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情况可能会更加频繁。
经济越是面临下行压力,职工所要遭受的苦难就越多。
一方面,大量职工由于企业倒闭或削减人力成本(即所谓的“人员结构优化”)而失去就业。
另一方面,未消化的往届毕业生与越来越多的应届大学生更增加了就业大军内的竞争压力。
从毕业生人数来看,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了800万人,2019届高校毕业生834万人,比去年还多14万,再创近10年毕业生人数新高值,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从日前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2020届高校毕业生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2020年高校应届毕业生新增岗位同比降幅达49%,而100人以下的小微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同比降幅更达到了60%以上。更可怕的是,在这次疫情潮被迫失业的大军也加入了与874万应届毕业生一起抢工作的大战中。[1]
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人口相对过剩。(也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
马导师把相对人口过剩成为“产业后备军”。(越到经济困难时期,产业后备军的规模就越庞大,对企业来说“人口红利”就越可观。)
产业后备军的存在,极大地降低了职工的议价能力。(也就是“你不干,自然有别人干”)
1月7日应届生称因拒绝无意义加班被申通快递辞退,副总监称「 9 点后下班是为你们负责」
在繁荣时期,这种情况并不那么明显。(还能吃切剩的蛋糕渣)
但在经济恶化时,由于现存市场空间分配完毕,企业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盈利能力下降。
为了增加利润,企业要么增加市场份额(完全占据已有市场或开辟新市场),要么削减经营成本。
而实际上,这两种操作经常同时出现。(这也是众多抢夺社区团购的巨头目前干的。)
于是,职工的状况就绝对恶化,这表现在多种方面,主要有: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注意是实际工资——用货币额所能换得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失业人数增加、居住条件变坏、劳动强度提高以及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增加,等等。
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的恶化,在经济恶化的情况下将越来越普遍。为了更多的利润,企业主不仅增加工作量,而且通过各种科学技术增加工作强度。(环卫工人的智能表、厕所外挂的计时钟以及为职工准备的智能坐垫)
环卫工的智能手环,停留20分钟自动报警
某公司,计时厕所
由于过度工作及过度精神紧张,职工们的健康受到损害,而这种损害,即使在工资有所提高的情况下也无法恢复。因为劳动力的消耗只有在一定的限度内才能恢复,而“超过这一点,损耗便以几何级数增加,同时劳动力的再生产和发挥作用的一切正常条件就遭到破坏。”
长此以往,职工就越发像一次性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