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才是名门家庭教育的范本

前阵子我们写了《顶楼》里千老师扭曲的精英教育,顶奢豪门肩负着传承金汤匙的使命,于是家庭教育模式也固化成一种,一代更比一代歪,看得让普通人喘不过气。

夸张的影视化总有现实对照。 豪门or名门的亲子教育,在大众心里估计没啥好印象。要么是忙于财富累积疏于家庭和子女,要么还原影视素材,富人的儿女也必须第一,没有天赋也偏偏揠苗助长,大多时候自我意识要让位于大局;再要么就分分钟能脑补一出出你争我夺的大戏。不过,我们今天要聊的,就是名门家庭教育的教科书案例——莫何敏仪。(莫文蔚妈妈)

HK电台主持人、港府高级新闻官、无线和亚视高级行政......莫女士可以说是标准的职业大女主,这些tittle都是她职业履历里的浓墨重彩。(莫妈和张国荣渊源也颇深,张的入行节目,莫妈是评委,可以说有贵人之恩) 莫家本身也是名门望族,家庭成员都相当了不起。莫文蔚祖父是香港英皇书院创校院长,莫爸爸是作家,书香门第。但就是在这样的家庭,莫妈还能在做职场大女主的同时兼顾家庭教育,培养出了一对优秀的儿女——莫文蔚哥哥是剑桥大学法律系高材生,做了导演出了书,事业有成;莫文蔚小时候也是一路学霸,演艺成就已经不需要展开说明。

围观莫何敏仪女士的教育心得和方法论,真的值得那些只会围着子女转,盯着子女结没结婚、生没生娃的家长反复学习。 我觉得莫女士的教育心态和有没有钱关系也不大,她同样值得有皇位要继承的家庭学习,并不是严控子女,提前规划好人生走向才能培养出人才。#好的教育方法和家庭氛围是子女的底气#莫文蔚在采访中对母亲一贯不吝啬溢美之词,开通、是自己人生中第一个闺蜜。

莫妈的教育品格很好,她不会像传统母亲一样,习惯代替子女做决策,「去做吧」是很多人从小最渴望从父母那儿听到的话,而现实是子女的想法如果不符合家长的预期,立刻被一票否决。莫妈从不帮女儿规划成长和发展路径,女儿愿意做的,她都绝对支持。

“我父母从小到大,对于我的每一个决定,只要不伤害到别人或者自己,他们都会支持。”——莫文蔚采访

莫妈早年在采访中提育儿观,也说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千万别做虎妈,把孩子关在一个逼仄的空间里,指哪打哪。

莫文蔚中学后想远赴意大利留学,莫妈的第一反应不是打退堂鼓,而是在支持女儿留学的前提下,找一个晚饭时间训练女儿的酒量,她考虑的是远在异国女儿可能会遇到的情况,饮酒是欧洲的基本社交礼仪,所以要提前试探女儿对酒的反应,并且教给她一些应对方法。不插手儿女的人生,是莫妈的教育法则。但她最让人佩服的一点是,家里两个孩子的教育,完全一碗水端平。现实中有的父母很难做到平衡,因为重男轻女的老旧观念,很多家庭生二胎也是冲着生儿子去的,儿子和女儿得到的教育资源和爱也压根不可能平分秋色,总会向被父母偏爱的那一个倾斜。当年的莫妈算得上是端水大师。儿子过于优秀,她反而担心莫文蔚活在哥哥的影子里,失去自信,鼓励莫文蔚多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不要拿短板去和别人的长处碰,并且尽可能挖掘她的才华。和很多现实中的妈妈恰恰相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父母的教育和原生家庭氛围影响着子女个人自信与社会自信的建立。 很多从小就自信的小孩,不仅仅是因为优渥的条件赋予他们的底气,我觉得还和家庭氛围有很大关系。 心理学也说懂得自我认同和自我接纳是一种能力,而那些不会自我接纳的人,大部分和「缺少满足感」的家庭环境有关。那些父母缺少正面的激励,习惯性否定和挑剔,时间长了也会让孩子变得自我挑剔,嫉妒心加剧。严重扭曲的案例请回想《顶楼》的千老师。 莫文蔚早期在音乐风格和专辑造型上大胆又另类的尝试,其实就能看出她是很有个人想法,无顾他人眼光的人,何况那个年代性感这个词还并未被大多数人接纳。(即便是现在,也有很多女星不敢走性感妩媚路线,仿佛,这是什么坏词吗?)采访时被长相评价冒犯,她也不客气地说觉得自己很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包括后来自己当制作人、演戏、还跨界设计香水......不给自己设限的人大抵都是自信的,这种人相信自己能做得好,更重要的是他们从小就在听妈妈说:不要害怕输。莫文蔚和哥哥莫里斯的优秀,和莫妈的渗透式、开放式教育不无关系。#莫妈的女性生育观离经叛道?#婚后一直没要孩子的莫文蔚,有次被杨澜采访问到,会不会有一天回想还是会觉得有个自己宝宝好,会不会后悔,莫文蔚说不会的,生孩子这个项目一直没在自己的规划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难得的是,莫文蔚的生育选择自由,也和莫妈的态度有关。 关于要不要孩子这件事,莫妈早在多年前就建议莫文蔚别生小孩。这和时髦、故意追求大众区隔度无关,莫妈一直强调,生的小孩不一定有这么优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看历史新闻的时候就感叹,哇,好开明的母亲。 突然想到前段时间因为「基因延续论」上了热搜的李健,但其实只要是李健三级学者就知道,这话他在多年前的采访就说过,说没什么了不起,不是什么濒临灭绝的物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另一位丁克践行者朴树也说,自己吃过的苦太多了,不想自己的孩子生下来,眼睁睁的看着他吃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就连连生两胎的大S,在《我们是真正的朋友》里,面对阿雅聊生小孩时的星星眼时,也保持独立意见,说如果生小孩是为了传宗接代和养儿防老,其实大可不必。可惜她没有支持生育自由的妈妈或者婆婆。 一个支持生育自由,也共情于女性生育之痛的母亲,不说当时,即便放到现在来看依然是群体公敌。劝孩子断后,有点离经叛道那个意思。 毕竟,生孩子才是完满、没孩子的女人不是完整的,依然占据着主流价值选择地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而且我们当下几乎活在一个催婚催生的社会环境中,不光是过年过节时七大姑八大姨的紧箍咒,包括很多影视剧和婚恋节目也在告诉你,结婚生子对于女性的人生意义。 但莫妈还是有超乎常人的清醒,把生育和传承这件事想得特别透彻,作为那个年代的人,能够追求自我,是很不容易的事儿。我也很惊讶于这位传奇女性超前又open的思维意识。#莫妈的「做自己」让人佩服#莫妈在儿女的成长期,一直遵行全情参与和陪伴法则,据新闻里说她为了陪孩子们的时间多一些,把房子租到单位附近,每天尽可能挤出时间赶回来和他们共进午餐,也争取不错过孩子们任何一个成长时刻。 但儿女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后,莫妈特拎得清,和儿女的相处保持界限感,彼此尊重。 之前有媒体采访她有没有去看女儿工作,她很直接又清醒:不会去,因为work就是work,严肃场合就不要去骚扰别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国内年纪大的妈妈喜欢盯着子女的工作,也有直接和子女黏在一起分不开的,时刻关注下一代的生活动态,而上了年纪的人觉得自己有生活经验,给下一代提建议的时候不懂得拿捏分寸,甚至直接干预。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自己的生活没有被填充,也没有自己的事情可以做,总觉得作为家长,就应该一辈子为了家为了儿女,让渡做自己的机会。还有很多母亲都是因为在既定的框架里活,渐渐忘了自己是谁。还记得之前我们写过的,50多岁阿姨自驾找自己的热点吗?在欣慰阿姨终于敢迈开一步、暂时和琐事剥离之余,也唏嘘妈妈们的现实困境,年纪上去之后更学不会独立。 莫妈的人生轨迹让人佩服的一点就是,她一直保持独立人格,年轻时有为之奋斗的事业,做女强人;老了也活成了现实里很多人羡慕的样子:有自己的事可以忙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莫妈追星张学友

退休之后,她一直忙于自己喜爱的公益事业,身兼多个公益基金会理事/董事(儿童癌病基金理事/副会长、亚洲动物基金名誉董事),把自己热爱的东西做得很专注。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看了莫妈的老年生活,我会觉得接受老去也不是多么可怕的事情,老年人也可以活得精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莫妈八十大寿,也是肉眼可见的年轻好心态,网友表示说60岁都信

很多人可能会说那是金钱置换过来的精彩,其实回归到普通人的生活,同样可以有自己的精彩,我看那些年纪大了仍然保持年轻心态,和子女分得开,有老年社交的老爹老太也很不错的。保持个人精神独立,真的是需要一直修炼一直成长的事情,和年龄无关。

#总结碎碎念#

家庭经济和家庭关系的大盘能不能持续稳定转动,很大程度看那个家里的妻子。 而莫妈的高光之处就在于,她成了这个家庭的粘合剂,把家庭关系、事业财富、子女教养、个人成长都握在手里。能把自己的事业盘稳住,即便拥有很多仍然没选择「闲时到后院浇浇水」的富太,持续在职场散发光芒;

也能兼顾家庭,与其说她把孩子们和伴侣调教得很好,倒不如说她很有自己的一套精品教育观念,看重家庭里的每一位,让每个成员都能一直自由舒展,发展成长。松弛有序的家庭氛围,或许才是让天平稳定的关键,这是个良性的内循环。佩服这种骨子里有底气又有智识的女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