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相惩罚?老师不敢管?教育惩戒有“法”可依

“孩子要是不听话,老师您尽管打尽管骂!”我们小时候读书时,这句话常被家长挂在嘴边。但现在,许多教师朋友坦言:在惩戒学生时,常常感到束手无策,因为稍有不慎就会被无限放大,甚至会被扣上体罚学生、“没有师德”的帽子。

日前,教育部在前期广泛调研、公开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为教师“惩戒”这件事划出了很多“边界”,也明确了学校及教师举起教育“戒尺”的权利。

其实,惩戒应该和赏识、激励一样,都是教育的手段,是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惩戒并不是目的。唯有爱,才是教育的根本,说到底,这把“戒尺”该举多高,爱应该是前提。有了爱的加持,惩戒权才会成为“保护学生的屏障”。

反响

【老师说】

正确使用教育惩戒要做到“三有”

“《规则》的出台,体现了对一线教育工作人员开展教育工作的支持和进一步规范。”长沙市周南实验中学教育处主任邹俊仪表示,新制定的教育惩戒规则非常具有可操作性,一般教育惩戒、较重教育惩戒和严重教育惩戒三类措施以及禁止实施的七类不当教育行为,为以前“不敢管、不想管”类型的老师提供了敢管、想管的依据,也为“不会管、乱管”类型的老师提供了方法和界限。比如在教育学生某些问题时,可能家长对一些做法不赞同,若无明晰的惩戒规则,老师只能讲“理”、却没有“据”,现在惩戒规则制定了,老师的一些做法就有理有据了。

邹俊仪还认为,有了良法还需善治,培训教师如何正确使用教育惩戒是一个重大课题。对于老师而言,一是要心中有爱,要认识到惩戒的目的是为了教育,惩戒不应当执着于“惩”,而应当指向“戒”,即让学生引以为戒,改过自新,并且要及时对有改进的学生进行表扬和激励,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二是要脑中有法,教育是一门艺术,学生各有特色,犯错的情况各有不同,如何客观公正、有针对性地合理惩戒,发挥惩戒更大的正面功效,需要教师用心琢磨。三是要眼中有光,要慎用教育惩戒,在教育惩戒时,也要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用“爱”纠错,维护学生和家长的申诉权

“近年来,因为‘体罚’和‘变相体罚’导致教师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问题突出,《规则》的发布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迫切需要,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明确惩戒的教育属性。”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新世界小学校长徐静认为,教育惩戒属于教育行为,出发点是“爱”,是一种纠错的艺术。其次,惩戒看上去是赋予了惩戒权,其实是明确了教师教育的责任。

她还表示,学校需要组织教师学习规则,进行解读。规范和明确惩戒的范围,让教师掌握适度原则,控制惩戒的措施。最后,还需要维护学生和家长的申诉权,学校可以成立由学校相关负责人、教师、学生以及家长、法治副校长等校外有关方面代表组成的学生申诉委员会,受理申诉申请,组织复查,并及时向家长公布,作出维持、变更或者撤销原教育惩戒或者纪律处分的决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长沙市周南实验中学教师课后为学生答疑解惑。学校供图

【家长说】

按规办事更放心,实施惩戒把握好“尺度”

长沙市天心区某中学高二学生家长吴先生对于惩戒规则的出台表示非常支持。吴先生说,他是双职工家庭,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占了很大比重。

吴先生的儿子曾和一名同学因意见不合而大打出手,老师把双方家长喊到学校,希望家校一起商量出一个解决方式。吴先生认为,此次《规则》的出台将有规可依,老师和家长再针对类似情况可依规行使老师的权利,家长也更放心,同时还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规矩意识。此外,吴先生认为,老师对学生的惩戒需注意方式方法,考虑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出现体罚或变相体罚。

“《规则》的制定对老师今后育人必不可少,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但我心中还有一些担忧。”长沙一小学三年级家长杨女士说,规则中明确了三类惩戒轻重程度及相关受罚情况,但“尺度”的掌控如何把握却不是很明确,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像在点名批评、书面检讨、一节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室内站立等惩戒方式上,如何保证老师不过度发挥是个需要完善的重点。

杨女士列举了她女儿的一次亲身经历。在一次体育课上,太阳高照,只因班上2个男孩交头接耳说小话,体育老师便罚全班同学整整站了一节课。放学后,孩子非常委屈:“我们又没违反纪律,为什么也跟着受罚?”由此可见,“尺度”的把握需要老师好好衡量。杨女士希望学校能依据学生情况、教师情况做一个整体分析,以《规则》为基础,家校联合制定属于学校特色的教育惩戒规则,让家长心中无担忧、老师心中无疑虑、学生心中有依据。

【学生说】

有了《规则》加持,师生相处将更和谐

正在读初三的张芊芊(化名)说:“教师惩戒是应该的,但前提是老师要有理有据,不要一棒子就认定我们做错了,不然我们心理会产生不平衡。”

张芊芊曾有过被冤枉的经历。有一次晚自习,英语老师让她帮忙去办公室整理卷子,由于没告知其他同学,当班主任来班上视察时,发现她没在位置上,询问其他同学也不知去向,班主任在没有完全了解事情经过的情况下直接认定她旷课,通过班委罚她绕着操场跳一圈蛙跳。张芊芊说:“心里挺委屈的。所以当我看到《规则》上写的‘遵循法治原则,做到客观公正;选择适当措施,与学生过错程度相适应’就很开心,以后应该不会有跟我一样经历的学生了。”她觉得,有了《规则》的加持,今后师生相处模式将更加和谐明了。

“我不希望有那个《规则》呀,以后老师惩罚我们就有了依据,那是不是受的批评就更多了呢?”小学三年级的玲玲充满稚气地说。记者发现,相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年纪尚小的小学生对《规则》的出现仅限于字面上的理解,不过他们却颇为可爱地表示:“我们会好好遵守规则,做一个遵守纪律的好孩子。”

调查

案例1

耐心正确的引导,是他给学生最好的惩戒

在湖南省芷江民族职业中专学校,有这样一个班级,道德明星、技能明星、学习明星、进步明星、体育明星、文艺明星、志愿明星、阅读明星……班级明星墙上贴满了照片,同学们还争相为“班级明星”撰写颁奖词,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

“一点点进步都是一点点付出的结果,为你点赞!”“进步明星”小童因为这句颁奖词抹了眼泪。她说,自己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得过奖,这个奖弥足珍贵。

班主任李国栋很看重这样的评选,既搭建了一个争先创优的平台,也让每个人发现自己和同学身上的闪光点。“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优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不足,久而久之,他们都会给你惊喜。”

“是学生哪有不犯错的,这要看老师怎样对他们进行引导,让他们走上正轨。”李国栋告诉记者,在他的眼中没有差生,只有“明星”,而他所带的第一届学生余林(化名)就是其中的一名。

“反正成绩不好,还不如在学校玩三年,拿个毕业证就出去找工作。”抱着这个想法,余林隔三差五地翻墙出去上网玩游戏。李国栋发现后没有严厉指责,也没有用班规校纪责罚,而是和他促膝长谈。交谈中,李国栋发现,看似“玩世不恭”的余林,内心其实有个“军营梦”。

于是李国栋找准了“攻心”点:“为什么不努把力,考到高职学校去‘携笔从戎’?”一次次交谈,一遍遍鼓励,余林心中的梦想被彻底激发了。他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最终考上了高职学校,也如愿进入部队。

“很多人给中职生贴上了‘差生’的标签,但我觉得其实这个差是‘差距’的意思。”李国栋认为,动用惩戒权并不是为了让学生低头,而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成长,如果能通过正确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明确努力的方向,何乐而不为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长沙市砂子塘新世界小学教师正在给学生上课。

案例2

引导学生向好,他有“8字方法”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个性冲动、敏感,需加以正确的引导。”首届“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湖南省龙山县石牌镇初级中学教师张光柱任教40余年,“怪搞”孩子接触了不少,但他管住了,管得好,管得家长放心,管得“怪搞”孩子服气。他说,他靠的是“8字方法”。

提起“8字方法”,张光柱说就是“投其所好,因势利导”。“其实,‘怪搞’孩子大都比较聪明,脑壳灵泛,只是这种聪明使得不是地方,使歪了。”

在张光柱班上有一名学生“小吴”,初一初二时不爱读书,只想着怎样玩才开心。玩麻将,玩到了学校体育馆,点起蜡烛也要玩;玩电游,玩得县城里所有的电游老板都“怕”了。县城玩不了,小吴还跑到偏远的乡下玩,甚至还对父母说:“我反正不想读书。你们别浪费钱了,留着自己养老吧。”

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在初三时被送到了张光柱的班上。而张光柱并没有嫌弃,他认为,不是孩子不聪明,只是聪明没有用在正确的地方,他对小吴说:“会玩,说明你聪明,脑壳好使。如果你使点劲在学习上面,我相信你肯定也行。”

从那以后,张光柱便单独辅导小吴,一连10天不间断,小吴听到老师夸自己聪明,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认真学习。10天后,进校前数学只考了47分的小吴跟上了班。在期末考试时小吴得了98分,成了班上第一名,张光柱“狠狠”地表扬了小吴一把。小吴从此便转变过来,不仅在全国中学数学联赛中考了龙山第一,后来还考上了军校,当了兵,转业后又考上了公务员。

张光柱认为,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搞怪”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不能老是盯着缺点不放,一味地责怪孩子、打骂孩子是没有效果的,一定要懂得“投其所好,因势利导”。

案例3

弹性惩戒,她让学生自主选择

“在我们班上,有几种弹性惩戒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犯错程度进行选择。”据长沙某小学教师陈丽介绍,所谓的“弹性”就是学生违纪达到惩戒的程度时,在惩戒制度允许的范围之内,多制定几套同等程度的惩戒措施,让违纪学生自主选择能接受的惩戒方式。

据了解,陈丽所带班级在制定班规时,她便会征集学生的意见,和大家一起探讨“弹性惩戒方法”,并将其写进班规,比如向全班学生道歉,说明自己违纪的原因,求得同学们的谅解;或者写一篇鼓励同学们认真学习的文章,500字以上……陈丽告诉记者,有的同学性格腼腆,如果惩戒他在班级朗读自己的检讨书,可能会给他带来很大的伤害,这时候他可以选择其他的惩戒方法,对自己进行惩戒,这样就把伤害降到最低,也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写作、演讲水平,并让同学对其进行监督。

“其实对孩子进行惩戒,并不是为了让他受罚,而是让他改正错误,从而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因此,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仍是关键原则。”陈丽认为,正确的惩戒首先是要触动孩子内心的,惩罚孩子时一定要激发孩子羞愧、内疚的负面情绪,当孩子下次再想犯同样的错时,这种负面情绪会自动浮现,起到约束的作用。但是,教师务必要记住尊重学生生命体的个体差异性,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身心情况、性格特点等,选择适当的惩戒形式,把握好惩戒的分寸,不能伤害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比如,不能对学生进行扇耳光、罚跪、花样罚站、嘲讽等体罚式和心罚式教育。

观点

明确教育惩戒属性,划出教师不当行为红线

“教师实施惩戒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帮助其健康成长,而不能为了惩戒而惩戒。”长沙市开福区检察院员额检察官孙帷韬告诉记者,《规则》第二条明确规定,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这一规定首先明确了教育惩戒的属性,其是在教育过程中发生的,学校、教师行使教育权的一种具体方式,而不是单独赋予学校、教师一种权力。同时,《规则》强调是对违规违纪学生的管理、训导和矫治,使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

据悉,早在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便发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其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根据学生违规违纪情形,可采取点名批评、适当增加运动要求、不超过一节课堂教学时间的教室内站立或者面壁反省等方式当场进行教育惩戒。“《规则》可以说是《征求意见稿》的升级版。”孙帷韬认为,《征求意见稿》是对教育惩罚形式进行了规范,而《规则》将法律规定的学校、教师的教育权进一步细化,对法律禁止的体罚等教师不当管理行为划出红线,推动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周南秀峰学校校长瞿林正在为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 受访者 供图

有理有据开展教育惩戒,尺度与温度都不可少

“凡事皆有度,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这件事上必须把握好尺度。”省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严伯霓认为,教师对于学生既不能不闻不问、不打不骂,任其自由发展,也不可拿着戒尺当“利器”,随意体罚。如何度量,既是艺术,也是技术。

的确,无规矩不成方圆,教师惩戒学生是被允许的,但要有理有据,如果因为很小的错误受到过于严厉的惩罚,学生心里也会觉得委屈。因此,《规则》列出了教师惩戒的“负面清单”,对惩戒权的使用范围也作出了限制,其明确只有当学生产生特定的违纪违规行为时,教师才能动用惩戒权。“《规则》是针对学生的一种行为规范,告诉他们什么样的情况将面临教师的惩戒。”严伯霓认为,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年龄的学生,教育惩戒权使用的方式、范围也必须存在不同,不能一味地使用惩戒权,需要掌握一定的度。因为惩戒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改正缺点,不是让孩子“吃苦头”。特别是在教育惩戒过程中,要分清惩戒与惩罚、体罚的区别,不能侵犯学生的权利,这也是教育惩戒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

“把教育惩戒权还给老师,让‘戒尺’重回老师的手里,有利于树立教师在学生面前的威严,让一些调皮捣蛋、经常犯错的孩子有所忌惮。”长沙市教育界相关人士表示,但是需要明确的是,教育惩戒不等于放开体罚,更不等于“棍棒教育”。面壁思过作检讨、根据违纪情节写字数不等的反思、打扫校园或教室卫生、参加公益服务活动等,都是较好的惩戒形式。“‘无冷静不惩戒’也是教师要坚守的教育原则。教师遇到调皮叛逆的学生,先智慧冷处理,等学生冷静下来时按规实施惩戒,才能科学有效用好惩戒权这一教育良方。”

多种形式家校联动,让孩子在关爱中成长进步

“有的学生犯错误挨点批评就受不了,其实是责任意识淡薄、抗挫折能力差的表现,要教育每个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当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这方面都有所缺失。教师惩戒学生容易造成师生冲突、家校矛盾,这导致部分教师担心惩戒学生会给自己惹麻烦,不敢轻易对学生采取惩戒手段,能少管则少管。

在记者看来,教师并不是不允许孩子犯错,但是教育惩戒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可以让他们吸取教训,改正错误,在保证自身正常学习的同时,不打扰到其他学生,也让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因此,作为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家长从小就应该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敬畏意识,明辨是非、行为有度。

当然,教育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职责,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是学校、教师正常实施教育管理的重要方面。那么,惩戒教育家长该如何参与?《规则》明确家长在学校制定教育惩戒具体规则以及教育惩戒实施、监督救济等过程中享有参与权、监督权。

“其实,家长和教师的长远目标都是一致的,双方是一种融合共生的关系,这是落实惩戒教育、加强家校互动的有利因素。家长要理解、支持、配合老师教育和管理,共同营造良好教育环境。”长沙市教育界相关人士表示,家校要保持积极良好沟通。在学生受到惩戒后,教师告知家长学生行为情况,并向家长了解孩子心理和生理状况,以此调整惩戒方式和力度,尽可能避免教育惩戒给家庭和孩子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此外,熊丙奇表示,真要做到老师敢于、善于惩戒,还需要结合工作实际。“可以组建家长理事会,以志愿者的形式主动协助学校实施惩戒教育;开展家教小沙龙,及时解决一些小众的、个性化问题……”上述人士表示,在帮助学生的问题上,形成家校合力,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关爱中成长进步。“《规则》的出台,将迈出了破解学校教育‘不敢管、不会管’困境的关键一步。从学校到家庭再到社会,要各尽其责、共同发力,营造一种良好的育人生态。”

记者 黄京 刘镇东 杨斯涵

实习生 黄宇归 通讯员 黄军山

视频文案/匡萍 视频制作/周洋 视频配音/田甜

版权声明:本文为《三湘都市报》(微信号:sxdsb96258)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