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有家长表示很不能接受孩子不好的成绩。
而关键的问题在于不是孩子不好好学所以才成绩不好的,事实上孩子的日常学习无论是在父母看来还是从老师的反馈来看,孩子一直都是很认真努力地在学。
家长很不解,孩子很失望,于是在网上问该怎么办。
有不少网友都表示如果这位家长说的都是真的(即孩子真的是很努力在学),那么这就说明这个孩子确实是没有学习的天赋,所以劝家长和孩子要接受现实。
我个人也认为“天赋”这个东西确实是挺重要的,在很多事情上“天赋”可以影响学习、接受的速度,也可以决定最终能够达到的高度等等。
在学习上天赋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常说的一个很重要的能力——“举一反三”,实际上有天赋的是很容易达成的,而天赋不足的则往往是需要“举三反一”的。
而这种感觉当你有机会亲身跟这样的人一起学习或者是工作的时候会感受非常强烈,说真的,如果一个人自尊心太强、好胜心太强的话,还是很容易遭受无限暴击的……
天赋固然重要,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天赋不佳甚至干脆就没天赋就彻底没机会了。
没错,如你想的一样,我这里说的就是“努力”这个东西。
看到“努力”二字可能有人会嗤之以鼻,认为我接下来就好开始撒“鸡汤”了……
真不是,其实在基础教育阶段,“努力”的作用不是靠“鸡汤”来提升的,而是它真的有用——你可以这样去想这个问题:我们把能够考上清华北大的等价为“有天赋”的,那么除此之外的所有大学其实对“天赋”的要求就已经不再那么的高了,而这些大学中的绝大部分大学都是可以通过“努力”来获得的。
对此我之所以深信不疑,是因为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任何学段(小学、初中和高中)日常的考试也包括期中期末考试都不会超纲太多,难度不会特别的大,所以如果能够做到认真努力地学、认真完成作业、认真听课,那么孩子的学习成绩是一定会提高的,我们不敢保证他能够成绩“优秀”,但是绝对不会成绩“不好”。
家长不要着急,先看看孩子所在的学校、班级的情况——尤其是当你的孩子上的是重点学校或者是重点班的时候。
如果是这样那么孩子成绩不够好甚至是不好都是很可能的,毕竟再好的班级、再好的学校也终究会有“倒数”的存在。
所以这样的“不好”其实很多时候是“相对不好”,即跟身边的同学比较确实是不够好,但是孩子自身却是进步的,并且跟其他学校(班级)比较的时候可能他的优势其实也是会很明显的。
尤其是一些当初成绩不够,但是家长想尽办法硬是把孩子“塞”进去的情况下,孩子尽管非常努力但是成绩依旧倒数的可能性还是极大的。
而如果孩子所在的学校或者班级仅仅只是普通的,那么这种情况问题可能就比较严重了,对此我有如下三点建议可以参考: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努力本身是非常好的品质,但是如果努力的方向错误了,那就意味着越努力距离目标越远……
我说几个比较典型的“不会学习”的问题:
1、课前不预习,以为只要上课好好听就行了;
2、上课的确是好好听了,但是课后却不整理、总结;
3、作业的确很努力去写了,但却是在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下就去硬着头皮写,结果效率低下;
4、不注重听课,认为老师讲的没用,不如自己刷题更有收获;
5、最会做题却不整理错题以及梳理相关知识点;
6、确实是很努力了,但是有一些内容的学习却没有重视。例如日常不注重积累,临考才突击猛背,例如阅读、作文这类需要持之以恒练习才能提高的项目平常怕耽误时间或者没兴趣而缺少积累等等。
以上所有的学习孩子都可以表现出很忙碌很努力的样子,但是这样的学习无疑是低质量、低效率的。低年级的时候未必一定能够暴露出问题来,但是到了高年级尤其是到了初中后半段以及整个高中阶段,这样的学方式还是很容易被其他优秀的学生拉开较大距离的。
解决办法也很简单,上面的问题解决了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
科目均衡
孩子的成绩是由多门课组合而成的,能够做到“不偏科”不是很难,但是能够做到门门课都成绩很好的这样“不偏科”就很难了。
大多数学生都会有喜欢的、不喜欢的科目,而在分配学习时间以及诸如上面说的各种表现时,学生往往会在不喜欢或者不怎么喜欢的科目上投入很少。
比如一个比较偏理的学生,几乎是比较统一的表现就是他们会对写作、背诵、抄写这类学习非常的排斥,即便是在做的时候也不能全身心投入,往往是一边抱怨着一边去做,结果就导致了看上去也很努力了,但是效率低下。
一般来说如果是理科稍微弱一些补补见效会明显一些,而如果是文科类的比较差尤其是像语文这样的科目不理想,那就一定不能再等了。
学而不思则罔
其实这点本来是可以放在第一点上的,但我觉得“思考”这个事儿真的是太重要了。
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的学习无论是老师要求的还是家长们安排的,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其实是学生们在不停地“听”或者是不停地“写”。
例如当下很多的小学生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马上要去完成家长给布置的各种教辅,或者是听各种各样的课。
再比如到了初中之后,你会发现孩子们的日常的作业量非常大,等孩子写完作业了可能都得到11、12点甚至更晚。
孩子们很忙、很累、很努力,他们有听不完的课,有刷不完的题,但是他们却没有时间去思考……
而最为严重的是这样的学习会很容易导致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因为他们真的不需要去想那么多的为什么,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父母、老师给安排好了,他们只需要自己去完成即可——在他们看到那些事情多是一个个孤零零的“任务”而已。
这个影响真的是很大的,尤其是到了高中之后。
因为到了高中“努力”尽管依旧很重要,但是它开始慢慢变得不如“方法”更重要,而再到了更高的一个层级之后,它也会开始落后于“天赋”。
天赋我们说这种东西没办法苛求,但是“方法”是可以培养的不是吗?
而培养适合自己的方法,最离不开的就是学生的“思考”!
通过思考学生能够更好地系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点;通过思考学生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最有效率的学习方法;通过思考学生能够更合理管理好自己的作息、计划等等;通过思考还能够达到最原始的目标——温故知新。
所以我承认网友评论的“天赋很重要”确实有一定道理,但是我更认为如果学生能够解决好这三个问题,那么他的成绩一定会大幅提高的,这点我非常确信。