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
江阴华士陆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位非接种地户籍的90后妈妈,一大早赶来门诊为她二胎宝宝接种肺炎疫苗。
在询问诊时,发现家长对于肺炎疫苗的了解很深,不仅知道接种程序,也知道预防什么疾病,甚至还比较过国产跟进口的区别。接种完后,她就跟我们的接种医生聊了起来。原来她了解这么多的背后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她老大,在10个月的时候得了一次肺炎,很严重,都引起了菌血症,在ICU里待了两天。差点就没抢救过来,花了不少钱,宝宝也受罪,很是心疼。
在知道还有肺炎的疫苗可以接种来预防。后来还去质问过老家的接种单位,为什么不告诉他们有这种肺炎疫苗,让他们打。接种单位的人说告诉过的,当时带来打针的人说不要跟他们讲自费苗,在系统里进行了备注:拒绝二类疫苗告知。
说到这里,她都有些哽咽了。她说:“当时坐月子,让孩子爸爸跟老人带去打针的,可能是他们说不要打的,后来两三个月后都是我带过去打的,压根就从没跟我提过可以接种肺炎疫苗。我也不知道因为我们家之前的答复,所以就被备注拉进了自费疫苗黑名单。但凡,他们再多说一次,哪怕只有一次让我知道,我也就打了啊。虽然我们家也有错,但是我还是很气愤,还是投诉了他们没有尽到告知义务。”
“有了二宝之后,我就知道了靠人不如靠自己。说到底,这些自费疫苗还是要我们做家长的自己去了解,要是我那时候也像现在这样积极学习,就算他们没跟我说,我也可以张嘴问的。要是这样,我们家大宝就能打到肺炎疫苗,也不要受那么大的罪了。不学习,一味地自以为是不打自费疫苗,只打免费的。万一像我大宝那样,终归受害的是我们自己的娃!”
案例分析:
一、告知是接种单位的义务
1、要全面告知
不管本地,外地的,要一视同仁,不管家长对于自费疫苗的态度如何,告知到每一个小孩的家长。我们尽到了自己的义务,至于接种与否,家长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2、要反复告知
因为,某一次门诊来得人,跟下次来接种的很多不是同一个家长。同一个孩子的不同的家长对于疫苗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上面的案例就是个典型。
3、不要让家长误解强推自费疫苗
我们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在告知“自费”疫苗信息的时候,要让家长感觉到我们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尊重家长的知情权,才这么做的。
不要态度生硬,不要告知得敷衍,也不要让家长觉得“告诉我这些,似乎给了多大的恩惠,不接受就是不领情,不识好歹的感觉”。
要让家长感受到我们所做的这一切是:看得见的在乎,不经意的偏爱!
4、告知可以是多形式的
可以利用家长课堂进行告知;可以开展网络线上课堂进行科普;可以做些统一告知的表格;可以在家长QQ群,微信群里进行讲解;可以开通个人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进行统一答疑......
二、知情是家长的权利
1、知情是被动的
实际上对于“自费”疫苗告知这件事,完全就取决于接种单位及接种医生的主观态度。
接种单位因为对于“自费”疫苗的理解不同。有愿意开展的,也有敷衍着开展的,还有根本就不开展的。
接种本上有二类疫苗的信息,接种预约单(江苏省)也有。这些也算是一种告知形式,但是真正看得家长,是极少的。
2、知情是可以主动的
家长们无法决定,自己所在接种单位对于疫苗的告知是否做到尽心尽责。但是可以自己主动求索,获取疫苗的信息。现在的信息是发达的,科普是多样化的。
只要家长用心一点,所掌握的疫苗知识,甚至会超过不少接种单位的人员。
总结
不管是家长,还是我们接种医生,都需要主动一点。如果你不说,我不问;一个傲娇,一个执拗;或者互相猜疑,相互敷衍。
一旦得了疫苗可预防的疾病,还是很严重的那种,不可挽回的那种。最后的结果是孩子受罪,家长后悔,接种单位受牵连,接种人员吃瓜落。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