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弗洛伊德看来,婴儿出生后便进入了口欲期,这一时期婴儿通过吸吮来获得满足,例如,当婴儿吸吮奶嘴或拇指时,这似乎超出了对营养的需要,与营养无关。此间,婴儿交互作用的主要方法就是口腔,即:什么东西放进嘴里可以带来愉快的感觉,婴儿就把什么东西放进嘴里。
当婴儿吸吮母亲的乳房或自己的手指时会体会到一种胃满意(不再饥饿)的感觉,这种感觉会传遍全身,包括皮肤。婴儿通过皮肤感觉到了母亲,他可能有仍然在母亲身体里的印象。
以上是精神分析对孩子口欲期的一个解读。再直白点说,孩子口欲期的发展好坏与我们的满足感有非常大的关系。如果我们在口欲期有被很好的满足,那长大后自我满足感就相对容易获得;如果在口欲期没有被很好的满足,则长大后容易有匮乏感。很典型的就是长大后,对吃比较容易上瘾,也就是俗称的吃货。或者我们有时候明明已经吃饱了,但似乎不到吃撑就没有满足感一样。
这个理论和现象,在我前面的专辑和直播中也已经有分享过,相信大家在其它很多场合,尤其是心理学相关的科普文章里,应该看到不少。
而昨天我忽然有个体悟是,吃货也许只是个初级表现,吃货也可能会升级哦。比如知识的囤积。
我忽然知道了,为什么我那么爱买课听课,买书看书,哈哈。
是我的口欲期没有被满足,我是个吃货,知识也是吸收的一种。所以我现在总算明白了,为什么上学放假回家,一大箱的作业书本上火车下火车的带回来,都不怕重,就是怕万一要看怕没有,其实又不会看的,就是怕没得吃的感觉。
而且我还记起来,小时候吃东西,我一天可以吃下3天的量,那个肚皮撑撑又可以吃,就吃得滚圆滚圆的,就是个饿死鬼的样子。对这个吃相的这个记忆一直很深。所以我现在吃上节制了,吃素食了,基本身体感觉够了就会停止,宁愿少吃不吃,也不会再硬撑了。这个满足感就需要另外找出口。
知识也是吸收营养的一种啊,对知识总是要有存货,生怕不够,而且经常读的时候囫囵吞枣,先吞了再反刍,就很难第一遍就细嚼慢咽。往往要多看几次才能好好消化吸收。
再往大了说,管教育的那帮人,估计都是没有过度好口欲期,所以总是填鸭式灌输,和题海战术,也是吃到撑为止。
其实知识也好,食物也好,不是越多越好,是足够消化吸收就好。
而且我发现我一不小心就容易范囤积症,以前是具体的东西,比如我的库存量不能少于最低存量,不管是衣服,鞋子,还是日用品,现在这些东西断舍离了,又找到知识的囤积了,买课买书,都是预先买在哪里,而不是用多少买多少。
这样看来整个中国人民,都有积蓄的习惯,也是口欲期没有过度好的原因。你看现在的孩子,就几乎没有积蓄的想法,甚至还负积蓄。
这个发现有意思,囤积症也会升级,从物质升级到精神,意识到这个,非常有助于我接下来对知识的吸收转化,要吃透而不是吃多。至少我能明白我在新接触一个领域的内容时,那种饥饿急迫感是来源于哪里了。
我把上面的发现,同样分享给我了的同学小叶。和他进行了简短的对话。
小叶:感觉大家囤积或多或少都会有点,中国人这个习惯延续了多少代。
我:哈哈,是啊,多少代人都是为温饱问题在奔波劳碌啊。马斯洛的需求定理,物质生活有基础了,才有可能考虑精神生活嘛。我们祖辈在吃饱穿暖问题上,也是到了我们这一代甚至脱贫到现在才基本解决。所以潜意识原因也说得通。这里还有集体潜意识的力量在。集体有饥饿的基因在。
所以主流意识就是积蓄,为了将来不饿到不冷到,90后开始会好很多,甚至积蓄概念不会很强,至少强不过祖辈。更多是及时行乐或者发挥创造。当然集体潜意识还是会有一定的惯性,社会的主流控制力量还是60/70/80,所以积蓄力量还是强大的。
小叶:90后出生是已经改革开放了,生活条件好了,口欲期得到了很好的满足。
我:哈哈,具体口欲期还要细到,养育者是否基本满足了孩子吃奶的情况,比如母乳喂养和奶瓶喂养是否及时足够,如果采取的是定时定点喂养,那也够呛。但整个社会集体意识会好转许多。
小叶:至少奶粉供给相对充足了吧!
我:哈哈,是啊
小叶:在就感觉90后的父母们对小孩的抚养发生了些改变吧!在小孩成长的过程中比较能给予相对70/80更加充分的物质供给,满足他们。所以90后大部分在这方面都是相对比较富足的,他们这代有囤积防范贫乏的状况比较少。
以前上大学感觉比较明显,同寝室的武汉同学家庭条件好,从小吃穿也是很好的,读书时每月生活费,月中就早早花销完了。我虽说也是个85后,但父母亲比同辈人父母要整整大上一轮,经历过苦日子,也是口欲期没有被满足的人,抚养我也是一样吧!大学时生活费都是一学期全部打给我,摊到每月只有武汉同学的二分之一,我都能抠抠嗖嗖到期末省下点钱来,受他们影响是相当之深啊!哈哈!
我:哈哈,是啊,出生是我们的出厂设置,原声家庭是我们的1.0基础版本,后面就靠自我升级了。
幸好现在还有教学案例给我们做示范,我们自己可以摸索着自我升级,但有时候也碍于机器版本问题,再升级也有限,整个换机器啊需要,那就是佛学中的明心见性修心成佛了,或是道家的修身养性修仙成道吧,哈哈。
关注『情绪觉知』
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