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跟风吹捧老师”不该再成为一个问题|新京报快评

家长跟风吹捧老师、家长群变“马屁群”,是家校关系异化的一个个缩影,而其背后则是家长对教育实实在在、根深蒂固的焦虑。

▲资料图,图/新京报网。

文|陈广江

近日,由某节目引发的“要不要在家长群里跟风吹捧老师”的话题引发网友广泛讨论,并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有网友担心不跟风,孩子会被穿小鞋;有网友就认为,从众去吹捧很低效,根本起不到想要的作用。对此现象,有老师则觉得很尴尬,不知该怎么回;还有老师认为,家长“平时好好配合,比啥吹捧都强”。

家长群从不缺话题和槽点。近年来,针对家长群变成“马屁群”“负担群”“攀比群”“助教群”等乱象,公众没少讨论,媒体刊发的报道和评论用“汗牛充栋”来形容恐怕并不为过。去年11月,一位家长压抑已久的呐喊——“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更是引发社会强烈共鸣。

这种语境下,讨论“要不要在家长群里跟风吹捧老师”究竟有什么意义?“吹捧”首先是一个贬义词,“跟风吹捧”更好不到哪里去,“要不要跟风吹捧老师”本就是一个伪命题,答案也就显而易见。

现实中,家长在群里吹捧老师的现象比较普遍,好端端的家长群每每被“老师辛苦了”等没有太大实际意义的赞美刷屏,导致有用的信息被淹没。尽管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表示反对,并出台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究其根源,大致是因为两种心理:一是家长担心不“吹”会被“穿小鞋”,二是“礼多人不怪”。可见,跟风吹捧老师,即使没好处,也没啥风险。

说到底,家长跟风吹捧老师、家长群变“马屁群”,是家校关系异化的一个缩影,而其背后则是家长对教育实实在在、根深蒂固的焦虑。从客观上看,“要不要跟风吹捧老师”的讨论,只能起到放大和加剧家长教育焦虑的作用。话题越是火爆,争议越是热烈,越让家长们无法淡定。

教育在一个家庭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不言而喻,跟风吹捧老师现象,其实怪不得家长,教育部门也有心无力。但问题并非无药可治。遏制跟风吹捧现象,规范家长群,构建良性家校关系,主动权和主导权应掌握在校方手中,老师应尽到更大责任、起到更大作用。

在家长群里,老师发言的分量毋庸置疑,因此当群内出现不好的苗头时,老师应及时做好引导工作。比如,制定群规群约,明确对泛滥、肉麻的吹捧说不;老师在发布信息后,可加上一句“有问题私聊我,无问题别回复”。如果老师碍于情面,在跟风吹捧现象面前表示沉默甚至“喜闻乐见”,那么跟风吹捧现象就会愈演愈烈。

总之,应该讨论的不是“要不要跟风吹捧老师”,而是如何引导、遏制这种现象。

□陈广江(媒体人)

编辑:新吾 实习生:祁倩倩 校对:吴兴发

标签: 陈广江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