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放大招”,“假外国人”好日子到头了,今年起全面执行
去年高考期间,江苏发生了一件“怪事”,全省文科状元竟然被清华北大等一众名校拒之门外。
白湘菱,高考430分,江苏省文科最高分,因为有一门选修课历史考了B+,不符合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招生要求,即使是江苏省状元也无缘北大清华,最后无奈去了香港大学。
白湘菱的经历令人惋惜,但是规定在那,清华北大不松口,谁也没办法。不过,随后发生的另一件事,却让此事再次发酵。
福建连江县黄如论中学的郑楒婷同学,以外籍考生的身份,通过2020年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本科入学考试、面试,被北京大学法学院录取。
白湘菱和郑楒婷,都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白湘菱虽是全省状元却无缘清北,郑楒婷却凭借一纸国籍考上北大,很多人为白湘菱鸣不平,难道十年寒窗真的不如一纸国籍吗?
更早之前,一则人大附中国际班的消息曾引起轰动。这个班一共有36名学生,除一人赴海外留学、三人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之外,余下的32名学生,16人考入了清华、16人考入了北大。
一个班一年32人考上清华北大,这是什么水平?在有些省份,一年也不过200多个清北名额。不得不说,这些外籍学生真的是太牛了!但是,再仔细一看,你会发现,这个国际班的所有外籍学生竟无一例外都是中国面孔!
外国籍读清北门槛有多低?
上面的郑楒婷,人大附中的国际班,以及清北开学时随处可见的长着一副中国面孔的“外籍学生”,他们的经历其实就是一条上清北的捷径,出国留学——拿到外国国籍——回国考清北。曲线上清北,要比留在国内参加高考考清北的难度小得多。
你知道,外国籍学生考清北等名校的门槛有多低吗?对那些母语不是汉语的学生来说,还要进行一个难度系数不大的汉语考试,对于母语是汉语的学生,这个汉语考试也免除了,其他科目的考试根据所在国提供的官方成绩为准,并没有特别的要求。他们想读名校的话,门槛真的很低。
各名校招收外籍学生,并降低一些录取条件,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大学可以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回国。但是,当这种方式被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成为考取清华北大的“捷径”,甚至形成“产业链”的时候,教育的公平性遭受到了挑战。
教育部“放大招”
随着舆论愈演愈烈,教育部也坐不住了,放出了一个大招。在教育部公布的《关于规范我高等学校接受国际学生有关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自2021年起,其申请作为国际学生进入我高等学校本专科阶段学习,除符合学校的其他报名资格外,还应持有有效的外国护照或国籍证明文件4年(含)以上,且最近4年之内有在外国实际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
首先,像郑楒婷那样,从小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外籍学生”由于没在国外居住过,将不再具备申请资格。
其次,那些“小留学生”们报考名校的条件也更加严格了。
教育部一出手,就是放了一个大招,今年起将全面执行,这下,那些“假外国人”的好日子真的到头了!从此以后,十年寒窗不再不如一纸国籍!
写在最后
前文说过,各高校招收外籍学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当被一些善于钻营的人利用以后,这种“出口转内销”的考清北名校的道路,成为了某些人的“高考捷径”,毫无疑问,这破坏了高考的公平性,而这是考生和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
一直以来,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教育部都在尽全力维持着高考的公平,这并不是说说而已。包括这次教育部出手,也是要将教育公平维护到底。教育部的这份决心值得点赞,我觉得,用不了多久,“十年寒窗不如一纸国籍”的事情将会永久地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