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王湛 通讯员 柯溢能 邱伊娜
最近,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老师项淑芳被授予第十二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荣誉称号。
思政课上,不打开普通的PPT,而是接通了远在舟山的一个直播电话,用直播的形式为学生形象地介绍海洋强国知识;不坐在教室里,而是带着学生去往学校食堂,在参观、动手中讲解经济知识……这些有意思环节,都出自项淑芳的思政课。
思政课外,她带着学生领略扎根于大漠中的“马兰精神”,为学生解答升学、就业的种种困惑。工作18年,她是一届届学生口中的“项姐姐”,是亲近温柔的良师益友。
探馆、直播……
她的思政课,有趣又充实
“原来程开甲也偏科。”在浙江大学党建馆里,有几位正在一边上课一边看展的学生们对此很惊奇。
这是项淑芳为同学们组织的《形势与政策2》课程,既不在教室,也没有教材,而是一次探馆。
浙大党建馆占地800多平方米,如今成为同学们的“网红”打卡点。“在这里,有很多鲜活的素材,比如全国劳动模范的奖章,竺可桢老校长的日记等。”她说。
参加了那次课程的机械工程学院学生郑思杰说,他非常喜欢这样的思政课模式,“给我一种浸入式的体验,既切身感受到了学校发展的历史,也看到了很多优秀的前辈。”
思政课如何能够吸引学生,成为大家的成长课、幸福课,这是项老师一直在思考的内容。“我一直认为要在第一课堂让同学们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 多年来,她坚持每年承担2门思政课的教学任务,累积授课近1000学时。
项淑芳很早就把直播引入课堂,通过与重大科研基地团队成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亲历者等的直播连线,让学生从一线故事中,体验家国力量。
她把课堂搬进嘉兴南湖红船边、陈望道故居、学校食堂,让思政知识变成了学生们伸长脖子想了解的“香饽饽”,让思政课堂成为“有风景的思政课”。
项淑芳先后邀请马兰基地将军首创“将军课”,邀请西飞、陕飞等重点单位大科学团队专家来校,为同学们解读形势政策、学术前沿。
在2019年热播的《主持人大赛》节目中,有这样一道考题,讲述的正是机械工程学院时年84岁的蒋克铸老教授坚持站立3个小时给学生上课的故事。
当初,正是项淑芳在一次党课上感知了蒋老先生的精神,并邀请蒋老先生再次回到课堂,为同学们带来一堂积攒了几十年教学心血的专业思政课。
“作为一名执教11年的思政教师,我也从蒋克铸老先生那儿学到了一种精神,一种踏实、认真、一丝不苟的求是精神。”她说,如果说信息时代带来的是一片广阔的天空,那思政工作者就要呈现给学生们一片深厚的大地,让思政课有趣起来,往深里走、往心里去。
带着学生,去寻找大漠中的马兰精神
有一种花儿名叫马兰,你要寻找她请西出阳关。伴着那骆驼刺啊扎根那戈壁滩……
一曲《马兰谣》,让人心回大漠。在那片神秘的地方,一群人隐姓埋名铸核盾,用自己的一生守护了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这其中就有一位浙大机械学院1960届校友、全军挂像英模林俊德院士,他爱国奋斗的一生用“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精神刻画再合适不过。
这样一位学长,不正是最好的榜样吗?为此,在项淑芳的推动下,“马兰工作室”——一个新型思政育人平台在浙江大学应运而生。工作室先后成立马兰精神宣讲团、马兰学生讲习所、马兰剧组,全方位构建思政工作新生态。
由马兰工作室与黑白剧社联合推出的原创话剧《速写林俊德》,现在已经成为浙江大学新生始业教育的一部分,每一次演出都深深打动学生内心。
在话剧编排时,项淑芳带领团队去往西安、上海、湖南等地,寻访林俊德院士的亲友、学生,搜集到大量关于林俊德的资料。“这些珍贵的资料不仅要写在纸头上、放在书架子上,更要鲜活地留在大家心里。”她说,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速写林俊德》成为一批批“90后”“00后”寻找马兰精神的原点。
2019年底,在项淑芳的积极推动和联络下,“马兰工作室”进一步扩大辐射面和影响力,全国首个“马兰精神联合研究中心”在浙江大学正式成立,首批成员单位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等十所高校,各成员单位纷纷推出自己的榜样人物。
成为学生就业路上的“知心人”
去年,大国重器“奋斗者”号在全球海洋最深处、世界第四极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再创我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
机械学院2020届博士毕业生王硕就是其中一员。此刻他仍在远洋深处,乘风破浪,致力于深海机电装备和载人潜水器技术研发。
王硕早在毕业前半年就陆续收到各方递来的橄榄枝。他对选择哪一份工作感到困惑,便找到项淑芳长谈。“找第一份工作应该像找自己的人生伴侣一样地认真对待,要遵从内心的真实想法,做一些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并坚持下去。”项淑芳说,“当我和他回忆起我们一起去秦山核电站的社会实践,谈到老一辈建设者的努力和奉献,我看到他的眼睛里,闪亮着的光芒。于是我知道,他决定了。”
为了让同学们在走出校园之前,能够对这些行业有更多的、更准确的认识,近10年,她带领超过3000名学生赴国家重点单位实习实践,千方百计为青年排忧解难,让学生的爱国心转化为报国行。
在她的努力推动下,2020年3月,学院牵头成立了浙江大学国家重点单位就业战略指导平台,为全校学生就业提供平台支撑,成为同学们成长的摇篮。
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最后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千里之外的项老师收到的这条消息,是由机械工程学院2015届硕士毕业生邓民胜发来的。
毕业后不久,邓民胜就曾被选派到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的盘州市保基乡开展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原本他可以选择上海更高薪的工作,但在机械工程学院学习的7年,让他更加深刻感受到,个人理想只有与祖国发展、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结合起来才更有价值。
项淑芳说,做辅导员这么多年,最让她感动的依旧是同学们从远方传来的工作收获。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