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界的一道独特风景,在本科教育资源极度缺乏的年代,独立学院帮助培养了大批的人才。独立学院通常由民办资本出硬件、公办大学出软件,所以公办大学就经常被我们称为母校,而独立学院则被称为子校。
今天缪老师要讲的这一所母校,是广东财经大学,曾被传会改名“广东财经政法大学”;要说的这一所子校,是广州华商学院,它由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转设而来,新名字刚刚被教育部批准。
广东财经大学的强校梦,广州华商学院的胜负心,接下来就听缪老师来好好聊聊吧。
一、广东财经大学的强校梦
1998年,广东省曾经和司法部签订一份协议,共同建设当时的广东商学院(广东财经大学的曾用名),时过境迁,这份协议并没有落地实施。广东政法大学与大力建设法学学科,由此产生了关联。
2019年,广东各界曾经热议过建立华南政法大学,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都曾经提议创办一所以政法类学科为主,以华南政法大学为名的大学。
此后,广东省教育厅还正式邀请了社会各界的代表,召开了座谈会,最终做出“大湾区急需法学人才,有必要提升省内政法类高等教育水平”的结论。而广东财经大学也曾经向省教育厅提交过“更名广东财经政法大学”的报告。
近日,又有网友在网上提出建议:鉴于广东省的法学学科水平普通,财经也不突出,广东省缺乏自己的财经法律品牌。省办公厅也做出了积极的回复:关于商法融合建设的问题,已转有关部门进行研究。
这位网友所说的学科评估情况是否属实呢?缪老师陪你一起来看看。
下图是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这两个学科的具体排名。看得出理论经济学学科中,排在B+以及上的大学(共18所)多数在华北和华东地区,西北、东北、西南和华南地区都比较少,广东只有这所大学这么一所上榜。应用经济学学科也是一样,排在B+及以上的大学(共31所),广东也只有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两所上榜。
2020年9月1日,教育部发布了最新的高等院校命名规范。文件当中明文规定:校名当中避免出现多个学科或行业并存。“财经”本就横跨经济学、管理学两大学科,再加上“政法”所代表的法学学科,不就成为“多个学科并存”了吗?由此推理,学校要改名广东财经政法大学的可能性并不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这种校名,可能成为“绝唱”。
由于教育部对于院校合并的态度也非常谨慎,所以广东财经大学与广东金融学院合并成为一所大学,集中资源进行发展的可能性,应该也并不高。
2012年广东财经大学更名成功,兴建佛山校区,成为博士点建设单位,省内的招生最低分和最低排名更是年年上升。眼下的广东财经大学,坐拥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多次获得了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引进和聘用6名珠江学者,新增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两次获评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
二、广州华商学院的胜负心
2020年12月26日,是广州华商学院的15岁生日。这一所拥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亩、在校学生超过24000人、开设8个学科门类专业的院校,也走到了十字路口。
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全国独立学院的转设方案,需要在去年年底完成。现实情况呢?虽然少数独立学院的转设已经在教育部获得通过,但是多数独立学院的方案还依然在“酝酿”。在这方面,广东省的独立学院进度十分之快。
广东省的经济发达,民风开放,对于民办院校的接受程度很高。纷纷转设的独立学院唯恐落在后面,明年就是“洗牌”的一年。当大家都失去了校名中母体公办大学名字的“庇护”,这些学校就只能比拼硬实力了。
面对这种局面,华商学院公开表示,在未来五年将投入不低于6亿元人民币,打造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应用型大学。争取在未来建成国内一流的民办大学。实际上,2020年华商学院的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在广东省内是大名鼎鼎的。
201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科院外籍院士杰马里·莱恩曾经来到华商学院做客,并且受聘为名誉校长。而华商学院的现任校长陈新滋也同样大名鼎鼎,他是一位有机化学家,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香港浸会大学第四任校长、兼任中山大学教授。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华商学院有5个中外联合培养的双学位国际班,2个海外创新班和1个双语班。对于商科学校来说,能提供让孩子们参与国际交流、接受国际教育的机会,是大有裨益的。
母子两校携手向前,广东财经大学希望加强财经学科并建设法学学科,广州华商学院希望可以在省内民办院校中获得突出的地位,你认为哪一所的目标可以更快达成?来评论区聊聊吧。
微风不燥,阳光正好,你就像风一样经过这里,愿你停留的片刻温暖舒心。我是缪老师妙笔生花,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