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10岁孩子的妈妈跟我沟通,说起自己的儿子时,眼里满满的,都是抑郁。
她说,自己很爱儿子,给的都是最好的,从来不愿意让孩子受到一点委屈,给孩子买最好的衣服、玩具、用品,带孩子去上最贵的辅导班。但实际上,她的经济能力只是一般,却在孩子的吃穿用等等方面,表现得非常大方。
可是,儿子大了,却开始嫌弃父母了。
嫌弃父母啰嗦,觉得自己这么大了,还说这说那。
嫌弃父母观念老套,对自己的做法看法都不接受。
对父母的批评,一概不听,甚至会跟父母大吼。
这个妈妈觉得,自己的付出,怎么就得来一个这样的结果呢?这才是一个10岁的孩子啊!
听着妈妈的述说,很显然,在教育孩子的方面,她或许走向了一个误区。
果然,问到对孩子的教育方面,妈妈的做法是强势的,在她眼里,自己付出这么多,就应该掌控孩子的一切。
这个孩子的所有举动,都必须得到她的同意才可以,在家里什么时候要学习,什么时候可以看电视,什么时候玩,都必须以她的要求来。
对于孩子,她认为父母是权威,不能错,碰到自己的问题,反而会骂孩子。
对孩子的学习,总是各种不满意,孩子没考100分,就是哪里没做好,回家一定是一通臭骂,她对孩子,总是各种批评,很少表扬,因为她觉得,孩子不能夸,一夸就上天。
说到底,孩子现在的表现,就是一种反抗,而其根源,就来自于父母对他的做法和教育。
我告诉她,孩子在小的时候,比如1-3年级,我们父母总是嫌弃孩子。有时候说孩子笨,有时候嫌弃孩子不用功……等孩子大了,我们就有可能反被嫌弃。
这提醒我们,和孩子沟通,不能一味用父母的权威,用指责和批评,来不断的打击孩子,这样带来的,一定是反抗,如果孩子放弃反抗那结果更糟,因为他接受父母的观点,承认自己就是该被嫌弃。
所以,被嫌弃时,不要抱怨,想想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同时,我们要注意,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学概念,那就是投射。
投射是指,我们会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投放到周围的环境中,就像一面镜子一般,反射出自己的想法。
无能的父母,往往会因为无能而自卑,并用这样的自卑来说自己的孩子。
内向的父母,往往也用这样的投射来教育孩子,让孩子变得同样的内向。
而一个孩子嫌弃父母,也往往是因为受到父母嫌弃自己的投射的影响,换句话说,先有父母的嫌弃,才有孩子的嫌弃。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呢?
1、父母学会示弱
把成就感还给孩子,让孩子在成就感当中找到责任。孩子都有保护弱者的本能,示弱,不会被孩子嘲笑,只会被孩子保护。
示弱意味着,让出成长的舞台给孩子,孩子的进步,一定是在舞台中央有最突出的表现。
强化父母的“能”,就是弱化孩子的“行”,父母的退场,是孩子登场的机会。
2、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让他站到父母的高度,才能理解父母的感受,“养儿方知父母恩”,角色变了,高度不同,考虑、感受不同,换位思考,体谅父母不易。
但,换位思考容易吗?很多家长自己都做不到,更不用说孩子了。
换位思考一定来自于一种行为,一种思维。
那就是,同理心,同情心。当孩子拥有这两种心态,他就会学会换位思考。
一个孩子,爱护弱小动物,同情被批评的小朋友,我们都应该鼓励和支持,这样的孩子,换位思考能力会很容易就具备。
3、父母自身要有所成长
不断学习,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才能够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跟上时代节拍。
成长来自于这样的认识: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不懂的太多,我需要学习孩子的成长规律;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双向成长的过程,是孩子给了我们进步与成长的机会;
孩子的教育是有“有效期”的,我要珍惜这样的时间;
通过孩子的成长,我获得的更多,我的生命会更加完整。
4、变批评教育,为正向教育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这个世界缺少的,是温暖的话语,暖心的怀抱,和支持的心。
很多家长认为,刻意批评孩子,能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但是,孩子不缺挫折,他缺的是父母的支持。
孩子来父母身边,最想得到的,是温度和安抚。
一个冷冰冰,同时又总打击孩子的妈妈,孩子是又怕又爱,这种矛盾会让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应该给孩子爱和鼓励,让他在人生的严寒中,有亲情的温暖,能够抵抗周围的冷空气。
积极有温度的话,也让孩子成为一个温暖的人,这样的投射,会让我们获得更多,也更好。
以上的认识,只要有一条,我们就开始在改变了。
实际上,改变没有那么难,只是我们总想着一步到位,从普通家长直接到优秀家长,给自己挖的坑太深,要求太高。
放低要求,从一件事,一句话,一个动作开始,有改变,就是进步!
庭爸,8岁女儿的奶爸,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家庭教育指导师,70后大叔,有爱有思考的育儿和教育达人,欢迎关注、转发、点赞和评论,更多育儿和教育问题可以与我交流。让育儿更轻松,让教育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