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华人虎妈感慨:如果中国经济世界第一,我会重新改回中国国籍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孟母三迁的典故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说的是孟子的母亲,为了孟子能够在一个好的环境中学习,屡次搬迁。

为了孟子的学习,孟母不惜多次搬迁,不只是古代的母亲为了孩子的教育,现在的很多家庭也是如此。有点家庭为了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不惜“迁”到国外读书与学习。

在国外有一个纪录片记录下这些人的情况,纪录片的名字叫《英国的华人虎妈》,记录了三位英籍华人母亲是如何教育孩子的,那么真正在国外的华人是怎么想的呢?

到底是严厉的教育还是宽松的教育好呢?虽然不能全面了解全部情况,但是通过这三个华人的经典案例,或许可以“管中窥豹”,了解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怎样的。

一、三个家庭的生活

这部2016年的纪录片记录了三个不同的家庭,都是记录不同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虽然这三个家庭的背景和出身都各不相同。

但是,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虎妈”和“猫爸”母亲对孩子非常严厉,父亲却对孩子持放任态度。

三个家庭的小孩子分别是马修,六岁的小男孩。南森,十岁的小男孩,和五岁的小女孩朱丽叶。这三个孩子活泼可爱,在记录片中还是能够看到他们的童趣与天真。

虽然他们从五岁就开始学习各种知识,课程被排得满满当当,但还是能看出来他们还只是一个孩子,相比于其他能有很多娱乐时间的孩子,虽然真的辛苦,但是童趣与童真依然还在。

他们的妈妈都是非常严格的,马修的妈妈让马修时刻不能停歇,即便是刚刚旅行归来,也要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南森的妈妈让南森每天练习钢琴好几个小时。

南森还要学习课程,为了完成任务,常常牺牲掉休息时间,朱丽叶的妈妈已经给朱丽叶安排好了未来的工作方向,但是朱丽叶似乎对这项工作并不情愿。

而爸爸大多数时间都是一个“旁观者”或者连“旁观者”都算不上的角色,即便是不认同这样的教育方式,也不会对这种方式进行阻止,更多的时候是自己出去把孩子交给母亲单独教育,父亲躲出去,干自己的事情。

这就形成了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女人在家带孩子,男人外出干活挣钱养家。女人这时往往以孩子为中心,一切以孩子发展为中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甚至有的海外华人父母感慨:“如果中国经济第一,我们会考虑改回中国国籍”,父母为了孩子的未来与发展付出了巨大牺牲也在所不惜。那么这样成长的孩子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

有的人说这样孩子压力太大,对孩子的身心都是一种伤害,孩子应该在快乐的环境之下长大,还有人说孩子是小树苗,就得在小的时候多扶正,多学习,长不歪,以后后劲才能足。

在现代的科学教育观念之下,孩子到底应该怎么教育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二、快乐教育与中国式教育之争 

快乐教育在西方其实是一种教育上的“标准化”,在发达国家一种是公办学校,另一种是私立学校,公办学校是公共福利,学费几乎免费,学校管理宽松,很多学校都学不到什么东西,学习非常轻松。

另一种是私立学校,学习环境严格,学习紧张,课程表被排得非常满,各种知识与课程都需要学习,在里面的孩子非常辛苦,每天都学习到很晚

私立学校管理非常严格,当然私立学校也不是谁都能上得起的,基本都是社会精英的孩子在里面上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所谓快乐教育,只不过是中国人对于西方社会的美好想像,希望只是通过并不辛苦的学习就能成为“人上人” 其实这是不现实的。

只不过以前的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比较高,身为一个不怎么有能力的民众,也可以过得不错,但是当社会福利低的时候。

这些人就很有可能生存在贫困线以下,而精英阶层就会一直精英下去,从而形成了鲜明的党派与阶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时代。中国政府也得以得到大量人才,中国的科技与技术水平也在人才的不断发展下,快速进步。

三、争论的结果 

中国有句话叫“过犹不及”,一件事情做得过分就如同做不到是一样的,一个孩子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德智体美劳”都需要加强与巩固,更要重视孩子的内心心理发展与身体健康,不能“因噎废食”,为了有个好的“未来”,牺牲孩子的身体与心理健康。

在日本的很多教育家也发现,一味地追求“快乐教育”,带来的后果就是日本孩子的学习能力与竞争力的下降 。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日本的宽松教育针对的是1987年出生的孩子,自2002年推广的“快乐教育”。日本整个教育中必须学习的内容降低了三分之一,同时实行双休制,进一步减轻了负担。

在实行快乐教育后,日本的孩子学习能力普遍下降了一半左右,学习态度也不端正。60%的人在以后的职场中发展不顺利。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教育大臣伊丽莎白·查思表示,英国学校应该采取中国式的教学策略,比如增加晚自习,杜绝课堂之间的时间浪费,以提高英国学生在关键学科上的学业表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从现在来看,现代社会上叱咤风云的成功人士绝大多数都是名牌大学毕业,中国的比如史玉柱,巨人网络董事长,是浙江大学数学系毕业的,俞敏洪,新东方董事长,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的,李彦宏,百度集团董事长,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毕业的。

国外的精英自不必说,绝大多数都是“常青藤”学校的毕业生。现在看到西方社会有大量的人自己本身没有过硬的生存技能,需要依靠政府救济生存。

生存不下去就发动游行抗议,国家发点钱或者打砸抢,就消停会,不给钱就继续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也是大量“快乐教育”,出来的后果,不接受足够的教育没有基本的学习能力,只能成为底层的“打工人”,孩子也只能上公立学校,由此贫困持续“遗传”。

结语 

国外“虎妈”的想法与几千年前的孟母是一样的,都是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环境”只不过现代交通发达,可以跑到国外。

好的环境的确可以塑造人才,但是绝大部分人成为了不起的人,都是受到父母的影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说的非常正确。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父母要起到一个非常正确的引导作用,孩子才能够去认同了解一些事情,只有父母去做,在时间长的熏陶之下,孩子才能够成为一个“了不起人”。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本没有任何错误,但是一定需要掌握好分寸,孩子的心理与身体都是非常敏感与脆弱的。作为大人物应该循循善诱,不能太过强加逼迫,有时候可能适得其反。

中西方教育各有所长,中西方的教育应该更好的取长补短,更好的向社会提供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教育的目的》、《父母的语言》、《养育男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