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涉及专业部分,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不要再迷信所谓“纯天然”、效果奇佳的“三无产品”了!
昨天,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杨希川教授在微博上分享了一位家长的崩溃经历:
这位宝妈反映一款消字号的所谓“独家密方”的紫草膏,月嫂给宝宝使用了将近2个月的时间,因最近激素面霜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出于安全考虑她多番查看资料以及送检化验,最终发现这款紫草膏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
添加了强效激素(氯倍他索丙酸酯):222mg/kg
给孩子的东西,家长们总是千挑万选,哪怕贵点也无妨,重要的是安全!安全!安全!
不曾想,还是掉进了“纯天然消字号产品”的坑。
01
“是药就有副作用,
这款纯天然的宝宝霜,有点小贵但有用!”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升高。有关数据显示,我国12个城市1~7岁儿童AD患病率达到12.94%,1~12月婴儿AD患病率达30.48%。
看着孩子皮肤痒痒痒、湿疹反复发作,宝妈们真是“愁死”了!
特应性皮炎婴儿期症状
但注意啦,“消字号产品是不具备医疗效果的,只有标注‘国药准字号’才属于正规药品,大家购买时一定要擦亮眼睛!那种打着零添加激素又具有神奇治疗效果的,信了就等于上当!”杨希川教授在上述提及的微博推文中提醒。
事实上,消字号产品与准字号的正规药品不仅是生产条件差异巨大,审批、使用范畴也完全不同。
准字号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需要经过药理、病理、毒副作用测试和临床验证等一系列环节,确保安全有效,才可能被批准;通常要耗时5~10年,费用也高达数百万甚至数千万。
而消字号产品的许可证发放与管理仅由省级以下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批时间一个月,检测指标主要为杀菌作用,审批费用仅数千元;属于卫生消毒用品范畴,仅具有消毒功能,不具备治疗作用。
2019年《中国消费者报》就曾曝光过市售的多款高价宝宝霜都违规添加了激素,有些甚至直接添加了超强效激素!(回顾看这里:这些宝宝霜被爆含有超强效激素!长期使用会导致发育迟缓!)
别忘了,还有最近的“大头娃娃”事件!
你说,娃湿疹发作了要抹药,用哪个更安全、有效?
02
“都说激素猛于虎,
医生开了激素药膏,我也不敢给娃用。”
目前,外用糖皮质激素是AD治疗的一线方案,根据患者的年龄、皮损性质、部位及病情程度,选择不同剂型和强度的糖皮质激素制剂,以快速有效控制炎症,减轻症状。
再再再次强调一下:含激素类药物局部外用时,能在全身吸收很少的情况下减轻皮肤的炎症反应,因此不良反应会比全身应用要小得多。真的不用太担心。
激素类软膏按作用强度一般分为4级:
(1)超强效:0.1%氟轻松乳膏、0.05%氯倍他索乳膏;
(2)强效:0.05%卤米松乳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乳膏、0.1%戊酸倍他米松乳膏、0.25%去羟米松软膏剂及乳膏;
(3)中效: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0.1%糠酸莫米松乳膏、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0.1%曲安奈德乳膏;
(4)弱效:氢化可的松乳膏、0.05%地奈德乳膏。
儿童为用药的特殊人群,由于皮肤水分含量高,外用药物吸收迅速、完全,因此使用弱效、中效激素类软膏通常就会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且弱效和中效的激素软膏安全性更好,更适合儿童应用。
03
“宝宝湿疹,真的没有纯天然、安全的应对方法吗?”
当然有。除了通过药物治疗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外,生活中做好湿疹宝宝的护理,避免各种诱发和/或加重因素,也是重要的湿疹治疗策略。
合理的洗浴:不仅可以去除皮肤表面污秽痂皮,还可以降低皮肤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数量。建议洗浴温度在32~37℃,洗浴时间5~10min,推荐使用低敏无刺激的洁肤用品,其pH值最好接近正常表皮pH值(约为6);洗浴频度以每日或隔日1次为宜。
外用保湿润肤剂:保湿润肤剂不仅能阻止水分丢失,还能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减弱外源性不良因素的刺激,从而减少疾病的发作次数和严重度,是AD的基础治疗。建议患者选用合适自己的保湿润肤剂,同时足量多次使用,沐浴后应该立即使用;儿童建议每周用量至少100 g,成人每周用量250 g。
改善环境:避免各种机械、化学物质刺激。如搔抓、摩擦、毛织物、酸性物质、漂白剂等刺激,及时清除汗液对皮肤的刺激;避免过度干燥和高温等刺激,适宜居住温度为18~22℃;控制环境中致敏物,如尘螨、动物皮屑、花粉等。对于湿疹“大宝宝们”,还要避免饮酒和辛辣食物。
食物干预:据研究,5岁以下儿童常见食物过敏原为牛奶、鸡蛋、小麦、花生和大豆;5岁以上儿童常见食物过敏原为坚果、贝壳类和鱼;青少年和成人食物过敏少见。如果食物和皮疹间的因果关系明确,建议避食4~6周,观察皮疹改善情况。但是注意,没有证实某种食物会引发或加重AD之前,不建议盲目忌口。
避免接触过敏:变态反应性接触性过敏反应在AD患者中常见,发生率约6%~60%。建议AD患者尽可能避免接触这些常见的接触致敏物镍、新霉素、香料、甲醛、防腐剂、羊毛脂和橡胶等。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特应性皮炎协作研究中心.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20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0,53(2):81-88.DOI:10.35541/cjd.20191000.
[2]高新军.准字号和消字号产品的差别[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6(08):16.
[3]医学界儿科频道:远离「黑心婴儿霜」,激素软膏这些事你一定要知道!
本文首发:医学界儿科频道
本文作者:火锅
责任编辑:李小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