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早已经有很多的学校开始提供住宿了,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
那么出于种种原因,有些家长就会让孩子选择住校。
像是自己工作实在是太忙没工夫看孩子、家里和学校之间的距离实在是太远了,孩子上学放学实在是折腾……
这种是迫于无奈,还有一种则是认为孩子住校,孩子的生活更有规律,学习也有老师可以监督。
认为住校对孩子的学习更有好处。
但是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在采访中表示:“打死我也不让孩子住在学校,即使我和妻子会万分辛苦。”
为什么白岩松会这样说?背后有这3大原因。
1、孩子有问题不爱与父母沟通
孩子每天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那么他是非常愿意在闲暇时间、吃饭时间和父母闲聊几句学校里发过的事情,只要父母和孩子 谈话的时候“说教”感不那么重。
而孩子在聊天的过程当中就是在向父母输出自己的喜怒哀乐、观念想法的时候,那么这个沟通、交谈过程,孩子和父母之间关系是会非常亲密的。
这样家长再去纠正孩子坏习惯、传送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的时候时候,都是润物细无声的,孩子很容易就内化于心。
但是如果孩子是住校的话,孩子一说起班级里的谁谁谁,家长并不认识,孩子就觉得说了你也不知道,说着没意思,就不愿意和家长说。
但是孩子除了学校的事情,他也没啥可以说的了。这样沟通一下子就少了。
家长总是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孩子也总觉得父母理解不了自己。
那么表面上孩子和父母还是很亲近,喜欢依赖父母,但是其实心里真有什么事情,他并不愿意和父母说。
尤其是9岁以下的孩子,正是心理变化最多的阶段。
2、孩子的自理、独立能力并不能得到充分锻炼
其实很多家长都会认为,让孩子住在宿舍里,是能够锻炼孩子独立生活和独立面对困难能力的。
这对他以后的成长是一笔财富。
其实想要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只要掌握好方法,家长不过分溺爱他,在家里一样可以得到培养。
更何况,那些在孤儿院的孩子从小就集体生活,在儿童时期的独立、自理能力都要好于在父母是身边的孩子。
但是这类孩子,大多数在长大之后自我意识和合作意识依旧停留在较低水平层面。
也就是行为动作上,而不是在心理上。因为他们是缺少爱的,缺乏情感上的沟通的。心中是有委屈感和不安全感的。
3、孩子身边会有超出他年龄可以承受的危险
住校以后,孩子受到了什么委屈、欺负是没有办法第一时间告诉父母的。孩子只能自己去反抗、去解决或者去承受。
在周末回来之后,周一还是要回去,在学校里从早到晚待5天。孩子会觉得父母帮不了自己的太多,从而选择不说。
孩子会有习得性无助。
事实上,如果不是客观因素上是在没有办法改变了,家长不要轻易送孩子住校,我指的是低年龄的孩子。
毕竟在这个阶段,家长给予孩子的爱与温暖对孩子的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至于独立、自理、社交能力,其实家长只要用心,在家里一样可以得到培养。
《怎样培养孩子的关键社会能力》作者是深度参与了中国幼儿园教育改革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专家朱慕菊。
这套书共6册,采用手绘图画的形式来告诉大人如何培养孩子的6大关键社会能力:自律能力、积极主动型、情绪能力、交往能力、亲社会行为和自尊心。
书中不是密密麻麻的全是字,就像是孩子看的故事书一样。
插画也非常精彩,字图结合,更容易看的进去。帮助家长全方位帮孩子树立学习、生活好习惯好品格。
以上就是这篇文章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