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上海小升初全民摇号元年。开学也有一段时间了,据家长群、朋友圈和一些教育类大号反映,之前摇上牛校的幸运儿以及他们的父母们,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朋友圈里关于普娃上牛校的段子比比皆是:
有说牛校掏10万请渣娃转校,祸害他校的(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民办也是要赚钱的,招一个学渣赔一笔钱,学校还能开得下去?);有传说某普娃在暑假里把初一内容先预习了一遍,到学校摸底一测,连50分都没有的;有传说某娃凭一己之力拉低班平均分3分的。
还有家长发了班级数学考试最高分和最低分对比图,班最高分100分,最低分6分……
不管真假,这些运气爆棚的孩子现在正过得很艰难是事实。他们的父母也已经过了那阵天上掉馅饼的“上头期”,开始面对孩子跟不上趟,天天在班里垫底,还要支付高昂学费的现实。
一些牛娃家长暗戳戳地幸灾乐祸: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牛校岂是你想摇,想摇就能摇?大家都看到了吧,明年可长点心,别摇了吧!
客观地讲,摇号第一年,出现各种情况都是正常的。普娃跟不上,家长也应该有这个心理预期,开学这才多久?就被吓退了?就给孩子下定论了?就贴上标签后悔不迭了?
没必要。
初中毕竟有四年呢!
首先,学校的问题也很大
不少民办牛校之前有一套成体系的教学方法,当生源质量普遍很好的情况下,这套方法非常管用。现在生源变了,大部分学校的教学方法却没有调整,还是老一套。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学校完全没有为摇号生源考虑。
如果牛校只能把90分的孩子教到99分,却没有能力把60分的孩子教到85分,那牛校也不过尔尔。
对于基础稍弱的孩子,学校应该安排一些衔接课程,帮助他们尽快赶上来。这也许会给老师增加一些额外的工作量,但既然今后都是摇号了,这个工作就是必须的。服务的对象发生了改变,学校也做出相应的调整不是必然的吗?除非学校打定了主意优胜劣汰,跟不上就劝退。
今年是摇号第一年,肯定一些学校还心存侥幸,或者说对生源了解不足、教案准备不足,下一届情况应该会好一些。
当然,公办老师也要进行调整。怎样把牛娃教得更好,这又是另一个课题了。据一些公办家长说,自从摇号后,公办对学生也抓得更紧了,毕竟生源更优质了,升学率却没有提高也是挺丢脸的事。
父母应该做什么
改变学校这个课题超纲了,接下来咱们聊聊父母应该怎么做?
先上结论,对于摇号上牛校的普娃来说,目前阶段最重要的不是提高成绩,而是提升自信。
我们来设身处地思考一下孩子的处境:
一个在公办小学中等,甚至名列前茅的孩子,他在上初中前对自己、对学习都是有一定自信的。在得知摇号到牛校的时候,他心里也很开心,当然他也有所预期,学习成绩可能会落后。为此,他进行了一些预习,也复习巩固了小学阶段的知识。没想到到了新的学校一摸底,一考试,仍然被当头棒喝。
他没想到成绩会落后这么多,之前的自信动摇了,他开始怀疑自己有没有可能跟得上。
学校的作业很多,光是完成作业他就已经精疲力尽。
老师也不会对他多看一眼,同学都是新的,他成绩不好,隐隐有些自卑,不好意思跟人交朋友,不出意外,他只会跟像他一样从公办摇号入学的孩子为伴。
他很努力,至少比在小学的时候努力多了。周围大家都在认真学习,他也一样。可是成绩一直没有太大的起色。父母已经焦虑得不行了。他们虽然也有预期孩子会落后,但没想到孩子会落后这么多,而且短期内竟然没有赶上去的势头。他们急得四处打听哪有好的补习班,在家长群里问有什么教辅效果好。
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也会有想要休息的时候。当他想要像小学的时候一样,拿出手机、ipad玩一玩,看看书,看看电视放松一下的时候。父母开始着急了。
一开始,他们还只是像幽灵一样,在孩子身边走来走去,刷一下存在感,希望孩子能自觉地停止娱乐,回去学习。后来焦虑的巨兽吞掉了他们的理智,他们一遍遍地催促孩子快去学习。
再后来,他们开始口不择言:你们班第一名这次考满分,你只考虑56,你怎么一点也不着急?你还有脸玩?
孩子更委屈了,他学了那么久,只想放松一下。才玩不到半小时,父母就这样指责他。为什么他们只看到他玩,没看到他努力呢?他们都不理解他,他的压力也很大,只想放松一下,也不行吗?
渐渐地,这个孩子发现即便努力学习分数涨得也很慢,偶尔取得一些进步,下次又掉了回去。他不知道学习就是这样螺旋式上升的。
在学校他就是个小透明,老师同学忽略他,在家里父母越来越焦急、暴躁。
生而为人,孩子渴望成功,渴望别人注意他,甚至崇拜他。
现在他的面前有两条路。
第一条,放弃在学业上的努力,转而出现一些行为问题,比如忧郁症,欺负同学,厌世,跟老师唱反调。当他出现更大问题的时候,父母的注意力就从学习上面转移了。如果能确诊他病了,那就更好了,说明他不是不行,他只是病了。
第二条,沉溺于虚拟世界,在那里,没有人打击他,做任务就能提升等级,花时间就能变得厉害。从那儿,他能获得自信。
其实初中四年(感谢五四学制),只要一个孩子不放弃,哪怕入学的时候起点很低,都完全有可能赶上来。
别说中考,就是高考每年也有不少孩子到高三才幡然醒悟,开始努力,一样能完成逆袭,不说985,每年逆袭211和一本的孩子不在少数。
只要孩子自己不放弃,想要学,一切皆有可能。就算他一开始完全听不懂,也没关系。
我曾在知乎上看过一个网友的分享,他是贫困地区专项计划降分招到清华的。跟周围一抓一把的状元相比,他就是个渣渣。无论是智力还是见识,各方面都被碾压。他学的是土木专业,一开始专业课听都听不懂。每节课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
他身边也有一些同学,听不懂就放弃了,天天打游戏醉生梦死,后来被清华劝退了。他逼着自己听不懂也要听,到了大一下半学期,他发现自己竟然听懂了专业课,期末考试也及格了。
学习就是这么一回事,方法加坚持,没有学不会的。
前提是孩子得有自信,相信自己能行。
心理学家阿德勒在他的著作《儿童教育心理学》中说:儿童对自己逐渐失去信心的第一个表现通常是无法适应学校生活。他们可能开始完全失去勇气,认为自己缺乏取得成就的能力。
所以孩子在进入名校之后,受到了挫折。父母哪怕啥也不干,也比急躁起来打击孩子强。预备班头一学期,父母就做一件事就好:忽略成绩,全力提升孩子自信。
孩子但凡能进步一个名次,父母都要及时予以肯定。孩子能把作业写完,父母就要鼓掌叫好。你得让孩子相信,只要坚持学下去,进步慢没事;努力了,名次反而退步了,也没事。
孩子考不好,崩溃了,你就负责打气:就算你是倒数,也是xx学校的倒数,在其他学校你至少也是中上,没问题的。
至于课外班,课外作业,都要跟孩子商量着来,看他需不需要。真心想要学的孩子,自己会要求报班的。如果课内都疲于奔命,弄不完,孩子也不会想要报班,报了班效果也不好。
相信孩子,给孩子自信,这才是摇号幸运儿的父母最应该做的事情。
只要孩子还在赛道上,不放弃,不投降,暂时落后没关系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孩子就开始发力,赶了上去。
说到底成绩只是一时的,亲子关系却是一辈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