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在美国刷盘子、打工,也不愿回国的北大高材生,后来过得怎样?

所谓爱国心,是指你身为这个国家的国民,对于这个国家,应当比对其他一切的国家感情更深厚。——萧伯纳

中华民族传承五千多年,炎黄子孙都对这片生养了自己的土地充满了敬爱。但也有很多的中国人觉得,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就像前几年那位说出“外国空气更香甜”的中国女孩一样。其实近现代以来,类似于这种中国人崇洋媚外的事情并不少。尤其是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落魄的中国让很多中国人想要逃离,逃到外国,享受自由的生活。

有这么一位中国人去到美国之后,却宁愿在那边刷盘子、打工,也不愿意回到中国。而且这个人还是北大毕业的高材生,他叫做张益唐。或许很多人都以为,张益唐也是觉得“外国空气香甜”才不愿意回到中国,实则不然。个中细节,且容我慢慢道来。

张益唐,出生在1955年。他的家庭背景在那个年代相当富裕,爸爸是一所大学的教授,而妈妈是政府的公务员。小的时候,张益唐跟着祖母生活,而爸爸妈妈则在北京工作。父母都是高材生,优良的家族基因和教育氛围让张益唐从小就聪明过人,尤其是在数学方面,他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

别的孩子在外面奔跑玩耍,他就在家里安安静静地看自己的数学书,随着年龄渐长,张益唐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13岁那年,他来到北京读初中。可是十年动乱,让张益唐的父母被下放,所以他又跟着爸爸妈妈去到了湖北。虽然跟着父母奔波,但张益唐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数学。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张益唐第二年就报名参加高考,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因为天赋出众,张益唐考上了北京大学,如愿以偿进入自己热爱的数学系。1982年张益唐大学毕业之后,先是跟随著名的数学大师潘承彪教授继续钻研数学,攻读硕士,后来又去到美国留学读博士。可是毕业的时候,张益唐撰写的博士论文,因为引用了自己导师未被证实的理论,所以没能通过。毕业论文被卡,张益唐也延迟毕业好几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后来还是学校方面介入,张益唐在1992年才得以顺利毕业拿到博士学位,可这是距离他来美国已经过去7年了。张益唐也因此和导师闹掰,他没有得到学校的引荐信加上读了7博士才毕业,所以当时已经37岁的张益唐在美国迟迟找不到工作。为了生活,他当过服务员、当过送货工人、在餐厅里刷过盘子。

了解到张益唐的生活困境之后,很多朋友都劝他回国。然后张益唐毫不犹豫就拒绝了。这一次拒绝,其实就是张益唐倔强心理的写照,他是一个天才,既然来到了美国就要干出一番事业证明自己,而不是落魄地回去。那他后来过得怎么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美国摸爬滚打了7年之后,1999年张益唐的北大校友请他帮忙解决一个难题。张益唐成功解决难题之后,朋友为了表达感谢,帮他介绍了一份大学讲师的工作。随后,数学学术界的一颗新星冉冉升起。生活问题解决,张益唐可以把全部精力放在钻研数学上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013年他终于取得突破,给《数学年刊》投稿了自己关于拉近孪生素数的猜想。他用全新的数学思维,提出一个关于“存在无穷多对质数间隙小于7000万”的猜想。这个猜想在当时的学术界引起了轰动,有人直言如果他的猜想被证实的话,其影响甚至有可能超过哥德巴赫猜想。而关于证实后者猜想的研究者,就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大师陈景润。

后来张益唐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对的,成为学术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引起学术界的轰动。一举成名的张益唐,被美国一所大学聘为终身教授,后又被中国一所数学研究院聘为研究所所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后记

虽然张益唐在美国落魄期间表现出宁愿刷盘子也不会中国,但实际上,这是生性有点自负的张益唐,对命运发出挑战的宣言。他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证明自己可以在数学界闯出一番名头。这样一位不甘于向命运屈服,认真对待数学的人,也终于在数学的研究历史上,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觉得本篇文章对你来说有帮助的话,别忘了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哦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