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家长们的教育需求或者说是教育诉求这个东西是比较多元化的,这就使得我们在很多事情上都会因此而持有不同的态度和看法。
比如说择校的问题,有的家长坚持认为好学校意味着好师资、好环境等,所以不遗余力把孩子送进去,为此即便是要承受很多压力和负担也在所不惜。
而有的家长则从自身出发认为“自身”才是关键,比较常见的“是金子总会发光”“学好的在哪也学得好”等等这样的态度。
当然,也有家长对这些并无太大感觉,甚至还有家长(比如我当年就是)会更在意自身的作用,即认为只要有自己在,那么孩子在哪上学都无所谓。
而具体到孩子学什么、怎么学以及家长管什么、怎么管和老师教什么、怎么教等具体问题的时候,不同家长的观点会存在非常大的差异。
而当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不学你们也别学”这个问题就会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了。
但是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我不学你也别学”这种话是几乎不会看到有人会直接这么说的,更多时候是我们会通过一些人的表述所得出某个人似乎想要达到这一个目的。
而当下家校矛盾越来越严重其实也跟这种事情有一定关系。
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和初中的部分时期,这些时间段类问题表现的还是比较突出的,反而是到了高中阶段已经没太有人去讨论这些问题了。
我认为之所以会存在这一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不同的家长对孩子孩子教育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认识,这些认识和想法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有的是来自于自身而有的则是来自于外部环境影响。
来自自身的主要会跟一个人的三观、阅历、当时所处在的状态等有一定的关系,而外部环境的影响相对就会复杂很多了。
我们会发现无论是想学的还是不想学的,其实都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说那些想学的家长们会焦虑于孩子如何能够学得更好,以及还需要额外再学点什么等这类问题,甚至一个搞不好就出现了盲目跟风以及逼迫孩子学习的问题出现;而那些不想学的家长则往往会纠结于为什么现在要学这么多,以及现在的教育教学方式为什么如此的落后、简单粗暴、限制思维、过于应试等等问题。
从整体来看很难说谁一定是对的谁一定是错的,因为很多时候家长是给予一定基础、条件等情况下得出来的结论,而且现实中他们往往也确实是遇到了一些真实发生的状况。
比如孩子们的作业就是很多而且有一些完全就是低质量的作业内容,比如孩子老师的教育教学就是过于简单粗暴等等,所以如果我们对他们的真实经历没有了解就“劝他善良”其实也是一种伤害。
不过理解归理解,就我个人而言还是非常排斥甚至是厌恶“我不学你们也别学”这样的行为,尤其是非常讨厌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莫名其妙给“代表”了。
对于教育问题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但是任何人都不要以个人意志绑架他人,这种行为才是最应该被抵制的。
你有自己的认识和判断,但是我也有不是吗?
我可以理解你的认识和判断从你的出发点是有道理,但是我更坚持我自己的也是最适合的。
但是最尴尬的问题在于我们可能真的没有办法避免我们的孩子不得不在一起学习……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变成了不同需求的家长都会期望孩子的老师们采取另外一种教育教学的方式,而这些期望可能往往还是相互排斥的。
比如举几个很常见的例子:
1、孩子的成绩排名要不要公布的问题?
2、学生犯错老师要不要给予一定惩戒?
3、作业到底是多点好还是少点好?
4、老师要不要额外给孩子们进行一些补充、拓展学习?
……
这些在过去似乎都不是问题的问题在当下却往往成为了家校矛盾的焦点问题——有人认为为了孩子未来的升学考虑他们想学,有人认为这些是负担不应该施加给孩子们所以他们不想学……
因为我是想学的那一类,所以我很容易就会选择支持老师这样去做,并且还会跟那些影响我们这些想学的人学习的那些不想学的给予抨击……
但是如果我是一个不想学的或者是想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学的呢?
这个问题似乎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所以我就在想一个问题:我们当下的教育是不是真的可以往多元化发展一些,比如不同的学校或者同一所学校的不同班级真的可以有一定的“定制化”的特点,例如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把不想做作业或者不想作业太多的分到一起,而把认为学习就要吃苦的集中到一起。
这样一来我想家长们之间因为需求而产生的各种矛盾是不是就会得到一定程度解决,进而也会有效缓解家校矛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