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和缝纫机——2021“心中的父亲”有奖征文(51)
(沧州市沧县兴济镇初级中学 韩冀宁)
(作者)
世间有太多歌颂伟大母亲的诗句,例如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中有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又如歌词中所赞颂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的确,母亲给了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是我们人生道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作者的母亲)
听妈妈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质条件还不是那么丰富,谁家的姑娘要是想嫁人,男方都要凑足三大件才行,也就是电视机、自行车和缝纫机。父亲是地地道道的东北人,三十年前正巧赶上华北油田开发,辗转来到河北沧州与母亲结缘,凭借英俊的相貌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了母亲的芳心,自然也少不了那三大件。时过境迁,三十年来,我家的那台熊猫牌黑白电视机早已在我的记忆中渐行渐远,那辆二八大自行车也已经锈迹斑斑,只有那台蝴蝶牌脚踏缝纫机依然宝刀不老,风采依旧,搬了好几次家,母亲始终不舍得扔。
妈妈年轻时在位于我们兴济镇的沧县服装厂工作,当时的县服装厂可是县里为数不多的国营企业,能在这里工作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母亲不善言谈,善于缝纫,精于裁剪,对缝纫机自然有着浓浓的情结,凭借着娴熟的技艺和灵巧的双手,妈妈为厂里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可惜好景不长,后来厂子破产了。下岗后的妈妈乐观且坚强,又找了一份制刷厂的工作,但最割舍不下的还是那台颇有年代感的蝴蝶牌脚踏缝纫机,虽然没有可以赚钱的活计,但家里需要缝缝补补的时候还真离不开它,无论床单破了还是被褥开线了,甚至连邻居家调皮的孩子口袋破了,妈妈都会满怀欣喜地坐在缝纫机前,不知疲倦地缝补着。她整个人都沉浸在其中,认真、投入,心无旁骛。阳光透过窗户照着她,一头青丝被时光慢慢漂染。看着母亲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我也有点手痒,总想上手试一试,又怕弄巧成拙,只能帮帮小忙,比如帮着穿针,把梭芯里的线钩上来,把传动带绕好等等。对于母亲来说,这些活儿我可能是越帮越忙,而她从中体验到的可能就是儿女的绕膝之乐吧。缝纫机平时不用的时候,妈妈总会用百洁布轻柔细致地擦拭,齿轮缺油了,线卷不够了,放心,妈妈都会及时添加维护,然后用台布小心翼翼地铺起来,就像在精心呵护一个孩子,与其说这是妈妈和缝纫机的缘分,倒不如说是妈妈对子女们浓浓的爱意!
当前,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人们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谁家的衣服破了,床单坏了,一个字,扔,再也找不到早年间人们常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感觉了,缝纫机也似乎像个被遗弃的孩子一样没有了用武之地。母亲总是嫌我们太浪费了,而她自己的衣服却用那台蝴蝶牌缝纫机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如今我的女儿都已经上幼儿园了,现在的孩子从小娇生惯养的,衣服都是买最好的,最贵的,稍旧一点就送人,要不就直接丢掉。我是一名教师,每天面对学生和同事,自然更要穿的体面一些,哪还用得上缝纫机啊!衣服虽新,可穿起来总感觉少了一些感觉,是啊,少了一份来自母亲的关怀和温暖!
我豁然明白:在人的一生中,关乎自己命运转折的东西,永远不会抛弃,更不会被遗忘。原来,缝纫机和养育多年的孩子一样,在母亲看来,都弥足珍贵,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留在自己的身边。
作者简介:韩冀宁,生于狮城,客游燕赵。现任教于河北省沧州市沧县兴济镇初级中学,中学二级教师。酷爱写作和摄影,其作品散见于《河北教育》《沧州教育》《沧州晚报》《中学生作文指导》等期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