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各中小学校陆陆续续开始期末考试。
成绩也不免成了家长们关注的热点。
正所谓,一分一操场。
家长们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更是在书海习题中争分夺秒,苦不堪言。
回顾这一年,多少孩子因为沉重的课业身体出现了问题,
甚至因为成绩不理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又有多少家长因为辅导孩子作业被压垮。
孩子的成绩真的比一切都重要吗?
前段时间,李玫瑾教授在演讲中提到:孩子10岁之前,父母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心理教育和性格培养,而不是只关注成绩。
以性格为核心的人格,是决定孩子一生的,所以人格教育,性格培养,父母要重视起来。
深以为然。
其实,在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不是成绩,也不是报了多少个兴趣班,更不是学区房,
而是父母在孩子10岁前注意这16个方面。
教育的开始是学会尊重孩子
教育家陶行知曾在武汉大学做过一期演讲。
刚走上讲台的他,一声不吭地从笼子里取出了一只大公鸡。
接下来,他在桌子上撒了一把米,然后他按住大公鸡的头,逼迫它吃桌子上的米。
大公鸡一直叫,却不吃。
陶行知又扒开公鸡的嘴,把大米塞进公鸡的嘴里,公鸡拼命反抗却依旧不吃。
最后,陶行知松开了大公鸡,没过多久,鸡自己开始吃起米来。
教育就像喂鸡一样,你强迫孩子去学习,他的内心是不情愿的,即使硬学也是食而不化。
但如果你尊重他,让他自由地学,那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高情商的父母,鼓励孩子
低情商的父母,打击孩子
电视剧《少年派》中,林妙妙的妈妈总是喜欢拿学霸钱三一和自己女儿做比较。
“你看看人家钱三一不仅听话懂事,学习还那么好,你看看你学习成绩那么差”
贬低式教育,并不是父母激励孩子向上攀登的动力。
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成为被比较的对象。
俗话说得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与其总拿“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不如告诉自己的孩子,你其实也很好。
满分的父母看过程
不及格的父母看结果
养育孩子的道路上,切记不要以成败论英雄。
教育专家王人平说过:
“生命的美好意义,在于过程而非结果。如果一味地关注结果,就会忽略努力的过程。”
孩子一次考试失败,就真的能否定他努力向上的过程吗?
只关注结果,不注重过程,就看不到孩子付出的努力,就做不到全然地接纳孩子。
教育的根本,在于过程,并非结果。
有远见的父母
都懂得换位思考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实验,叫“投射效应”。
是指人们习惯把自己的情感、意志、特性投射在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
这一点,是许多父母都曾有的通病。
父母喜欢站在大人的角度,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
《自由论》中提到过:
“只知己而不知彼者,对己亦知甚少。”
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与孩子换位思考。
父母的陪伴才是最贵的富养
陪伴不只是“陪着”,真正的陪伴需要心灵上的交流,精神上的共处。
这样的陪伴才是有意义的陪伴。
就像傅雷和儿子傅聪虽然相隔万里,但父子俩经常以家书慰问,两人感情十分深厚。
家书陪伴,不只是口头上的慰问、关心,而是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
好的教育,一定源于父母花时间的陪伴和关爱。
思你所思,想你所想,才能与你更近。
底线教育你教会孩子了吗
经常看到很多悲剧的源头,是因为孩子缺乏底线教育导致的。
无论男孩女孩,这四条底线教育缺一不可。
金钱底线:教会孩子独立。
身体底线:永远不要伤害自己的身体。
情感底线:不要无底线地牺牲自我,讨好一个不爱你的人。
生命底线:生命高于一切,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自己的生命。
底线教育是每个父母都应该教会孩子的“法宝”,成为他们一生的护身符。
一个优秀的朋友圈
孩子受益终生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一个好的朋友圈,决定孩子认识什么样的人,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成为什么样的人。
好的朋友圈可以让孩子开拓视野,结交益友,各取所长,受益终生。
父母相爱
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光有教育,没有爱,不足于构成一个“家”。
爸爸对妈妈的态度,决定了家庭的温度。
儿童教育家孙敬修曾说过:
“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
父母个人的范例,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替代最有用的阳光。”
一个有爱的家庭,才能给孩子充足的养分。父母相爱才是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
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从小就是一个智力和身体都有缺陷的孩子。
他天生跛脚,童年时期,小伙伴们都嘲笑他,没人愿意同他一起玩耍。
但阿甘的妈妈却从未放弃他,面对他人异样的目光,妈妈告诉他:
“你要知道,你和身边的人一样,并没有什么不同,你要相信你自己。”
在阿甘面临人生的每一次挫败时,妈妈始终站在身后支持他、鼓励他,
而阿甘也在妈妈无私的爱中,最终逆袭成为了百万富翁。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是花期不同,只要用心灌溉、细心呵护,总有一天所有的美好都会如期而至。
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长”
不被标准答案束缚
白岩松曾经说过:
“我们的教育总是告诉孩子一个标准答案,这样孩子的好奇心就被扼杀了。”
爱因斯坦因为好奇心发现了万有引力定理,爱迪生因为好奇心发明灯泡。
孩子的好奇心犹如金子般难能可贵,重视孩子的每一个提问,孩子才不至于泯灭众人。
言传身教
父母是孩子最棒的老师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你得成为这样的人。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育儿先育己,育才先育心。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成长路上唯一的捷径。
教育孩子不能靠别人
只能靠自己
教育若一味地依靠老师,那是不现实的。
白岩松曾经说过:
“很多家长会把教育孩子的过错,怪罪在学校和老师身上,其实最需要反省的是家长自己。”
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离不开父母的奋力托举。最珍贵的爱,莫过于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父母永远不要依靠别人,唯有依靠自己。
不让孩子犯错
是教育最大的误区
听过一个故事:
曾经有个人去一家公司应聘,面试官问他犯过哪些错误。
他说自己从未犯过错误,结果,面试以失败告终。
面试官认为,只有在错误中认知自我,才能学到宝贵的经验。
没有任何人可以永不犯错,犯错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在错误中吸取的经验和教训,才最宝贵。
父母们,请允许我们的孩子犯错,没有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
犯错并不可怕,学会在错误中自省,才最难能可贵。
不要忽视孩子的逆商培养
养育孩子,绝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挫折教育,是每个孩子一生的必修课,它教会孩子直面逆境的勇气和力量。
傅雷曾经说过:
“一个人吃苦碰钉子都不要紧,只要吸取教训,所谓人生或社会的教育就是这么回事。”
智商决定一个孩子走的有多快,而逆商决定一个孩子到底能走多远。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动画短片《同理心的力量》中,一只狐狸不小心掉进了洞里。
憨厚的大熊发现狐狸被困黑洞中后,他毫不犹豫地跳进洞里,
什么话也没说,只是抱了抱恐惧的狐狸,让狐狸感受到他完全理解她的处境。
这就是同理心的力量,试图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理解他人的感受。
心理学家艾丽卡·雷斯切尔说过:
“你要帮助孩子学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这是一种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生存技能,它是幸福和成功的基石。”
不要带着情绪教育孩子
情绪化育儿,是很多父母的通病。
“讲了多少遍,还是做错,你是猪脑子吗?”
“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罚抄100遍,看你还长不长记性。”
经常被父母贬低的孩子,一生都活在自卑的阴影中,不能自拔。
尹建莉老师说过:
“教育孩子,无非是好好和他说话,不着急不发火,做到这一点,就成功百分之八十了。”
和颜悦色才是一个家庭最温暖的底色。
电影《可爱的你》中,吕慧红曾说过:
“教育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它是身教,是用生命去影响生命。”
教育的根本在于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正如李玫瑾老师说的那样,最好的教育是性格培养和心理教育。
好的性格比能力更能决定一个孩子的命运。
愿我们的孩子,永远都能面向阳光,积极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