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老师辱骂学生事件中,为什么会有家长替老师辩解?这就是原因

家长信赖教师是好事,可是不假思索地盲目信任和支持,往往受伤的就是孩子了。

近日,陕西咸阳三原县一中学男老师课堂上辱骂女学生的话语被录取曝光,辱骂言论不堪入耳,引起了很多媒体和网友的关注。目前,该教师已被停职。

在听了录音言论后,同样作为教育者,我感到气愤和羞耻。无论该教师教学能力有多强,从他出口成脏不断打压和羞辱学生的言论中来看,我都认为他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因为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需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之上,而这个老师并没有把学生当人对待。所以,我不认为他是一个好老师。

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在该新闻报道下,有不少家长都在支持这个老师。他们表示“肯定是学生太过分了,才会这么骂”“可怜有一个恨铁不成钢的老师又被舆论给毁了。”

这些家长的逻辑多像“被家暴肯定是你太过分了”“我骂你打你都是为了你好”“他违法乱纪可他是个好人”。

相信不少人在看到这些言论时,跟我一样充满了惊讶和不解。可是,在认识思索后,又会发现,这些家长能主动去给老师辩解,替老师说话往往是出于以下这些心态:

一、无条件信任教师。他们对教师有绝对信赖,认为老师对学生任何行为,初衷都是为了学生好。

二、教育上十分依赖老师。“孩子做得不好,你要打要骂都可以。”在家长会上常有家长这么说,这些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十分依赖老师,支持老师用任何手段管教孩子。

事实上,信任老师、依赖老师是好事,有利于家校合作。可是,当家长忽略教师也是普通人,忽略教师也存在人性弱点的话,那就容易使孩子在教育中遭受伤害。

教育是需要讲究方法的,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无论初衷多么正面,都需要采取科学教育引导方式。否则,不仅起不到教育引导学生效果,还可能对学生造成终身心理阴影。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的教授罗森汉恩博士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招募了8名不同职业的志愿者,他们有的是精神学家、有的是心理学家、有的是画家、有的是研究生、有的是儿科医生,有的是家庭主妇。虽然身份各不相同,但是他们现在却被罗森汉恩教授要求做一件事,就是假装幻听严重去精神病医院看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无一例外,他们在精神病医院都被诊断为“狂躁抑郁症”。精神病医院的医护人员对进了这个地方的人有偏见,也习惯性地给他们贴身“精神异常”标签,于是,无论这8个人多正常的行为,比如平常地与人交流,写日记等都会被视为异常行为,甚至医护人员会用精神病学上一些新术语来形容他们。

这个实验有力地揭示了标签的危险性。它在教育学上的意义是,警醒所有教育者,别随意给学生一些负面标签。很多时候,学生并没有问题,可教育者给他贴上某负面标签后,比如“学渣”“笨”“没出息”等,那么无论这个学生在其他方面多么优秀,都很容易被教育者忽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而这种忽视后续又会带来恐怖的结果。心理学上另一个实验——“暗示效应”就给了很好的解释。科研人员在报纸和杂志社选了一些照片,复印30张,分成两份各15张。其中一份给的简介是“神父,猥亵儿童被判处8-9年有期徒刑”。另一份的简介是“教授,破译细胞传导密码,获得诺贝尔奖”。

正因为受到了简介的暗示,看照片的人们在描述照片上的人物时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比如看第一组照片时,他们会说看到人物的三白眼就觉得他不是好人,有不祥预感。而看第二组照片时,他们会说看到人物充满笑意的眼神充满了乐观以及克服科学研究道路上的困难的决心等。可事实上,那30张照片都是同一个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个实验说明了,当一个人接收到了文字、语言等暗示,会不知不觉中从行为、思想和心理等逐渐向暗示者期望的目标去靠拢。而这在教育学上则警惕教育者,要尽量采用积极性语言去跟学生们沟通,这样会让他们在语言安实中积极成长。反之,如果对学生有负面评价,学生也很容易成长为“坏孩子”。

而这也是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要规定教师不允许体罚、辱骂学生的原因。

在此,希望每个学生都能遇到有师德,有耐心引导学生的好老师。也希望每个家长在信任、依赖教师的同时,能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和教育理念,配合好老师的同时,更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

作者简介:我是星主,专研教育发展与心理,坚信教育是人生幸福的传递。关于教育成长路上,有困惑来咨询。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