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如果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可以修改的,那么究竟还会有什么公平,假如努力的结果不被承认,只能服从于规则,服从于秩序,那么本身秩序和规则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
近日一则教务处直接强制老师修改学生成绩的事情,自网络上面被闹得沸沸扬扬,老师据理力争,教务处觉得成绩不合理,不符合正态分布,质疑老师给的分数太高,不符合常理,进而老师网络发生,瞬间引起了无数网友的讨论。
教师,究竟有没有给学生成绩的权力?
可以说,学生学习,老师给成绩,这本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试卷是怎么样,学生考得怎么样,究竟应该给多少分,这个本应该是教师的自由,按照最终的标准答案进行评判就好了,可是目前这一权利好像已经在摇摇欲坠了,尤其是在部分教务处或者相关领导的要求下,是否能够真的公平公正的给到分数,已经变得越来越无法客观。
大学生的成绩一般而言,大部分包括两大部分,平常的日常表现打分和卷面成绩,二者之间的比例,基本上都是7:3这样的居多,大部分卷面成绩除了客观题分数无法修改之外,那么剩余的主观题究竟该给多少,能给多少,日常分打多少,几乎已经成为了一把软性的尺子,这一块是在存在太大的可操作空间,一个专业,高分最多有多少个,多少人要挂掉,其实冥冥中早已注定。
对于教务处而言,其实正态分布是符合大部分数据或者期末考试成绩的理想形式,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无数的中间学生,无疑成为了替罪羊,在这吧弹性的尺子方寸之间,无数的学生就像是粘板上的肉一样,任人宰割,分数高低完全是一个人说了算,可是这样的修改篡改真的符合学生的意志吗?或者说,当一切东西都可以修改,那么所谓的评估和考核又有何意义?
中南大学教师怒斥教务处,似乎并不是个例
近日中南大学吴嘉老师在网络端怒斥教务处的行为,似乎并不是个例,因为孩子整体的成绩不错,自己也按照实际情况给孩子对应的分数,可是这样的分数实在是太高,也实在是不符合教务处的规定,被其勒令整改,重新评估分数,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和回复,简而言之,就是重新评分,然后按照教务处的要求,将孩子的成绩分层做出来,比如正态分布的规律。
那些孩子比较优秀,应该占据多少比例,那些孩子应该是一般的,应该放在中间,分数应该适当降低,那些孩子处于及格的边缘,属于稍微较差的,这也许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客观题不好更改,俺么就可以在主观题上面调整,主观题也不好调整,那么就可以在平时打分上面调整,总之我们要的是结果,你喜欢孩子,觉得他们都优秀,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结果。
而类似的事情,其实在很多大学,似乎都早已成为了一种潜规则,在曾经笔者大学期间,高等数学因为卷面成绩实在太低,老师面子上面不好看,所以很多老师为了帮助那些发挥失常的学生,能够免于补考,最后只能在平时成绩上面下手脚,有的甚至直接打了100分,可是这样的范围也是有严格控制的,一般而言平时分要有一个平均值,有些学生打得高,有些学生就注定要打的很低。
高校成绩的乱像和潜规则,究竟何时是个头?
你不挂科,自然有人要替你挂科,尤其是对于大学物理,高等数学这些公共基础课,通过率和及格率,都有一定的指标,所以如果全部通过,那么必然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合适的,所以每年很多学校都会抓挂科率,抓达标率,在这个过程中,中下的孩子,具体命运如何,有时候完全都是老师的一念之间,卷面分都处于及格的边缘地带,这个平时分打得高一些,那个平时分打的低一些。
那么有些人就挂了,有些人就幸免于难,这个隐藏的平均分,就和上文当中所提到的正态分布区县中间线一样,有高有低,要保持均匀,如果统一都太低,或者统一太高,最后都会被问责,老师只能战战兢兢的恪守着这一个准则,在打分之后反反复复的对比和计算,最终拿出一份符合上面所要求的标准和结果,而如果类似的一些主观题目较多的科目,猫腻则更大。
具体一个班平均分不能超过多少,高分人群占比多少,低分人群占比不能少于多少,其实在考试之前,这一标准则早已划定,老师所需要做的,就是在这把尺子内,决定那些孩子进入到那个范围内,通过主观题的宽松尺度和平时分,来最终呈现出符合上层领导的预期结果,而这样的所谓乱象和潜规则,早已让整个大学考试的结果最终失真和失衡,也失去了其本身的结果呈现意义。
中南大学的学生分数被质疑和要求修改一事,不过是揭开了无数高校背后潜规则和幕后的一角而已,而这样所谓的正态分布,不过是所有考试当中的一个要求罢了,对于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其实在很多考试当中,都有一定的标准和度量,而这样的度量,才让无数的老师,最终在评判学生分数的时候,最终陷入了失真和妥协的无奈当中,那些沦为粘板上的学生,也最终沦为了规则的牺牲品!
对于中南大学网络上声讨教务处,质疑其学生分数并让其修改的事情,你又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积极留言奥,期待你的精彩评论!
喜欢我,请轻点关注,更多好文章,好观点,与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