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上的教育

近年来,有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若干话题几番成为社会舆论热点,一些原本似乎并不被认为会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问题逐步显现:小到自我中心、缺乏主见,大到抑郁自杀、突发猝死。这些问题激起了大家广泛的讨论,并逐渐把这些事情归因于:学校对学生的关爱不足、周遭的氛围过于压抑、学习的压力过大等等。这些现象固然促使了这些不幸事件的发生;然而,类似的事件频繁发生,背后必然隐藏着深层次的原因。

我们先分析不同层次原因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需要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到某一件事情上,才有可能把这些事做好;同样,任何组织,大到国家、小到团体,也会把有限的力量尽可能集中在更有价值的地方。所谓“更有价值”,这里理解为对可预见的时间尺度下最优的资源分配——也就是说,优先解决最基本的问题,再逐步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问题。那么,我们可以想到:所有“因为做的不够好而促进了这一现象出现”的事情,是我们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可以做的努力;但是为了进一步分析这些现象,我们不能把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结于此。所以,学校对学生的关爱不足、周遭的氛围过于压抑、学习的压力过大等因素,是我们可以去改进的地方,也是这些现象出现的表层原因。我们可以看到,2018年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近年来全国各高校不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这是为了改善当下社会遇到的问题而作的努力。另一方面,为了更透彻地理解这些现象,并试图从源头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去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事情。

任何当代社会新现象的出现,必然与这个社会的发展过程,特别是近期的发展密不可分。这里“近期”所涵盖的时间尺度与具体的现象有关,通常来说,一个现象的影响力和规模越大,对应形成这种现象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

为了理解近些年频繁出现的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我们应该回顾这一代人的成长经历,也就是过去20年左右时间的中小学教育环境。大约在20年前,一句口号在学龄儿童的家长圈子里流传: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不要输。这里强调输赢,是在描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潜在的逻辑是:教育是有输赢的,甚至是零和的,你的孩子和我的孩子是不能同时优秀的。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把教育当作零和博弈来对待,这是一种荒谬的想法。另一方面,学龄儿童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形成期,当这样一种输赢被认为是对立面的二元观念环绕在孩子周围时,他们的潜意识里自然会形成类似的认知逻辑:成绩好的是人上人,成绩差的抬不起头;拿三好的是好孩子、调皮捣蛋的是差生;诸如此类。这样的观念又进一步促进孩子产生以追求外在认可为目标的行为动机,比如得到老师夸奖、考到更高分数或者拿到更多荣誉。第二,在起跑线上。我们可以做一个比喻,人生就像一场越野长跑,而教育的作用是教会孩子怎么跑完这一程。决定长跑终点的因素有很多,容易想到的有跑步速度、体力、耐力;随着长跑的进行,岔路会越来越多,路况会变得更加复杂,随时还可能遇到电闪雷鸣、狂风骤雨——面对这些情况,独自认路的能力、遭遇恶劣天气的求生能力、持之以恒的毅力同样对长跑的终点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所有这些因素都并不能帮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那影响是否“赢在起跑线”的因素是什么呢?也许有人会认为像短跑一样,爆发力强、专注度高、反应速度快的人会有优势。其实不需要这么麻烦,抢跑就行了。通过这两点,我们可以意识到,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一代人身上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

外求的行为动机导致了脆弱的价值观。小学的时候我听过一个段子“一场感冒可以毁了一辈子”,这个段子是这样的:一场感冒就要请假在家,请假在家就会缺课,不上课就会考不好试,成绩不好就考不上好初中,考不上好初中就考不上好高中,考不上好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找不到老婆,找不到老婆这辈子就会很惨。这个段子的荒谬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段子背后的逻辑,却在不断反复地重演。比如,现在很多人因为挫折带来的焦虑,已经远远超过挫折本身的影响。在当下的教育选拔体系下,水平相近的人不断地被聚集;从而自己身边的人的能力不断提高,竞争越发激烈,“战胜”身边的人越来越难,自己的行为目标逐渐更加难以达成,进而导致自信心的崩溃、价值观的崩塌。外求的行为动机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当发现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达成预期的目标时,多年来形成的价值认知就会崩塌。

抢跑的同时忽视了其他重要的能力。所谓抢跑,就是比别人提前学习某项技能,从而达到在成长的同一阶段时,在这一方面取得一定的优势。我们在之前提到过,在人生的越野长跑中,独自认路的能力、遭遇恶劣天气的求生能力、持之以恒的毅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这些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更长的时间和精力的。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孩子也不例外。如果把时间花在比别人提前进入新的阶段,并且精力集中在如何战胜别人上,那么留给这些长远来看更加重要的能力和品质的时间和精力就少了。不会独自认路的人在遇到岔路时只能随波逐流,缺乏绝境求生能力的人在遇到重大挫折时会被击垮,缺乏毅力的人迈不过艰难的坎;而所有这些岔路、挫折或者困难,都是未来路上必然会遇到的东西。这些能力和品质的缺失,恰恰为未来种种问题的出现埋下了种子。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从教育本身入手是最有效的。希望我们这代人能及时认识到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缺陷,为下一代人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的成长环境。当数十年后我们的孩子长大时,不再陷进同样的泥潭。当然,他们也一定会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并积极地去分析和解决。

作者:张舒博

文章来源:烧饼的足迹

图片来源:DE未来训练营

明教育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END)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