句外国话,用“南腔北调”都不足以形容家庭的环境。正处于说话敏感期的宝宝便会产生疑惑:明明是同一个东西,怎么家长们说的不一样呢?
对于这种情况,家长要多给孩子一些时间,难适应难张口也在情理之中,而且在日常生活交流中,家长都最好用普通话来与孩子交流。千万别因为语言概念的混淆,让孩子产生纠结、放弃开口说话的想法。
(3)家长进行“互动性”引导,激发宝宝开口的欲望
家长忙工作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成长同样值得你付出时间和精力,在宝宝一两岁的这个语言敏感期,经常和他聊聊天吧!
随时随地都要进行交流上的互动,抱娃外出时告诉他“这是小狗、花花”“衣服喜欢吗?鞋子大不大?”和宝宝看书、做游戏的时候,家长不要只顾着单方面的输出,更要注重亲子之间的互动性,多问问宝宝“这个小动物是什么?”“你最喜欢谁?”
家长这种有目的性的引导,能够提升宝宝的语言理解能力,增加丰富词汇量,激发他开口说话的欲望。
讨论话题:各位,你家宝宝是几岁开始说话的呢?
PS:本文配图来自网络,和内容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