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调查显示:我国仅有不到5%的未成年人,接受过安全知识,及自救方面的教育。
说起少年小英雄,大家第一时间想起的肯定有王二小、雨来,以及“救火小英雄”赖宁!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小英雄赖宁,为何会消失在教材中~
15岁“救火小英雄”赖宁,不顾个人安危勇扑大火
1988.3.13,四川石棉县的海子山发生山林大火,借着风势,山林变成一片火海,仅有15岁的赖宁看到后,连忙带着小伙伴们跑上山救火!
随后消防员赶来现场,怕孩子们发生危险,连忙强行送他们下山,但赖宁仍放心不下,社会责任感极强的他又悄悄跑回去继续救火。
最后,虽然山上的大火被扑灭,但赖宁也因为力竭而牺牲,找到他时,赖宁还保持着扑火的姿势!
后来他被国家授予很多荣誉称号,比如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少年英雄等~
赖宁的事迹被媒体争相报道,大家纷纷都被赖宁的精神所感动!随后他被写进了教材中,照片更是被做成海报,挂在学校的墙上~
昔日“救火小英雄”赖宁,如今消失在教材中,连照片都没留下
但如今小英雄赖宁却消失在教材当中,就连学校里面挂的照片都没留下,而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不能否定,这是一个正能量的故事,赖宁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尊重和发扬。
但之所以移除教材,是因为如今的教育观念在转变,要求孩子要“珍惜生命”,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赖宁当时只是一名十几岁的小男孩,更为正确的做法是通知成年人,让大人、专业人员去救火,如果无脑救,反而会害了自己和家人。
勇敢往往要与“深思”和“决断”为伍的。——俞吾金
教材要给孩子们看,如果孩子只学到了赖宁的冲动与盲目,而没有理解“赖宁精神”,那孩子们很可能会做出傻事,所以赖宁消失在教材中,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到底要不要教育孩子“见义勇为”?
想一想我们小时候,一直接受的教育精神就是“舍己为人、见义勇为”,而在这类的精神感召下,有好多孩子,甚至成年人奉献除了生命。
甚至如果不见义勇为,还会被人“道德绑架”!但如今不一样了,在面对危险时,首先强调的就是先保护好自己,在救人!
调查显示:68.4%的家长反对把“见义勇为”列入高考的加分项目。
我们常常说见义勇为,但我认为勇不是盲目和冲动,其实可以改为“见义智为”哦,教育孩子见义智为~
家长与老师该如何教育孩子“见义智为”
★学会“见义智为”的正确方式
家长和老师是有义务来教育孩子见义智为的,各教各的,而不是互相指着对方教哈。
要教会孩子评估当下的风险,然后寻求他人的帮助,比如成年人、打电话报警,再看附近有没有可施救的工具,巧用智慧去救人。
比较常遇到的就是溺水情况,让孩子首先要大喊求救,其实看看附近有没有树枝、木棍等,帮助溺水者拉上来。
但不管会不会游泳,作为未成年,毕竟体力有限,救援能力也很弱,所以不要轻易下水去救人哦!
★带领孩子进行急救演习
告诉孩子见义智为的方式,家长和老师也要带孩子们进行急救演练,从而学习正确的施救方式,这样就算真的遇到紧急情况时,也能够派上用场!
但一定要让孩子谨记的是,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想要去帮助别人,有一个前提就是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再去施救哦,千万不可盲目自大呀!
欢迎讨论
你如何看待“救火小英雄”赖宁,消失在教材中的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