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持这样的观点,如果要培养孩子讲双语,是应该在“呱呱坠地”的时候就开始。
孙女6岁了,她在美国出生的,父母亲自她出生之日就同她讲英语。在她2岁半时,家里送她去了一个华人办的学前班,用中文讲课的。至今,她居然也能够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朗诵一首儿歌,还得到老师的夸奖。
孙女的中文进步要归功于我的老爱人,她英语不大灵光,就不断地和她讲中文,孙女听不懂,急得哭了几次,好在我随时做翻译。慢慢地,老爱人和她讲中文越来越顺畅了,孙女虽然讲的是“洋腔”中文,但好在她一有机会就讲,显然,她对于学另一种语言的积极性很高。
我一直在想,如果从孙女出生之日起,父母亲中的一个人对她讲英文,一个人讲中文,岂不更好?她岂不是有了一个舒舒服服的语言环境,可以自由地发挥?
确实有人持这样的观点,如果要培养孩子讲双语,是应该在“呱呱坠地”的时候就开始。而且,家里还要订立一定的规矩。孙女所居住的小区有一户人家,父亲乔瓦尼祖籍意大利,是一位计算机软件工程师,他对两位7岁和10岁的女儿讲意大利语;她们的妈妈来自西班牙,她们和妈妈讲西班牙语,全家在一块儿是以讲意大利语为主;当然,在公众场合,女儿们自然地就说英语了。
乔瓦尼告诉我,为了让女儿不忘记祖籍语言,他的规矩是如果女儿和她说英语,他就不搭理,当然也不发怒,直到女儿改说意大利语。两位女儿形成了习惯:爸爸就是意大利,妈妈等于西班牙。
我觉得很有趣,就问乔瓦尼:你们女儿的英语水平是不是受到影响呢?他说在词汇量和语法上会有点落后于其他学生,但是老师说了,她们到七年级时会赶上来的。他还告诉我校长要家长帮助女儿训练英语字母拼音的技巧和注标点符号的规则。
很显然,比起长大之后苦学一门外语的孩子们,在英语上的稍稍落后真是太值得了。乔瓦尼说他10岁的大女儿在五年级时就成为班级的“英文-西班牙语”的“常任”翻译,而且乐此不疲。当然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当女儿和母亲用西班牙语交谈时,乔瓦尼说他会觉得被排除在外了。他乐呵呵地说:“如果我不重要,你们就讲西班牙语吧,只要谈到足球时,讲意大利语就行了!”
像其他家的孩子一样,我孙女也喜欢看电视,我们觉得安排好看电视的时间有助于她练习中文,她妈妈经常给她看中文的DVD,或者是玩一些中文的游戏,她也知道看中文片时妈妈会同意多看一些时间。她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柳宗元的《江雪》(学前班老师教的),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当她逐渐长大时,就忘记了学过的东西,进了学校后要她背唐诗更是难上加难。
但是,我一直在和她玩唐诗的“接龙”游戏,我读“月落乌啼”,她接“霜满天”;我读“苍海月明”,她会很快对口“珠有泪”……,至今,她已经会“接龙”几十首唐诗了,依然兴致很高。我们不指望她理解这些诗的含义,就是希望让她知道世界上居然还有这么美好的诗篇!(周炳揆)
【来源:新民晚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