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誉君最近有一个朋友自从孩子上了小学之后就调整了自己的上班时间,细问之后才知道,原来是孩子上了小学之后,三点半就放学了,但是孩子的爸爸妈妈都是6点才下班。
这中间有将近两个半小时的空档时间,孩子太小不能让他自己一个人回家,担心发生危险,这可难坏了孩子父母,最后只能通过调整工作作息时间由早9晚6改为早7晚4。
在国内大部分城市,小学三点半放学已经是常态,但很多家长并没有京誉君同事这么幸运,还可以调整自己的上班时间,大部分家长都处于尴尬的两难境界中。
时间久了很多家长也是怨声载道,时至今日,小学“三点半”放学的问题仍然是一个社会性问题。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呢?其中又有哪些考虑?和京誉君一起来了解一下!
“三点半”时间的由来
国家教委在1990年的时候发布了条例,该条例规定: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小学不超过六小时,中学不超过八小时,大学不超过十小时。
学校或者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增加授课时间和作业量,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小学生在校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规定出台后,并未产生较大社会问题。一方面,在当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城镇就业率低、人们生活和工作半径小等情况下,具备这样的政策承载社会环境;
另一方面,很多学校并未严格硬性执行该规定,很多小学四点至四点半间放学,也匹配当时绝大多数全职职工作息时间。
而进入21世纪后,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职业半径和婚姻半径较十年前已大大扩展,工作地和居住地距离增大,“三点半”问题苗头开始显现。
而在此情形下,社会以及教育系统对中小学教育减负的呼声却日渐强烈。于是,《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小学不超过六小时”就成为各地教育部门实施对学生刚性减负的重要依据。
如今,小学“三点半”放学已经成为大部分省市的教育常态现状,并且还具有充分的法理依据,甚至有的学校下午两点半前就放学。
一个简单的小学生三点半放学规定引发了那些问题
小学“三点半”放学,表面看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健康发展,但其最直接的负面问题是,大中城市多数家庭存在接孩子和托管孩子的现实困难。
因为很多家庭双职工一直维持着较高比例,据《经济学人》数据,中国近70%的女性参与就业,职业女性的比例全球最高;男性参加工作的比例也高达80%左右,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家庭,老人不在儿女身边,也无法帮助接孩子。
如果依托于市场上的托管机构,虽然可以解决问题,但额外多出来的费用也会增加家长们的负担。
目前,中国育儿成本已占中国家庭平均收入近半,其中教育支出占家庭育儿支出的首位,在中等收入以下人群还占绝大多数的发展阶段下,这些教育资金的投入无疑给普通家庭带来较大的支出。
“三点半”的问题也助长了不良风气
在学生放学之后,由于时间空档的问题,很多“小饭桌”类的托管机构应运而生,而这其中大部分都是集中在学校附近的居民所办,期中很少有正规资质,鱼龙混杂,层出不穷。
从师资、运作、教育教学、价值导向、安全管理等方面看,有相当一部分处于违规办学,存在不少隐患和问题。作为一般家庭,选择校外托管,却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受制于经济收入和自身文化所限,缺乏必要的甄别能力,中低端的课外教育机构往往是他们必须的选择,很多家庭不仅没有让孩子得到课外较好的学习成长,还对孩子产生较大潜在的负面影响。
中高收入家庭,经济上可以不用太多考虑,可以选择较高层级和质量的教育机构,使孩子享受更好的课外学习。
不管怎样,从根本上讲,这种教育服务,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目的,不断刺激需求,一定程度上上,制造家长焦虑,引发家庭间的盲目教育攀比。
一些家长因解决“三点半”托管难题,而最终被这些机构所“套牢”,因此让中国孩子成长更累,家庭更焦虑,也让“放开二胎”后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
“三点半”问题产生原因
现阶段很多人不禁要问,既然如此,当初为什么要减负,一步步致使小学“三点半”放学?我京誉君觉得有以下几点:
1、教育一直被吐槽“填鸭式教育”,学生生负担大
现行教育制度下,“分数论”仍然比较盛行,一考定终身的现象也普遍存在,长久下来教育内卷不断加重。学生存在一定的负担,且较长时间在校专注文化课学习,确实不利于健康成长。
2、西方教育理念的混入影响了大家对于教育的理解。
“自由教育”、“快乐教育”相关教育理念开始深入人心,但教育理念的产生往往是根据国情量身定做,国外的教育环境并不一定适应国内的教育环境,盲目的跟风只能让问题不断发生。
3、少数中产阶级以上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有着更多超越义务教育范畴的诉求,或以其孩子将来不主要以国内发展为主,来规划定位孩子未来,期望缩减孩子在校学习和生活时间。
“三点半”问题要如何破解?
面对目前的情形,社会多方关切,一些媒体和家长呼声不断。但是,“减”出去容易,“加”回来不易。如果对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由六小时延长至七小时或更长,以缓解和解决“三点半”问题,我们看看这样的改革举措,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学校和教师群体将有很大意见。义务教育相关学校及教师承担着很大的教育教学职责和压力。先前为学生的“减负”实际上,也是为老师和学校的“减负”,尽管对于老师而言,即使“减负”,也很难和学生同时“三点半”离校。
但若要延长学生在校时间,学校和老师的工作和安全压力必然增大,而劳动报酬却很难增加,这势必引起不满,导致一些人可能消极工作。
当然,对于多数家庭而言,肯定是举手双手欢迎的。但是,他们处在社会生活和主流舆论场的边缘,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容易集中显现出来,有相当一部分人也容易被舆论绑架,或左顾右盼,盲目从众,缺少对事物的客观鉴别和必要定力。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可尝试一下方式:
1、为学生减负不一定要让学生提早放学,可以将原规定中“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小学不超过六小时”,改为“小学入学时间不晚于北京时间8时,放学时间不早于17时,其中课间休息及午休时间不少于3小时。”
2、教师减负增收
提高学校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实现科学施教,并且减少教师不必要的、形式化的、行政化的各种非教学类任务,以此减少教师负担,使教师的精力聚焦在真正的教育教学方面。
各地放开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的名额限制,让更多具备条件的教师获得评聘,得到事业和价值的归属感。对校内参与中小学课后服务的教师,采用财政补贴和校企运作的模式,给予更多现实激励,增加教师收入。
3、灵活安排学生课后时间
学校实行三点半放学的情况下,有需求在该点离校的学生可与学校办理申请,其他需要继续在校参与课后成长的学生,可接受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至正常放学时间,以此实现差异化管理。
其实不管几点放学,只要有竞争的地方就减不了负。即便是崇尚“快乐教育”的国外,上公立学校一般都是平民,精英阶层上的都是私立学校,课业负担一点都不轻,就算有放学早的,也送去上辅导班。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即便他还是个孩子。学校越减负,越考验家长的学历、精力、财力,最后还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吃亏。三点半放学,才只是家长噩梦的开始。
最后,你怎么看小学生三点半放学?你上小学的时候是几点下学?你是怎么回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