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三喜
“幼师和保育员缺口超过300万人。”日前,这一话题冲上微博热搜。西南大学一份研究报告预测,2019年,学前教育阶段因“全面二孩”政策新增近600万适龄幼儿。到今年,幼儿园或将缺少幼儿教师和保育员超过300万人。幼师缺乏,不仅直接影响幼儿成长和教育,也限制了幼儿园发展。长远看,更不利于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如何让幼师职业健康平稳发展成为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幼师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收入偏低,职业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一边是面对几十个幼儿,工作压力大、责任强,另一方面是薪酬待遇无法体现工作价值。在北京昌平一家民办幼儿园工作的李米(化名),毕业于某一本师范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是该园的“学历担当”,但是月薪也不过3500元,这种薪资水平,不要说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甚至还会向下传导,影响中学生选择幼师专业的积极性。
薪酬待遇低的另一个影响则是导致师资参差不齐,为了找到足够的幼师,不得不降格以求。越小的孩子越不好教,幼儿教育对教师的教师素养要求理应最高。管理二三十个孩子,要能够理解儿童,能从儿童的视角看问题,这需要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学养支撑,而不是简单会个唱歌跳舞就够了。然而,现实中很多幼儿园为了降低成本,降低幼师招聘标准,没有幼教资格证也能进园当幼师,进园后又不重视职后培训。一些民办幼儿园为了节约成本,甚至选择实习生顶岗配班老师。
如此诸多原因,皆造成教师流动大,师资队伍水平很难得到保障。北京交通大学硕士毕业生耿晓鸽在毕业设计时选取了10所民办学校作为样本,统计了其2013年到2015年的教师流动率。他发现,10所民办幼儿园三年的平均流失率分别在22.6%、25.8%、22.8%,明显超出15%的正常流动率。其中,一所幼儿园2014年的流失率达到了46.7%。幼儿园师资流动之大,由此可见一斑,这显然会严重制约保教质量的提高。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频发,既与教师师德问题有关,其实也与部分教师面对幼儿缺乏有效的应对能力有关。
提高幼教薪酬待遇,使幼师的工作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所在。但是对于在生存边缘挣扎的民办幼儿园来说,却有一些强人所难。目前,我国民办幼儿园不管是从幼儿园数量还是在园人数,都占到了半壁江山,是扩充学前教育资源,为民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学前教育的重要力量。民办幼儿园体量大,但是获得的公共财政经费较少。2017年民办幼儿园获得的公共财政经费为102.46亿元,占民办学前教育总经费的比例仅有7.65%,生均获得的财政性经费是398元,如此少的公共财政投入根本无法维持民办幼儿园的运转。在不提高家庭(个人)承担的教育经费的情况下,一些民办幼儿园要想维持运营乃至于实现营利,只能靠压缩教师成本。这对现实难题不解决,提高幼师待遇就很难实现。
在发展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目标上,民办幼儿园也是为国分忧,理应被一视同仁。所以,提高幼师待遇,必须加大政府部门的财政投入责任,要由政府承担起发展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提高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资金引导作用,加大对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和补贴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