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咪读呀 知识分享
有一段时间,朋友推荐我看约翰华生的书籍,朋友说,用他的“行为主义婴儿训练法”育儿,能养出个性独立的孩子。
约翰华生自己也曾笃定地说:“如果你想培养独立个性的孩子,一定要采用哭声免疫法。”所谓“哭声免疫法”,简单来说,就是孩子哭不能抱,孩子不哭才要抱起来。此举传递给孩子一个信息,家长喜欢的是不哭闹的宝宝。要想得到父母的宠爱,哭?没门!
一段时间内,“哭声免疫法”在美国大行其道,的确养育出一些貌似不需要父母过度操心的孩子。然而,有人跟踪研究发现,用这种方式养育长大的孩子,大多有睡眠障碍,安全感很差,甚至存在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
“行为主义婴儿训练法”也在这位心理学家家族得到沿用,历代父母都对子女采用这种冷漠而残酷的育儿方式。其后果触目惊心:华生的大儿子成为流浪汉,多次尝试结束自己生命,在30多岁时自杀身亡。
孩子哭,就给他一个温暖的抱抱
婴儿为什么会哭呢?
除了语言表达以外,哭其实是婴儿唯一表达情绪的方式。作为成人,我们不舒服会寻找宣泄情绪的方式,找一个好友聊天、到咖啡厅饮一杯苦咖啡,或者到ktv大吼一夜。我们有各种渠道释放情绪,对婴儿来说,他们不能走、不能唱、不能说,除了哭还能做什么呢?
哭,是情绪宣泄最直接的通道。如果把情绪比作一个水池,坏情绪越积越多,就像水池的水日益增多一样。打开阀门,让情绪流淌出去,心灵才会得到安放。否则,压抑坏情绪,不让人宣泄出来,只会阻断孩子情绪表达的渠道。
压抑太久,心灵和身体都会产生问题的。
离开母体的孩子,来到新的世界。未知的世界、不一样的生理运转方式,当然就带来了恐惧。孩子哭,可能是饿了、尿了,也可能只是寻求母亲的安慰。有时候,抱起孩子,拍拍他们,把他们的脸贴在母亲身体上。听着母亲心脏的跳动,孩子就能很快安静。
找到孩子哭泣的根源,问题会好解决得多。
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宣泄渠道
我的好朋友教训孩子时是这样做的,孩子犯错后,他会让孩子站到墙角,并勒令他“不许哭!”孩子害怕了,深吸一口气,忍住。
其实,情绪哭闹被阻止,内心反而会储存一些不满的坏情绪,下次如果再这样勒令孩子“不许哭”,可能会新仇旧恨攒在一起。
听完我的讲述,朋友难过地说:“难怪有时候,让孩子不许哭,孩子还会报复性地嚎啕大哭。其实就是委屈啊。”
情绪需要疏导,要教给孩子正确的表达情绪的方式。
心理学家认为,人在任何年龄阶段都能学会“情感语言”。和其他语言学习一样,最佳的学习时期是在儿童时代。
表达情绪
和成人一样,每个孩子都有消极情绪,这是他们成长的一部分。作为家长,首先要鼓励孩子“说出来”。“你是不是很委屈?”“你刚才是不是感觉不舒服,可以告诉妈妈么?”引导孩子缓解情绪,诉说心中的感受,从而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体验情绪
在讲故事或者绘本时,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角色版样。“我感觉好难过……”“这时,摔了一跤的老奶奶会是什么感受呢?”让孩子理解和体会他人的情绪。同时,通过别人的情绪反应,理解如何以积极的方式控制情绪。
哭是情绪表达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表达的方式。育儿最首要的是接纳孩子的情绪。就算嚎啕大哭,也要理解,这就是孩子内心情绪宣泄的方式啊。走过去,抱着他,拍拍他的背,哪怕什么都不要说,也是一种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