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哺乳期,吃这个药有没有影响啊?」
这是很多「哺乳妈妈」会问的一个问题。
哺乳期,妈妈们面临哪些挑战?
宝宝生下来后,妈妈们的身体再次经历剧变:孕激素急剧下降,子宫迅速缩小,恶露持续排出,汗出得厉害……
这期间,下面这些「小状况」也很容易前来骚扰:
急性乳腺炎,甚至化脓性感染;
消化不良;
便秘;
生殖系统感染;
口腔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
……
放在平常也就罢了,放在不进行母乳喂养的妈妈身上也就罢了,该吃药吃药,该治疗治疗。可是要考虑到对宝宝的影响,问题就有些复杂了。
吃下去的药都会进入乳汁
几乎所有的药物都会进入乳汁,这一点不用怀疑,只是量不同而已。
一般来说,进入乳汁的量很少超过摄入量的 1%~2%,因此,通常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是,有些药物在乳汁中排泄较多,要特别注意。下面这些药进入妈妈的体内后,更容易进入乳汁,从而给哺乳期的新生儿带来不良影响。
这些药包括但不限于:
激素类:可的松、强的松龙、地塞米松等;
抗代谢药:氨甲蝶呤、5-氟尿嘧啶、阿糖胞苷等;
溴化物:溴化钾、溴化钠、三溴片等;
氯霉素: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现在很少用了;
麦角碱类:溴隐亭、麦角新碱、麦角胺等;
异烟肼:用于治疗结核病。
通常,其说明书上会标注「哺乳期妇女禁用」字样。
进入得少就可以吃吗?
当然不是啦。
有些药物,虽然进入乳汁的量不像上面那些药那么多,但仍可能对婴儿有害,在哺乳期应慎用。
这类药,包括但不限于:
镇静剂:苯巴比妥类、 苯二氮卓、安定类,主要见于「安眠药」;
抗惊厥药物:比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
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氯氮平等;
阿司匹林:用途广泛,但它不是「神药」;
青霉素:青霉素 阿莫西林 氨苄西林 苯唑西林等;
磺胺类: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复方新诺明等。
通常,其说明书上会标注「哺乳期妇女慎用」字样,需要咨询医生后服用。
没有上述标注可以吃吗?
即使那些没有标注「哺乳期妇女禁用(慎用)」字样的药物,也应注意用药和哺乳的时间间隔。
我们吃下的药物,会随着时间逐渐排出身体,血液中药物浓度降到最高时候的一半浓度所需要的时间,被称作「半衰期」,用来衡量一种药物发挥药效的时间长短。
妈妈们可以留意说明书上所提供药物半衰期,来调整用药和哺乳的最佳间隔时间。
比如药物说明书上写「服用后 2 小时达到峰值,半衰期为 6 小时」,那么就要:
尽量避免在服用后 2 小时这段时间内进行哺乳;
最好将哺乳间隔调整为 6 小时;
在下一次哺乳之后,再行服药。
宝宝刚出生时,胃小、容易饿,需要妈妈们一两小时就喂一次,这时候,假如不得不接受药物治疗,可能就需要中断母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