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小学副校长/郑江山
名师档案
郑江山,男,中共党员,高级教师,重庆市优秀教研组长,巴南区语文骨干教师,巴南区校本研究先进个人,巴南区青年教师语文赛课和巴南区首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多次指导教师参加赛课获区级一等奖,主研多项市区级课题结题并荣获区政府区教规办奖励。
名师格言
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持久的关注,耐心的等待,需要的是潜移默化,教育过程本身应是生命体验过程,并使人在体验的过程中领悟幸福的真谛,时光不语,静待花开。
爱因斯坦说:“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这句富有哲理的名句告诉人们,教师的爱能给孩子带来温暖和阳光,让孩子朝着太阳生长,美丽而又优雅的生活。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教育方式,有爱就会有一切美好的东西。
重庆市巴南区鱼洞大江小学副校长郑江山接受采访讲述的一件件教育故事,都与爱有关,折射出他的教育思想。他说,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整个世界,教育者要永远保持一颗充满爱与责任的心!教师唯有爱,才能对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从教27年的郑江山说,作为一名老师,要心中有爱,眼里有光,无论赞许、批评都应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去点亮学生心中的那盏“灯”。
-PART01-
心中要有学生 照亮前行的路
6年前,组织安排郑江山到巴南区一品中心小学担任校长和书记。
一天,郑江山在校门口值守时看到一起来上学的几个孩子的着装、面容,与其它孩子有点与众不同,衣服脏兮兮的,不干净,看起来跟普通家庭的孩子有些不一样。
难道是家里很贫困?还是留守儿童,没有家长监护?……郑江山心中有很多的疑问。他便打听到这是四姐弟,最小的是弟弟,全部在学校读书。因孩子的母亲离家出走,靠体弱多病的父亲照顾。由于父亲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更难打理家庭。
四姐弟的家庭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郑江山带领学校领导和孩子所在班的班主任前去家访,坐了公交车,还要走30分钟的路程,才能到四姐弟的家里。郑江山回忆,三间瓦房是政府扶贫修建的,但走进房间里,家中的东西放得很乱,还伴有一股难闻的味道。没有母亲的家庭,真的像断了一只翅膀一样。
于是,郑江山积极与街道有关部门和村社联系,申请贫困生减免政策和补贴,同时学校对生活费、校服费全免。没过多久,孩子的父亲也因病去世,母亲仍然没有回来看望孩子。四个孩子成了事实上的孤儿。
“没有了监护人,孩子的日常生活怎么办?”为此,郑江山考虑到四姐弟每天回家不仅路程远还没有人照顾,这样下去会影响孩子的学业。他就在学校内部找了一套房子,解决了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同时学校也可以监护到孩子的日常生活情况。
一次,郑江山看到小弟弟穿一双拖鞋走进教室,问他怎么穿拖鞋上学。小弟弟便不好意思地说:“凉鞋的带子掉了”。郑江山看在眼中急在心里,等到小弟弟下课,就领着他去街上买了一双凉鞋。他说,看到小弟弟穿着新的凉鞋,脸上露出的笑容,真可爱。
在郑江山看来,教育要心中有人,心中装着学生,才能照亮前行的路。
-PART02-
眼里要有光 包容和接纳孩子
那是2007年,郑江山在大江小学担任五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
班上有一个男孩,特别好动, 经常在课堂上走动,而且从第一排爬到最后一排,老师管教也不听。偶尔转眼,就不见人了,跑到教室外面了。另外,他还随意翻动同学的物品,大家对他很有意见。
郑江山第一时间与家长联系,了解到家长带孩子到医院检查,诊断结果为好动症。医生建议只有慢慢地进行行为规范。
怎么办?郑江山想了不少办法,和其他任课老师进行沟通,允许孩子课堂上下位,活动一下,但不能出教室,不能影响其它同学上课,如果不允许他,可能更难受。这个孩子在课堂上下位活动两分钟,又坐回来上课,做作业。当孩子坚持坐了5到10分钟,就表扬一下,循序渐进,效果很明显。那学期期末,孩子坐在教室参加完了期末考试。
郑江山还发现这个孩子对科技方面的活动比较感兴趣,就鼓励他参加科技模具制作。只要多静一分钟,就奖励孩子。没有想到,这种激励方式对孩子有效果。后来,孩子一节课中,只有一两次下位情况。
首先允许他在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的情况下,离开座位进行活动。另一方面对于课业压力,考虑到现实因素,郑江山采取“疏通”方式来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在平时学习或者考试中,郑江山通过递进式来具体要求他,从坚持五分钟慢慢增加为六分钟、八分钟、十分钟……这么坚持下来效果是显著的,在课上郑江山经常会找时机让他回答问题,而且问题会逐渐加难。郑江山及时表扬他,让他感受到自己实实在在的进步,从而更有信心。
此后,这名孩子在课堂发言变积极了,思维也就更集中了。在生活中,性格也变得开朗活泼起来,甚至对科技、模型方面也产生了想钻研的浓厚兴趣。最后参加六年级毕业考试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郑江山说,当他的这些习惯养成,孩子也有了全新的认知,并且也在正确认识、接纳自己的同时,遇见更加优秀的自己。
在和孩子的日常相处中,郑江山根据自己经验的积累,慢慢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管理孩子的方法:对于小孩管理要科学,不能和他硬碰硬;当老师的,要有爱心和耐心去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找出他的病症,并帮他改正。
-PART03-
在活动中 与学生一起成长
郑江山不仅在自我成长中促进学生的成长,也在校内辐射着他的热情和力量。
2019年10月,结束国培学习的他重新回到学校。为了践行体育教育的学习精神,大江小学接受并积极筹备巴南区第四届运动会开幕式和学校的体育节等一系列活动。但在实际准备活动中,郑江山作为具体负责人却发现了问题,体育是一个来自游戏又发展于游戏的学科,本应受到学生们的喜爱。但遗憾的是,首先是准备训练非常艰苦,花费时间很多,个别学生和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其次有老师也担心学生参与排练而因此耽误课业,还有家长也表示了担心,“孩子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活动多了,学习时间一定会被挤压,肯定会影响学习的吧!”
就在郑江山为此苦恼的时候,学校领导班子马上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一次次讨论的过程中,思维的火花得到了碰撞,老师之间教育的理念也进行了交流。经过努力,并给任课老师做思想工作后,大家对待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终于发生了转变。
经过一番认真的筹备和排练,最终在巴南区第四届运动会开幕式上,大江小学400名学生展示出大江学子的青春活力和运动激情,校园体育节开展的有声有色。师生全员参加,学生们在参与活动中,眼神里透出的奕奕光芒在活动结束后,学生们还将一些体育项目坚持下来,让自己养成一种锻炼习惯。郑江山心里特别开心,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经过这次活动,他也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他看来,如何体现孩子们为主体,让他们参与进来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为从事任何活动的前提条件,都需要有兴趣,否则学校举办活动的意义就很难得到体现。所以他觉得,给孩子们创造一个体现自我的宽松学习环境,对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PART04-
用心用爱 鲜活的德育让学生受用终生
郑江山在工作中认识自我的角色定位,不但是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而且是做一个怎样的教师。教师的职责是神圣的,既教书又育人。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爱孩子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当然更应该做到这一点。在职业生涯中,郑江山把热爱学生放在第一位,他说:“只要是我的学生,无论好坏,我都一视同仁。对性格孤僻的学生,更多给予帮助。” 热爱学生包括尊重信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有了这种心境,师生之间就能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许多事情便迎刃而解。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几年来,大江小学以自建评价体系来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初步开始阶段,困难重重。因为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学校、家庭不断地督促引导。郑江山协同其他老师一起在学校带头示范,比如每天上下学时候在校门口迎送学生,师生之间的主动问好,还有增强纪律意识的课间列队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郑江山明显感觉到,外在的教化逐渐变成了学生内在的修养,孩子们的精神面貌大不一样了!
教师工作是一种锁碎,默默的付出,是不能用理性的句子去加以描述的,只有自己才能品尝出其中的酸甜苦辣。“用爱撒播希望,用真诚对待学生”,便成了郑江山教育生涯中一个无言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