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几年间,一个日后将家长、老师和学生三者都折磨得很惨的东西悄然上线—家长群。
起初,老师们在群里发发通知信息,比如放假、开学类似的通知,大家都还觉得挺方便的,家长呢,就在过年过节的问候一下老师,学校有什么活动也都在群里商量,确实也带来了不少的便利,双方相处也都很和谐。
甚至还有不少骚气的操作,比如下边这几位家长:
一条消息复制着就开始变味了,甚至慢慢脱离这条消息原本的样子,变得面目全非,家长和老师也不知道到底该先笑哪一个。
而日常中这样的操作也确实不少,也给大家带来了无限欢乐。
但是,什么事情都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慢慢的,这个群开始变味了!铺天盖地的广告、投票、攀比、炫耀甚至诈骗开始进来了,一时间乌烟瘴气。
甚至有个别老师在群里公然批评家长……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直到央视也看不下去了,开始公然点名批评。
直言不讳:家长批改作业,是老师的缺位。这个说法一出,全国老师都不干了。
最后,当然还是我们的老大哥,主管教育的专业部门教育部出手控制局面:
直接官宣有让家长批改作业的行为,有一起就罚一起。
闹剧就这样结束了吗?不,还远远没有。
在阐明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追溯一下家长群的祖先
很早很早之前,不管是哪里的学校和学生,都是没有家长群的。
所以老师与家长、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都非常有限,简单点说:家长并不了解孩子在学校都干了什么,老师也不知道孩子回家后会不会认真写作业、有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于是,最原始的家长群就来了—家访。
就是家访这个东西啊,讲真是不好操作的,学生太多了,老师一天的时间也难访三个家庭,可操作性太差。
后来不知道哪个小机灵说:那就让家长们来学校吧!
老师一听,唉,是个好主意啊!家长会就这样诞生了。
只是不管是家访还是家长会,都有一个很致命的缺点:二者基本上等同于总结性的汇报,学生和老师日常产生的问题还是无法及时沟通解决掉。
这时我们的老大哥中国移动出来显摆了:你们都用我的校讯通吧!每月扣家长的费,老师们可以群发短信通知重要事项。
有的学校还非常优秀给家长推送了孩子的成绩。
最后就是移动网络新时代的到来,催生了家长群的诞生,至此,老师们和学校们终于完成了一直以来想实时和家长们沟通的夙愿。
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不管是家访、家长会、校讯通还是家长群,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为了保持家校之间的信息畅通,以便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只是在过程中变了味,产生的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尽管出发点是为了学生,但实际上家长群还真是个没有人性的玩意
前两天,总听到公司家里有娃娃的同事抱怨:下班得赶紧回家,一分钟都浪费不得。
原因就是7点群里要开家长会。
正常情况下,单位基本上都是6点下班,所以得一下班就要往家赶。
另外还有打不完的卡,作业打卡、背书打卡、乐器打卡,家长一晚上的时间都得搭给孩子。
国庆节笔者大姐回老家的时候,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就给孩子进行跳绳打卡。
90个的跳绳还不能断,不然就要重新来,几轮下去孩子早已气喘吁吁,真的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了吗?
不出事就是好的了!
以上这些对于有时间、有精力、有生活保障的家长是能轻松完成的。
最终的矛盾点就在于,中国还有无数个挣扎在温饱线上、不得不起早贪黑拼死挣钱的家庭,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做这些原本应该由老师来完成的事;还有很多留守儿童被扔给爷爷奶奶,他们都不懂得如何操作智能手机。
那这对孩子来说就是非常难受的。
前段时间,就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邯郸一个小女孩在零下几度的天气里,在父母的夜市摊上写作业,冻得孩子直搓手。
问起原因,才知道是老师把作业布置在微信群里,而孩子父母是晚上出摊,会回家很晚,家里没有手机,孩子就无法知道作业;另一方面,孩子完成作业后家长还需要检查并上传。
不得已父母只能让孩子跟着一块出摊,小女孩也直言:希望老师可以把作业写在黑板上,这样她就能抄下来回家自己写,也希望老师能够少布置点作业。
这个愿望很难吗?说起来还真是老师的基本职责,现在老师给人的感觉就是,我只管布置作业,我不管你能不能按时完成,反正第二天我要看到结果。
这能算是有良心的教育吗?不知道老师们看到这件事情会有何感想。
“家长群”这个闹剧,该结束了
古语有言: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为人师者,就有向学生传授知识、教授学业、答疑解惑的职责,把这些事情统统都转移给家长,还要老师干嘛呢?
要说以前没有这么发达的时代,没有那么多先进的设备、没有可以印刷卷子的复印机、更没有可以大大节省效率的电脑阅卷,可以前的老师却从来没有出现过现在的问题,相反还教得很好,哪有各项条件都变好了,教学却越来越差的道理?
何况现在不管是社会层面还是国家层面都在不断提高老师的地位和待遇,又有什么理由再去继续这个闹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