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教育是地方发展值的最好表现。其实说的也就是发达地方的教育事业发展条件好,比如钱多可以建更多更好的学校,可以吸引更优秀的老师,从而保证有更多的学位与更好的教育质量。
比如深圳东莞,虽然建市时间不长,但大学数量及质量的增长都很快超过了惠州。
惠州作为东江流域中心城市,一直以来是政治文化教育中心,教育事业比很多城市底子都厚。
比如惠州学院,前身为1946年创办的广东省立惠州师范学校,1978年升格为惠阳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与西北纺织工学院惠州分院、惠州教育学院合并成立专科层次的惠州大学,2000年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在珠三角城市中算是比较早的了。
2008年底惠州学院正式从西湖搬迁到演达大道后,办学规模继续扩大。
但独木不成林。
惠州这十年做了好多努力,想引进一些大学,想借潼湖生态智慧区建设机会办一个大学城。
按道理,惠州地多,距离深莞又近,办大学条件挺好的,但非常可惜,目前几个项目签约后均没有进展。具体原因不好分析。
2017年10月,惠州市政府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签约,共建哈工大国际教育科研基地,以培养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服务惠州产业发展。学校落户潼湖生态智慧区,占地约2200亩,主要包括国际教育学院、科技园以及智慧社区三部分。国际教育学院包括国际机器人学院、国际大数据学院、国际人工智能学院、国际微电子学院、国际商学院、国际环境生态学院、国际生命科学学院、国际航天学院等约10个国际学院,并将同步建设同类国际研究院,进行科研人才培养。学院建设将根据发展目标分期实施,最终于2030年达到1万名师生的规模,包括全日制本科生及研究生、博士生、留学生、实习生。
但是,2019年7月23日,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管委会对外表示,该项目目前暂缓推进,后续推进工作待校地双方进一步协商。
2018年2月6日,惠州市人民政府与香港城市大学在惠州签署合作备忘录,香港城市大学惠州校园项目落户规划建设的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校园面积将达到1000亩。
但一年后传来香港城市大学落户东莞的消息。也就是说,惠州项目凉了。
甚至潼湖的开发也跟着好久都没看到什么消息了。
最近,香港城市大学松山湖校区的设计方案通过评审,很快就开工建设了。正式落户不到半年就进入开工环节,这样的速度真的不是惠州能比拟的。
中职新城位于惠城区三栋镇福长岭,现在已应该改名高职新城了。
它以惠州卫校升级的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和惠州外贸学校、惠州旅游学校、惠州商业学校合并升级而成的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两个校区为核心,2010年9月29日同时动工,两个项目分别于2011年底及2012年7月建成交付使用。
现在两个学校都达上万学生的规模。
2009年省人社厅和惠州市人民政府决定以"省市共建"的形式,联手共同建设惠州市技师学院。2010年9月10日举行了揭牌仪式并向社会招收首届学生300人。学院一期工程于2011年9月全面完工。
2011年初,惠州技师学院与高级技工学校进行整合办学,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统一管理"的模式。2013年整体搬迁至金鸡新校区。
与此同时,惠州农业学校先更名为惠州工程技术学校,又于2016年底升级为惠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这十年,惠州花了大力气发展高中教育。尤其是市直一级高中,接连新建了几所。
2012年,利用原惠州商业学校改建的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开始招生。这是一所公办高级中学。
2013年,惠州市综合高级中学建成开学。这是一所高起点、全寄宿的完全中学,是市直民办学校。2017年9月,惠州市综合高级中学开办初中部。
2018年,惠州中学建成招生,这是一所公办重点高中。
此外,这几年民办教育也进入高速发展期。
不少外地教育集团进入惠州办学,同时,本地的著名学校也接连开办分校。
比如2014年,惠州市光正实验学校(小学、初中、高中)建成招生和惠州一中实验学校开办。
在这期间,还发生一个重要变化,那就是2017年惠城区的高中全部停止招生,改为市一级高中吸纳生源。
据教育局公布的资料,惠州的高中数量并不多,重点高中的数量更是少之又少,惠城区仅一所省级示范高中。
除此之外,由于目前惠城区三中、四中、惠港中学、田家炳中学、小金口中学等现有5所高中的规模均不达标,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低下,且间接占用了义务教育办学资源,所以,有人大代表建议惠城区的几所中学停止招收高中学生,新建一所市直高中学校(惠州中学)。
这个决策的对与错真的不好评说。
但高中学位紧缺马上立竿见影。
其中在2019年正好遇到东莞与惠州高中考试发榜的时间差,导致东莞大量生源跑到惠州抢民办学校的高中学位,本地生源却抢不到学位。
2020年,民办高中学位严禁录取外地生源,并开始搞抽签录取,学费更是水涨船高。
这一年惠州的普高录取率为33421/58178=57.44%;公办普通高中招生26605人,公办录取率=26605/58178=45.73%
前些天有报道说,惠州教育局调研提出要想尽办法增加学位。
截至2020年7月底,全市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2%,提前完成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0%的任务。
2018~2022年,全市规划新增幼儿园270所,新增幼儿园学位9万多个;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225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近22万个。修订积分入读公办学校政策,落实“两为主”政策。科学调整普职比例,多措并举增加普通高中学位供给,2020年新增普通高中一年级学位近6000个。
到今年年底,全市将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40所,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5万个。同时,全市将新建、改扩建38所公办性质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左右,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80%以上,学前教育学位增加2万个以上。
在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中托管九中后的学位摇号事件。
酝酿已久的一中托管九中改革在2020年11月21日尘埃落定。这一天,惠州市第一中学下埔校区揭牌,这也意味着原惠州市第九中学正式成为惠州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的一员。
这个改革叫集团化办学,即借助优质学校的管理和教育资源,拉普通学校一把,共同提高教育质量。
九中的在校生笑逐颜开,毕竟进来之前是普通学校,一毕业就是名校毕业生了。
但随后的将南坛下埔片区的学区生源进行摇号确定具体是到南湖校区还是下埔校区上学,就引发了不小风波。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惠城区南坛、下埔片区生源一直很尴尬。按地理位置划分,其实惠州一中离家更近。但是一中学区小,教学口碑好,一街之隔,靠近一中的属于一中学区,而靠近滨江公园的,则属于九中学区。
这次为进一步拓展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促进均衡发展,惠州市教育局开始探索新模式,即“市区共育、校际托管”办学新机制,惠城区政府将所属惠州市第九中学委托给惠州市教育局所属惠州市第一中学管理,建设惠州市第一中学下埔校区。
首期托管年限暂定为六年,托管期内,惠州市第九中学对内继续保持现有隶属关系、财政保障渠道不变,对外称“惠州市第一中学下埔校区”并加挂校牌。现惠州市第一中学初中部对外称“惠州一中南湖校区”。惠州一中帮助九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惠城区增加初中优质学位资源供给,促进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而对于市民关注的惠州市第一中学南湖校区和惠州市第一中学下埔校区的学位分布情况,惠州市教育局和惠城区探索将两个校区作为同一校区,划大学区制,同步进行招生,生源通过听证等程序,来探索多校划区,摇号定校的招生模式,确保两校的学位都是优质学位。
虽然出发点是好的:发挥惠州优质教育品牌的示范辐射作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倍增,达到“1+1>2”的效果。但实际上,肯定是有一些本来可以上一中南湖校区的,却因为摇号而去了下埔校区了。于是,首先是更靠近南湖校区的学生家长们不满了。不仅仅是上学的距离远了,更主要的是本来高价买来的南湖校区学位房失去了价值。
所以,最终,惠州市教育局推动这项改革不到一个月,又宣布暂缓进行。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教育集团化的改革,由优质学校牵头成立教育集团,均衡教育资源,已成为常态。在广州,集团化办学模式已非常成熟,广东广雅中学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从成立开始高优率逐年攀升。
惠州一中教育集团化改革其实早在10年前就已经进行了,至今为止已有10所学校,涵盖全市五个县区。所以,大家都对托管九中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意见,但关键是将两个校区同步招生及摇号决定生源归属,这才是矛盾的源头。
集团化改革我不好评价,但托管九中后进行的摇号以及民办学位生源的开放与禁止,引发争议,我认为主要是教育局缺乏事先调研、预判和舆情应对。
在进行决策时,按理应该充分认识到生源变动牵扯的并不是生源本身,它涉及的利益太多了,我们必须对此有充足的考虑及应对准备。
在新媒体时代,舆情的变化太大了,如果对此认识不足,缺乏事先的舆情预判及应对准备,稍有不慎,就会严重影响了改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