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爱学习的小馒头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交流的方式也有了变化,科技的发展,让各位家长与老师有了新的交流沟通方式,比如:创建家长群。但本该是家长与老师沟通的群,渐渐变了味。为此也引发出不少矛盾。面对这些矛盾问题的发生,家长又当如何避免呢?
家长群变“交友群”,异性家长聊天曝光
琪琪的爸妈闹离婚了,因为琪琪的妈妈在爸爸的手机中,看到了爸爸和一名异性家长的聊天记录。这样琪琪妈妈觉得十分难受。事情到了如今的地步,不知道是该怪谁。
原来,琪琪从上学后,老师为了方便联系这些家长,就建立了家长群,最开始因为管理不完善,导致很多家长在家长群里,开始聊闲天。就这样一来二去的,家长们彼此就熟悉了,而琪琪的爸爸也借着与其他家长交流带娃经验而加了很多异性家长。
就这样,从最开始的群聊到异性家长之间的私聊,最开始琪琪的爸爸确实和这名异性家长是聊孩子的事情,但后来熟悉了之后,他们开始从朋友圈点赞到留言,然后又从聊孩子到聊家庭最后,琪琪的爸爸和这名异性的家长有了感情。
而这段见不得人的感情也因为琪琪妈妈发现的这次聊天的内容而曝光出来。这个家长群的建立,使得两个家庭出现了裂痕,也因为家中之间的彼此沟通,使得琪琪妈妈对家长群异常反感,而琪琪也因为这件事被迫转学。看着事情发生到这种地步,琪琪的爸爸后悔不已,那名异性家长也觉得家长群属实害人。
家长群,顾名思义是为了老师与家长沟通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而建立的,但很多父母打着交流的幌子,让家长群变成了“交友群”。这也正是因为家长群的不规范导致的。所以对于家长群来说,要如何规范化才能使得家长群继续存在,而不会变成“交友群”呢?
如何规范化家长群
因为家长群中,不仅有交友事件的存在,还有家长发小广告或一些其他转发消息,因此,家长群一定要规范化,这样才能保证家长与老师的利益不受侵害,同时也能彼此监督异性家长交往密切事情的发生。
规范一:有明确的群规定。在建立家长群时,也要有明确的群规定,比如家长名称的格式,统一格式,而不是让父母以网名为群名,可以改成某某爸爸/妈妈的形式。让大家对的对方的性别,和是谁家的孩子,谁家的爸妈有所了解。
规范二:只要求妈妈或爸爸进群。在创立家长群的时候,统一爸爸/妈妈进群,一家一个代表,不需要两个家长都在,容易引发以家庭为单位的矛盾。这样也能保证家长与家长沟通时,更加畅顺。因此,建议只规定爸爸或妈妈一人进群。
规范三:宣传一个群管理。在微信上的群,一般是没有群管理的。但作为老师和其他家长可以共同选择一个群管理,当老师有事的时候,这名群管理可以处理,稳定群内成员的情绪。尤其是当2个同学发生矛盾的时候,群管理可以组织2家的父母在群里沟通道歉。
当家长群被规范化的时候,也就减少了不必要事件的发生。这对家长对老师来说,都是减少麻烦的一种方式。但家长群的规范是约束人的,那些不服从约束的少数人,需要自我约束,只有管好自己,才能让家庭对孩子有交代。
那么对于异性家长的情感接触,最终受到伤害的都是孩子,尤其彼此都是有家庭的,这对孩子的情感伤害就更重了,因此作为家长的父母应该这样约束自己的行为。
家长行为如何自我约束
作为家长的父母要以身作则,只有约束好自己的行为,才能让孩子更懂事更听话。那么家长的行为如何自我约束呢?
约束方式一:不在群里聊闲天。身为孩子的父母,首先要给孩子起带头作用。不在群里聊闲天,聊闲天太多了,会使得很多家长错过重要的信息,尤其是对工作忙碌的家长来说,很容易错过孩子的重要消息,因此,不要带头在群里聊天。
约束方式二:减少与异性家长的互动。减少与异性家长的互动,不去给人朋友圈点赞评论,在家长会上也要与异性家长保持距离,当学校或幼儿园有亲子互动时,尽量夫妻一起去。以防止,在幼儿园上,因为其他时间导致误会的发生。
约束方式三:不私自加学生家长。在私下不私自加学生家长,不私自和学生家长聊闲,保证家庭的安定和对妻子/丈夫的尊重,避免给自己的孩子带去麻烦,给老师带去不变,因此影响家长之间要注意的彼此之间距离。
对于家长群事件,已经有不少家长又不满的情况了,为了减少不满情绪的增加,希望家长群能有明确的群规定,而各位家长也能约束好自己的行为,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今日话题:你对家长群变成“交友群”怎么看。你最烦家长群的什么消息呢。欢迎留言
你的点赞是我的动力。若是喜欢我的文章记得分享收藏,关注我哦!
(本文全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