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前,孩子开口说话,并不是语言发展的标志。
经常有妈妈说:我家宝宝什么都听得懂,就是不爱开口说话。这是父母的错误认识,孩子的语言需要协同发展,其包括:游戏及认知技能、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参考下表)。
妈妈长期照顾宝宝,与孩子形成默契。通常宝宝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不用任何语言交流,妈妈就会知道宝宝的需求,并尽快满足孩子。但这也造成了,很多宝宝在语言上的懒惰,宝宝心里想:瞅一眼妈妈就可以了,我还费劲说说话干嘛呢。
14个月的宝宝,开始咿呀咿呀,父母就可以开始,有意识地开始引导宝宝,开口说话。比如,宝宝们都非常喜欢玩“球球飞”的游戏,父母不断重复把球抛向空中。游戏时,父母就可以通过,对游戏过程的描述,帮助宝宝把听到的词汇发音,和看到的球",还有“飞”这个动作建立联系。
我们在说“球球”时,晃动手中的球,或者用另一只手指给孩子看。手上不要有其他东西,排除干扰,确保孩子能清楚看到,妈妈所指的球。
当开始做抛球动作的时,我们在发出“飞”的音。
在说“球球——飞”的时候,放缓我们的语速,并且适当停顿,给孩子反应的时间。重复几天后,在某次孩子有兴趣,玩“球球——飞”时,父母说完“球球”后,把停顿时间拉长。孩子重复足够多次,听到父母的发音,看到发音的口型,此时宝宝又有强烈让球球“飞”起来的想法,宝宝就会模仿父母,说出“飞”。
在孩子说出“飞”后,父母配合把球抛起,。孩子发现语言,可以支配父母的行为,这个奥秘。一直需要依赖父母帮助生存的孩子,发现开口说话,能让自己拥有了主动权。孩子对语言这个神奇的魔法,就会有强烈的兴趣,有开口说话的动机。
体会过说话的便利性后,就为孩子开口说话打开了闸口。孩子叫“妈妈“,就能获取妈妈的关注,说”出去“父母就会带孩子到外面玩。
父母的配合,会强化孩子说话的动机,孩子说话不断得到正向反馈,促使孩子贪婪地,学习周围语言环境里的新词汇。父母也就不用再感叹,孩子”什么都听得懂,就是不爱开口说话。"
经常有父母进入一个误区,从引导孩子说话变成逼迫孩子说话。比如,孩子嘴里“嗯嗯嗯”,小手伸长,想要父母手上的球。父母对孩子说:“这是球,你说球,妈妈就给你。”但孩子并没有配合说话,或者语言能力还没达到,孩子索要无果后,就开始哭闹。
孩子开始哭闹,显然起不到,引导孩子说话的作用。父母就要就判断孩子,是孩子没有理解父母的要求,还是没掌握这个词汇的发音,还是其他能力不足。
照顾孩子的过程中,有非常多的场景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比如,帮孩子换衣服。准备衣服时,就可以给孩子玩,对孩子说,
“这是衣服,蓝色的衣服。”
“妈妈的手,握着你的手”
“宝宝的手手,出袖口出来喽”
无论父母是在做家务,帮孩子洗澡,陪孩子玩游戏。父母都可以给孩子描述他看到的场景。父母在具体环境中的语言描述,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把词汇和相关事物建立连接,降低孩子学习语言的难度。
跟孩子描述身边发生的事情,不仅可以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高质量陪伴孩子,还可以完成家务,增进亲子关系。父母需要遵守的一个原则就是,我们所描述的是孩子正在观察,正在参与的,父母需要跟随孩子的注意力,而不要要求孩子听,父母想要的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