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个功能很残酷,家长、教师都假装看不见,导致矛盾丛生。
教育能让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能让个人脱胎换骨,几千年的人类发展史已经完全证明了这一点,社会的发展、个人的进步离不开教育。单从一个普通家庭的变迁、一个普通人命运的改观上看,教育起的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
随着社会文明的高度发展,教育的积极作用越来越被人们认识。许多人都清晰地意识到,一个人若要立足社会将来有所成就,必须接受不同程度的教育。典型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常见,找工作时博士优于硕士、秒杀本科专科,211/985名牌大学毕业生挤垮一般大学的毕业生。
没有优质的教育背景,很难获得通往成功的通行证,甚至连叩门的资格都没有。对大多数人来说,高等的教育、优质的教育历来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当然不是绝对唯一的基石。可是,高等、优质的教育并不是人人都能获得的。
教育有两大基本功能,这两大基本功能就像一枚硬币的两个面。我们历来只看到教育成就人走向辉煌的那一面,却往往忽略了相伴相生的另一面。这个另一面却不是那么温情脉脉的,而是相当的残酷,那就是教育天生就具有”选择性“。
教育能让人从懵懂走向理智,让人变得聪明,但是整个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淘汰的过程,不断深入的教育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选择淘汰的过程。一层层一级级的教育,就把一批批的人淘汰出局,分流到不同层面上。
最明显的莫过于现在的中高考。初中毕业只能有50%的人进入普通高中,参加高考;似乎高考的录取率比较高,而真正能进入被人称道的名校又有几何呢?大学本科毕业后,又将进入新一轮的选择淘汰,又有多少能进入硕博教育的?
一层层一轮轮的选择淘汰,把教育的选择性演绎得淋漓尽致。说得好听点叫”教育的选择性“;说得不好听一点,这是教育在进行阶层分化。教育通过层层考核,重新组织社会的不同阶层,这是一个非常残酷的过程。
人们对此其实也是有清醒认识的,只是只看到成功的可能、成功的例子,不愿看到淘汰出局悲惨的一面。为了一点点微小的希望,付出全部的努力。如果理解了这种心理,我们就能正确理解当今一些教育现象了。
家长们普遍患有教育焦虑症,课外补课全民化,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尽可能地晚出局,尽可能地进入高一层面的阶层;很少有家长真正考虑过孩子的智力、兴趣、爱好。学校教育也是如此,把所有孩子都往同一层面赶,最终努力了依然免不了出局的命运。
明知会在不同层面出局,明知有些努力都是无用功,但问题的关键是“不试一下怎么知道我不行”?人们历来信奉“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碰南墙是不会回头的。在这过程中,免不了发生一些不该发生的学习悲剧,如从整个教育生态来看,当然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虽然孩子都是有一定潜能的,但有时骨子里的品性是很难改变的,假如家长能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就好了,就不会逼着孩子一条道走到黑了;假如老师也能正确认识这一点,就不会强摁牛头喝水了,最终鸡飞狗跳。
我们要能认识到一点:有人通过努力,能够达到教育改变命运目的;有人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达到理想的要求。因为,世上确实存在“不是读书的料”这种人,但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必然给他打开了一扇窗,他还有其他成功的途径。但这扇窗子在哪里呢?这又是一个新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