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是高学历,养老院却是我的最后归宿”老人悲情反被指矫情

李大爷夫妇近80岁了,身体状况已经很不好,两人一起还能维持生活,但其中一人稍微有点不舒服,另一个已经不能照顾他了,最终的养老问题摆在了李大爷夫妇面前。

李大爷夫妇从县城体制内退休,两人退休金10000多元,此刻面对怎么养老却还是犯了难。

夫妻两人有一对双胞胎儿子,从小学习很好,都考上了985高校,人人羡慕。毕业之后,大儿子出国,小儿子留在了大城市。

出国的那个儿子,已经几乎指望不上。留在国内的这个虽然每月收入不菲,但房价压力大,生活也有些自顾不暇,照顾两个老人也是力不从心。

李大爷夫妇刚退休那几年,“不是在旅游就是在旅游的路上”,两人不仅把国内的大好河山都看遍了,还经常出国旅游。退休金也没存下多少,孙辈更不是不带。

当年小儿媳生了孙女,李大娘没有伺候月子,一天孩子也没带。生孩子的时候,老两口还在国外旅游呢。等儿媳休完产假,儿子打电话请妈妈帮忙带孩子,李大娘一口回绝,说:“你和你哥哥的孩子,我都不带,我们要好好享受退休生活,你自己想办法吧。”

也许这句话让儿子感到有些心寒,儿子请了3个月的保姆,等到岳母退休后,孩子便一直由岳母来带。

虽然大儿子在国外,但也因为带孩子给李大娘打过电话,她还是同样的回复,之后老两口再也没见到过大儿媳,只是隔几年大儿子才回家一次。

因为两个儿媳生的都是女儿,为此李大娘还特意到小儿子家催生,希望两人再要二胎,给她生个孙子。儿子铁青着脸没说话,儿媳忍不住问:“我们工作压力很大,生活压力更大,且不说养不起,再生孩子,你带吗?谁也不能保证再生一个就是儿子,要是女儿,你带吗?”

几句话,问得李大娘哑口无言,“灰溜溜”地回来了,继续和老伴跳广场舞,吃喝玩乐,到处旅游。

直到前几年,李大爷生病住院,李大娘自己在医院照顾,两人儿子都说工作忙没时间回来,老两口才深深地感到从情感上对孩子的需要,尤其是看到其他老人儿女绕膝,心里更是难受。

其实,那时李大娘身体还好,一个人也能照顾李大爷。再说,两人有退休金,也能请得起护工。但人总是这样,会攀比,生病的时候又最脆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李大爷夫妇第一次感到,退休这些年忽视了与孩子们的交流,两个儿媳因为带孩子的事情,对他们有怨气,孙辈接触得少,和他们更生疏。

但事已至此,又能怎样?

李大爷病好之后,两人也想与孩子们拉近距离,尤其是小儿子,偶尔到他家去。但那时孙女已经读中学,学习压力不小,每次去孙女都自己在看书,几乎不怎么和他们说话。儿子儿媳常常加班,尤其是儿子,经常加班到深夜。无意中,听到孙女说想姥姥,李大娘心里也不是滋味。

去过几次,觉得自讨没趣,也就很少去了。逢年过节儿子们都回来,该尽的孝道也都尽到。但儿媳和孙女很少回来,不是加班,就是去姥姥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两夫妇身体渐渐虚弱之后,也请过保姆,且不说在县城请一个保姆的费用已经3000多,关键是换过几个之后,都不满意,一直没找到合适的。这时,他们想到小儿子家生活。可小儿子说妻子是独生女,岳父已经去世,岳母现在住在他们家,家里真的住不过来了。

思来想去,两人想在小儿子的城市找个养老院,好歹离孩子近点,两个儿子也同意。但养老院的费用不低,大家商量每家都出一部分,老两口自己拿大头。

说着说着,想到了李大爷夫妻两个的那套房子。前几年,两人刚刚在县城换了160多平的大房子,位置也好,还带着大车库、大储藏室,现在卖的话,也能买200万左右。

孩子们说:“既然父母已经决定住养老院,这套房子也不会再回去住了,不如趁现在房子还新,把它卖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李大爷夫妇的这套房子,是他们千挑万选的,还带着一个小院子,两人还偶尔种点菜,弄些花花草草。也是费尽心思装修的,寄托了他们晚年的对家的全部情感。

现在说要卖了,太心疼了。但两个儿子说得有道理,以后肯定不会回来住了,他们知道自己的终点站就是那所养老院了。最终,还是同意买房子。

当两人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家的时候,万般悲情涌上心头,与周围老邻居、舞伴告别。哭着说出心里话,本想能得到大家的共鸣,没想到很多人反倒这样劝他们。

张大娘说:“你们晚年生活已经很幸福了,游玩了十几年,也享受过了,还没有带孙子。你看看我,现在每天带着两个孩子,还有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儿媳还不领情,以后还不知道对我怎么样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齐大爷说:“孩子们给你们选了那么好的养老院,在大城市,那样的医疗和服务条件,我们小县城哪里能比得上啊!孩子们生活压力也大,能不给他们添麻烦,就不给他们添麻烦,开开心心地去住,别不高兴,让他们担心。”

刘大娘哭得最厉害,她说:“至少你们两人还都健在,我老伴都去世十几年了,我又不想再找,去给人家当免费保姆。但每天都是一个人过日子,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哪天自己在家里没了,可能孩子们都不知道。”

大家劝李大爷夫妇别这么娇气,比得上你俩的能有几个?听了这些话,他两倒也看开了许多,心情也没有那么沉重了,两人一起去了养老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晓角心语: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道理谁都知道,可作为子女生活总有那么多的必须和无奈。即便985毕业,日子过得在外人看着光鲜,但有多少时间是自己的呢?又愿意拿出多少时间给父母,哪怕给他们打一个充满温情的电话?

有多少儿女因为父母不帮忙带孩子,内心有怨气,与他们产生了隔阂,忘了小时候对父母是多么的依恋?

一提到养老,仿佛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这个问题从来不是现在才有的,古人早就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了?

话是这么说的:“百行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怎么理解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句话是说,对于“孝”,最重要的是要看子女们内心里怎么想的?而不是看他们表面做了什么?有钱的子女可能给父母买好房好车,但言语冰冷,没钱的子女做不到这些,但一通电话就能让父母感到温暖,哪个才是真正的孝心呢?

子女不妨想想内心有没有父母?若有,也就不必为工作忙不能回家而自责;父母也不妨以这个标准来看待子女对自己的孝心,理解子女的生活压力与难处。

这样或许我们都能活得洒脱一点,豁达一点。

作者:

晓角心语,自媒体撰稿人。

我手写我心,活我所活。

原创不易,点个赞再走吧~

图文无关,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