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学生这事,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
特别是一些熊孩子,在课堂上简直无法无天,肆意捣乱,那么老师到底是该打还是不打呢?
不久前,武汉某小学的十几名小学生,就被老师用竹板打了手。
据悉,因为临近期末考试,一些孩子上课有点疯闹,不守课堂纪律,班主任便对孩子实施了惩戒。
事发后,这名班主任被停课,并被责令向这些学生和家长道歉,当地教育部门为此还委派了有经验的老师来安抚学生,维护事态。
这事上了热搜后,网友们也是各有说法。
有人说:用尺子打手心就被停课和道歉,那今后谁还敢教育学生?
也有人说,这简直活生生地把教师这个职业变成了一个服务业。
不过大部分人都觉得,老师也不容易,如果这样下去,谁还敢对学生上心?
是啊,如果老师们都为了自保,对学生的行为不闻不问,不管不顾,你作为家长,能接受吗?
不过是打打手心,不是特别严重,难道也不行?为何老师要遭受这样的“待遇“?
而且,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
山东五莲县一中学老师,因学生逃课而体罚学生,结果被停止续签聘用合同,还被纳入了“黑名单”。
而四川苍溪一名10岁的小学生,由于数学题没做好,遭受了体罚,不仅戒尺打了手心,还罚了跪,结果不幸去世了。
看似寻常的教学事件,却酿成了如此恶果,到底是谁的责任?
我们的老师,在教育孩子时,要不要用惩罚手段?
《教师法》中早有法律条文规定,体罚学生是不被法律许可的。
因为孩子是未成年人,他们的思想、行为,三观,甚至自我控制能力,都不像成年人那么成熟,而且自控力也很难控制。
因此,作为老师,与学生第一接触的人,应该配合家长,做好引导、疏通及适当的管教。
虽然我们也能理解老师的不容易,但管教必须有方法,绝不能越轨体罚,不然由此带来的后果不容小觑。
新生命教育研究所的卢峰博士说过:作为老师,其教育惩戒权不容置疑,但如何正确惩戒,却有讲究。
广东省在去年4月曾提过议案,明确学校和老师可以依法对学生批评教育,在必要时,可以采取一定的教育惩罚措施。
古语说得好:“教不严,师之惰。“
学生犯了错,老师当然该管管,只不过如今很多老师都选择了“沉默“。
虽然法律层面并没有太多的规定,但来自家庭、学校的压力,再加上学生心理承受力等各方面原因,老师们不得不选择“不作为“。
曾有位小学老师说,“虽然清楚有些学生已经违反了学生守则,但在舆论的压力下,只能温柔以待。“
不过,值得老师们注意的是,惩罚学生的目的是什么?
当然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是让其能吸取经验教训,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因此要注意把握好以下3点:
首先,这惩戒要合理。毕竟惩戒不是体罚,惩戒的重点是在戒,而不是惩。
因此,戒要谨慎为之且有意义。
其次,如果只有惩戒,但是事后不做好安抚,学生心理上必定有落差,极有可能在思想上会想不开而无法接受现实。
正如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犯了错,父母要做“红黑“脸,批评了孩子,之后还要给予他一定的安抚和激励,以此来平复他的内心。
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孩子肯定也不例外,如果只是一味打压,对于已经有叛逆想法的孩子来说,也许会有反抗的行为。
再者,惩戒一定要事先与家长沟通,规定什么情况下有何种惩戒,让家长一目了然并认同是最好不过的,毕竟管好孩子不是老师,学校单方面的事,必须学校、老师和家长全力配合。
当然,这里面会存在不少问题,执行难度也会很大,它和学校的环境、老师、家长自身的素养等都有关,但不管怎样,没有哪位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也没有哪位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学有所成。
好的老师,应该是在传授给孩子课本知识的同时,一并告诉孩子做人的道理。
老师管孩子,本就是教育的一部分,老师严格,本应该是件好事。
说实话,遇到这种老师,对孩子和家长来说,是福气,应该要心存感激,正所谓严师出高徒,还有有它的道理的。
对孩子严格,其实也是对自己负责。
教育不容易,善待自己,更要关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