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湖畔问教
ID:Hupanwenjiao
新冠肺炎疫情是今年最大的变化,也是最鲜明的年度特征,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在疫情影响下发生着改变。“停课不停学”为在线教育的发展按下了快进键,让我们共同体验了一场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实验”。
在线教育是否会改变整个教育形态?
未来教育将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
疫情又将给我国的教育带来哪些挑战和思考?
本文是中国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先生在首届东钱湖教育论坛上分享中国的教育政策和实践。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也加速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变,更为全人类带来了深刻启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人类历史发展的逻辑告诉我们,携手合作、互利共盈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今年东钱湖教育论坛以“面向未来——疫情中的教育思考”为主题,聚焦信息素养、教育方式变革等内容,不仅反映了大家对教育发展的重点关切,也凸显了疫情当下各国教育面临的全新任务和挑战。下面我借此机会与各位分享一下中国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以及有关思考。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创新创造活力具有决定性意义。
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教育,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资源保障等方面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
我国在2010年正式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去年又对外发布了《教育现代化2035》,先后结合发展实际和人民需求,对教育事业进行了全面的部署。
01
把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政策基本导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使教育普及水平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02
坚持把高质量作为教育发展主线,增强教育支撑与服务能力。
通过有序推进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使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水平全面提升。
03
坚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提高教育国际影响力。
通过出台加强来华留学、中外合作办学和中外人文交流等方面的政策,践行开放发展理念,推动教育对外开放内涵式发展,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国际社会对中国教育的关注越来越高,如今中国已开启了新时代教育新征程,到2035年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工作目标下,中国教育正朝着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不断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是今年最大的变化,也是最鲜明的年度特征,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在疫情影响下发生着改变。
疫情导致全球191个国家中的15.8亿学生停课。而中国迅速动员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智力,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事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满足了2亿多学生居家学习的需求,成功实现“停课不停学”的目标。
我国采取不同学段,不同地区分期、分批开学的模式,做好线上、线下教育衔接,加强健康教育,强化应急预案等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实现大中小学秋季全面安全有序复学的目标。疫情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带给我们很多启发,也带来了不少挑战和命题。
一是撬动了教育专项红利。
疫情带来的经济下滑、投资下降、就业低迷以及需求降维,迫使劳动力重返或者延长在教育培训阶段的时间,以寻求缓冲用以储备,这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是暴露了人才供需对接的短板。
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在这次疫情中再次凸显。疫情期间暴露了各国面临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疫情也催生了互联网营销师、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呼吸治疗师等一些新的职业,这些都对学科专业的调整优化和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是倒逼了教育方式的变革。
这个问题是疫情带来的最直接、最深刻,也可能是最持久的变化。这次大规模在线教育,是前所未有的信息化教学实践,师生、家长对线上教育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大幅度提升,在线教学对整个教育体制的渗透不可逆转。
因此教学方式也要相应变革,比如,通过这次在线教学的大规模实践,未来的教育教学会形成怎样的模式?未来的学校形态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在线教学会不会超越,甚至取代教师的课堂讲授模式?评价方式方面能不能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多维度、全过程、立体式的新的评价方式?在促进公平方面,怎样通过线上教学促进均衡,而不是扩大素质鸿沟,这些问题都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度思考、探索努力。
四是加快了家校共育的发展。
疫情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前所未有的把家庭教育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没有家庭教育一席之地的教育体系是不完整的教育体系,因此我们需要加快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推进家校共育共治体制、机制的实践,家校协同守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面对疫情给教育带来的新命题,各国虽然国情不同,但是我们的目标一致:即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
为了明天更好的教育,在此我愿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与大家共享:
第一,坚持与时俱进,推动教育改革创新。
改革是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应以改革创新为鲜明导向。这次全球范围大规模教学实践,以及在线教育共享平台等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对推进教育方式改革与教育观念转变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发挥其在促进教育公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评价体系的作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和治理方式变革,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促进新兴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让技术成为推动教育领域改革创新的强劲动力。
第二,坚持提质增效。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国兴科教,科教兴国。教育是一定要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的,学校在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设置,完善高水平科研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机制,激发高校人才培养的潜力和活力。
职业教育要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坚持校企结合、产教融合,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本科和研究生则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重点,在专业设置上更加注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科学知识、思想品德、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融合。
第三,坚持开放合作,完善全球教育治理。
中国政府近期出台的教育文件再次明确了加快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将主动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互建、互融、互通,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
面向未来,我们要携手前行,坚持开放包容精神,进一步聚焦全球教育发展改革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整合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科研机构等多方力量,合作探索解决办法与方案,推动发展经验互学互建,实现全球治理互利互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各位同仁,疫情尚未过去,挑战仍在前方,愿全体教育工作者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共同创造教育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