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郑州一辆公交车上专门设置了“妈咪小屋”,为有哺乳需求的宝妈们提供便利。
公交车上专门为宝妈提供母乳场所,乘客纷纷点赞这一暖心之举,有人说:
人性化之举,要提高生育率,配套措施得跟上,希望全国推广。
公交司机冯某某称,经常会遇到宝妈带着孩子上车,喂奶不方便,因此设置了这样一个宝妈专用座。
有网友评价:“果然女人对女人最温柔。”
但是,也有认对“妈咪小屋”提出了质疑:
吃饱了再上车,有专门的喂奶遮挡布,可以随身带一个。(理论上这个说法是成立的)
还有网友说:
没必要,纯属胡闹,喝奶差这么一会吗?一会儿不吃饿不死。
(显然没当过妈)
孩子那么小,能不出去坐公交车尽量不要坐了。
(显然不是每个当妈的都是女司机)
那些反对设置妈咪小屋的言论看似都很有道理,但是网上一条留言让我感同身受:
我儿子饿起来就是必须立刻马上奶要吃到嘴里,不然会耗到他脸都青紫,他才七个月,拿他没办法。
带孩子出入公共场所的窘迫,我想只有亲自当过妈的人才有发言权,外人没有经历过是无法深切体会的。
01难堪的母亲、猥琐的大爷
西方曾有人提出,母婴喂养场所应该像公厕一样随处可见。
如今,虽然提倡母乳喂养,可是社会公共场所当中并没有给女性提供给一个安心的喂养环境。
宝妈为了解决孩子的喂养需要,常常经受来自异性或者同性的指责和鄙视。
分享一则某网友的真实经历:
我只想问一句:
大爷,你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嘛?
公众场合喂奶不止遭到异性的“凝视”,还有来自同性的鄙视。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网上曾有人爆出,一个妈妈在公交上给孩子喂奶,被一位大妈偷偷拍摄,还发送了好几个群,有人质问:
什么时候开始,妈妈哺乳孩子成了一个可耻的行为?
我曾在母乳期间有着相似的经历——在省级妇幼医院找到哺乳室而被告知下班。
有一次带孩子看儿科,孩子饥饿难耐,我找了两层楼才找到哺乳室(每层都有,隔层开放),发现门是关着的。等了好久都没认出来,就问旁边的保洁阿姨,没想到阿姨淡定地说:“哺乳室”下班了。
后来在休息区找了个行人少、相对僻静的地方坐下,顾不上偶尔走过瞥来的眼神,只要孩子吃饱,不再哭闹就行。
马伊琍曾在微博发过一次她在机场卫生间洗漱台给孩子换尿不湿的狼狈经历,并呼吁公共场合完善哺乳室的建立。
所以,不是宝妈不想避开来自周围人群异样的目光,是面对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吃奶的孩子,他们除了当众撩开上衣安慰怀里的宝宝根本无计可施。
但是,有些网友面对妈妈哺乳的场景,却说出这样一番话(佩服这样的觉悟):
反正喂母乳我是偏头避视,我觉得每一位母亲都值得尊敬,这时候还能起色念的,那可真不是东西。
如果你外出遇到一位仓皇中需要给宝宝母乳喂养的妈妈:
假如你是异性, 请你避视;
假如你是同性,希望你能给宝妈提供遮挡的需要。
随着母乳场所大量普及,希望宝妈们在外出过程中能够第一时间找到母婴场所,同时,希望人们能够对哺乳期的妈妈持理解、包容的态度,这样全社会每个认都有能力提供的诚意和接纳。
02母乳喂养很难,为什么很多人在坚持?
人类的生长周期与动物不同,有些动物出生几个小时就可以行走,但是人不一样,需要母亲的长时间的贴身照料和陪伴,健康的母乳可提供足月儿正常生长发育到4-6个月时所需要的营养素、能量和液体量。
美国儿科学会早在1997年就提出:母乳喂养至少持续12个月,而世界卫生组织则建议,能够喂养到两岁左右较为合适。
如今,身边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妈妈,在生完孩子后给孩子喝奶粉,其实,这对宝妈来说是最省事、最省心的做法——不用忍受喂养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难堪,比如熬夜、奶涨、奶水不够等等。
但是,有些认并没有选择这样去做,比如我。
我是一个坚持母乳喂养两年的妈妈,母乳喂养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对我来说都不是难事,最难的是在坚持母乳喂养的期间,如何让自己少生病或者不生病。
不能吃辣、不能上火、不能拉肚子、不能感冒、更不能发烧。
母乳喂养,如果妈妈的身体出现问题,孩子势必要通过奶粉过渡,孩子要适应,妈妈更是承受身体上的煎熬(比如奶涨或者身体其他方面不舒服等等)。
眼睁睁看着孩子从母乳过渡到奶粉、又从奶粉过渡到母乳过程中经受的种种挣扎,这对坚持母乳喂养的老母亲来说,简直是诛心。
母乳喂养这么难,为什么还在坚持?
当然是为了孩子。
淑的宝麻麻认为:
一个坚持母乳喂养的妈妈,应是一份“荣誉加持”,而不应该成为一种“身份歧视”。
03妈咪小屋存在的意义
河南公交车上设置妈咪小屋,旨在提供宽松的哺乳环境,让宝妈们能够心无旁骛的给孩子喂奶,这对宝妈来说既是实实在在的福利,又是一种精神上的放松。
向每一位坚持母乳喂养的妈妈表达敬意,是她们通过日日夜夜的坚守将“母乳喂养”的倡议落到实处,希望全社会通过完善母婴喂养设施,教育下一代关爱女性、理解女性、尊重女性,这是一个开放、文明的社会所应有的姿态。
——感谢阅读——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