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师和中师生,谱写了中国教育史诗!

有一个年份,对民办教师和中师生群体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记忆,那就是“2000年”。2000年,最后一批民办教师转正,最后一群中师生毕业参加工作,时至今日,20年过去了,民办教师群体基本上已全部退休,从教师群体中离开,最后一届中师毕业已经参加工作整整20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里,谨以此文表达对民办教师和中师生群体的敬意。

民办教师:不应该忘却的群体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 ,农村中小学教师严重短缺,为了弥补中小学教师不足的现实,对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由学校或当地基层组织提名,行政主管部门选择推荐,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发放任用证书,成为“民办教师”,“民办教师”中的极少数在农村初中任教外,绝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小学。

据统计,1977年,全国“民办教师”人数多达491万。

1990年,国家通过整顿教师队伍、中师招收民办教师、“民转公”等形式,使民办教师从1977年的491万人减少到1990年的280万人。

从1992年开始,国家提出了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著名的“关、转、招、辞、退”五字方针。1997年-2000年期间,国家每年安排20万人左右专项指标,至2000年4年时间共计80万“民办教师”成功转为公办教师。2000年,"民办教师"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民办教师"这一群体成为历史。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民办教师”群体为乡村基础教师事业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的很多科学家、行业专家,他们的启蒙教师,很可能就是曾经的“民办教师”。由于当时“民办教师”群体工资待遇很低,有相当一部分民办教师由于各种原因离开了心爱的讲台,没有再从事教育工作,但是他们为乡村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不应该被忘记,也不能被忘记。

近年来,国家对曾经有过“民办教师”经历的人发放一定补助,以解决原“民办教师”的社会保障问题,虽然补助标准不高,但是也是对“民办教师”的一种肯定。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如果条件允许的话,适当提高对原“民办教师”群体的补助标准,让他们“老有所养”,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敬意!

中师生:一个没有母校的群体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至2000年结束,全国共培养了近400万的中师生,最早毕业的一批中师生已经退休,最后一批参加工作的中师生也在40岁左右。

2000年以前,国家实行的“三级师范”体系,由中等师范学校、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和师范学院或师范大学分别培养小学、初中和高中师资的教师职前教育体系。考上师范学校就意味着解决了一辈的“饭票”问题,这让很多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优秀初中生,看到“希望”,让当时考中师的难度不亚于现在考重点大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年的中师毕业生,琴棋书画、吹拉弹唱都能拿得出手,不管是语文、数学,还是体育、音乐、美术,他们都能胜任,是真正的全学科教师。数百万中师毕业,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飘向祖国大江南北的每一个山村,生根发芽,为中国的基础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00年以后,原来的中等师范学校,或者升格为专科学校,或者转制为普遍高中,或转为中专学校,于是所有的中师生都一夜之间,没有了母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年轻的中师毕业生也近不惑之年,再过20年,中师生也会像民办教师群体一样,终将退出历史的舞台,但是历史会记住一群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师生。

写在最后

民办教师和中师生群体都是时代的产物,他们已经或正在为社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做着自己的贡献,愿所有的民办教师和中师生群体都能身体康健、工作顺心、生活美满。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